APP下载

基于SD法的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

2016-01-22刘长卿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0000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3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评价

林 煌,刘长卿(.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0000;.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3)

基于SD法的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

林煌1,刘长卿2
(1.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2.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31)

摘要:以重庆市内多座隧道为研究对象,应用心理评定的SD法构建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构建的指标进行样本分析,实现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通过对试验对象进行的评价实证,证明建立的评价指标、方法合理可行,可以为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提供支持。

关键词: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 SD法;评价

隧道洞口良好的协调性能给予使用者清晰、愉悦的感觉,与环境协调的城市隧道洞口可作为绿色城市理念的“展板”,体现城市的自然、社会、文化、地域、民俗等含义。因此,加强隧道洞口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将隧道洞口的敏感性、安全性和地域文化性融入隧道洞口景观建设,是城市隧道洞口发展的重要趋势。现阶段国内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的研究,多局限于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结构形式、造型等景观研究,本文将城市人文景观及与周边结构物组合等因素纳入城市隧道洞口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

1 研究方法

1.1样本选择

以重庆市城市隧道为依托,选取具有代表性、不同服役时间的隧道——八一向阳、石黄、南城、嘉华隧道洞口为调研对象。其中八一向阳及石黄隧道位于市中心区域,洞口前方均设有公交站台,行人干扰较严重;南城隧道洞口位于桥梁立交区域,无行人干扰;嘉华隧道离市中心区域较远,行人及周边结构物干扰较少。同时重点考虑城市隧道的环境协调性、使用安全性和地域文化性,引入重庆市隧道洞口的设计建设研究工作中,期望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利于对已有的隧道洞口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意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以后城市新建隧道的洞门景观设计建设,提高其交通服务功能、环境协调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服务于城市景观建设。

1.2研究方法

SD法是C·E·奥斯古德1957年作为一种心理测定的方法提出的,运用语义学中“言语”为尺度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对各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地描述研究对象的概念和构造[1-7]。SD法由于其直观易懂已成为建筑空间环境相关量心理评定的常用方法。

1.3基于SD法的实态调查

1)调查项目制定

调查项目的制定是以人在空间中的感受(心理量)以及空间的使用状况(物理量)为基准,隧道洞口环境评价主要涉及洞口形态、稳定性、安全性、周边空间构成及与周边景观的协调等方面[8-10]。根据与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相关的项目拟定了9个评价项目(因子),如表1所示。

表1 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项目评价因子及评价尺度

2)评定尺度的设定

评定尺度根据“二级性”的原则,将制定的9个评价项目(因子)设定为9组正、反义成对的形容词。评定尺度的等级为5级,以0为中点对称,分别为-2、-1、0、1、2。评价项目(因子)及评价尺度见表1。

3)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2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汽车驾驶员及路侧行人各10人,男女比例为12∶8,共收回调查问卷20份,评定方法为对目标空间拍摄照片,整理后以幻灯片形式播放给调查对象,每张幻灯片播放时间为2~5 min,同时将相关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解释,从而得出问卷得分。

4)调查结果数据处理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将评价指标进行重组及命名,得出评价因子得点图。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大量的现象数据中抽出潜在的共同因子即特性因子,通过对这些特性因子加以分析,得出所有数据具有的结构,为以数据作为实态表述反映目标空间的调查手段提供理论依据[11-16]。因子分析基本步骤:①通过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简化变量维数;②旋转初始因子负荷阵,得到因子分析结果,从而得出因子负荷量表;③因子轴抽出及命名;④得出因子得分及其图式。

5)结果评价

根据样本重组后的各因子得分函数三维得点图,对相应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状况做出对应评价。

2 调研现状

选取的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实际调研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隧道洞口环境现状

3 调研分析

3.1分析方法

在实证问题研究中,每个变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问题的某些信息,并且指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所得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同时变量太多会增加计算量和分析问题的复杂性。由于因子分析的特点不是对原有变量的取舍,而是根据原始变量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找出影响变量的共同因子,化简数据;同时通过旋转使得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命名清晰性高。因此,研究拟对测定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运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因子)分析存在于各变量中的各类信息,根据相关性进行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3.2因子重组分析

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以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因子变量,得出按设定的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旋转后的结果,从而得到隧道变量重组后的因子负荷量表。八一向阳、石黄、南城、嘉华隧道洞口因子负荷量表如表3~6所示。

表3 八一向阳隧道因子负荷量表

表4 石黄隧道因子负荷量表

表5 南城隧道因子负荷量表

表6 嘉华隧道因子负荷量表

3.3因子得点分析

根据统计计算,可得到样本重组后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数,将因子得分函数转化为三维得点图,得点为正表示状况较好,得点为负则表示状况较差。八一向阳、石黄、南城、嘉华隧道洞口因子三维得点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八一向阳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表现为空间绿化及色彩美感因子较差,亮度特色度为一般;石黄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表现为美感特色及色彩组合因子一般,亮度空间因子较好;南城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表现为亮度空间及特色美感因子一般,色彩绿化因子较差;嘉华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表现为整体空间、人文组合及特色美感因子均较好。

图1 隧道因子得点图

4 洞口协调性评价

通过以上关于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各调查隧道评价洞口环境协调性的项目的状况,结论如表7所示。由得出的评价结论,针对相应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状况进行评价实证,能很好地对应相关评价项目,可以进一步对相应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状况做出相关评价及优化。

表7 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影响项目评价

5 结语

应用SD法构建了城市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选用因子分析对建立的评价指标进行因子重组,通过样本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合理可行性。评价结果可对调研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提供有针对性的改善,评价方法可为进一步研究隧道洞口环境协调性提供理论依据及支持,同时可用于改善或指导已建或新建城市隧道的洞口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立甲,王建伟,杜贤帅,等.基于SD法的新乡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1(2):41-45.

[2]矫明阳,高凤,郝培尧,等.基于SD法的城市带状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5):185-190.

[3]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8.

[4]张玉萍,谢祥财,吕慧.城市地下过街人行隧道环境设计[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3,21(4):67-71.

[5]刘伟,朴永吉,弭珊.基于SD法的商业步行街铺装景观研究——以济南泉乐坊商业步行街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33(2): 53-57.

[6]FRANZ Gerald,HEYDE Markus Von Der,BUELTHOFF Heinrich H.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experience of architectual space in virtual reality—exploring relations between features and affective appraisals of rectangular indoor spaces[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05,14(2): 165-172.

[7]LLINARES Carmen,PAGE Alvaro.Application of product differential semantics to quantify purchaser perceptions in housing assessment[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7,42(7):2488-2497.

[8]贾玲利,赵东平.隧道洞口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1):88-92.

[9]梁思思.建筑策划中的预评价与使用后评估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6.

[10]关向群.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11]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5——因子分析[J].中国园林,2004(9):73-78.

[12]冯晓新,高建平,林煌,等.城市隧道洞口景观协调性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2,20(1):61-66.

[13]胡圣能,许金良,杨宏志,等.高速公路景观视觉协调性的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34(6):1260-1264.

[14]王建军,严宝杰,陈宽民.公路建设项目景观分析评价[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6):47-50.

[15]阎玉虎.视觉影响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J].环境与开发,2001,16(2):43-44.

[16]刘剑,朱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多维空间[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5,13(2):80-82.

(责任编辑:郎伟锋)

Environmental Harmony Evaluation of Urban Tunnel Entrance Base on SD Method

LIN Huang1,LIU Changqing2
(1.Municip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China;
2.The Fourth Engineering Co.,Ltd.,the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of CCCC,Nanning 530031,China)

Abstract:Some tunnels in Chongqing are taken as research targets,the SD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samples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achieve the evaluation of tunnel entrance harmony with environment.By evaluating the tested tunnels in practice,the evaluation indexes and method are proved to be feasible,which can provide the support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unnel entrance harmony with environment.

Key words:tunnel entrance; environment harmony; SD method; evaluation

作者简介:林煌(1984—),男,江西新余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土建.

收稿日期:2014-12-03

DOI:10.3969/j.issn.1672-0032.2015.03.008

文章编号:1672-0032(2015)03-0033-05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U4

猜你喜欢

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C肽质控品及其性能评价
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模糊数学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