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噻呋·嘧苷素SC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试验初报

2016-01-20冯建峰朱晓群孙会锋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噻呋稻曲病稻曲

冯建峰++朱晓群++孙会锋

摘 要:为了探索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在水稻直播田和机插秧田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8%噻呋·嘧苷素SC40mL/667m2在水稻生育期使用2次,对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8.96%和53.17%。因此,该药剂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发生为害,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

关键词:18%噻呋·嘧苷素SC;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48-02

纹枯病是海盐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偏重发生,水稻全生育期需要防治2~3次,同时近几年稻曲病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因此,生产上需要一种既能防治纹枯病,同时对稻曲病也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18%噻呋·嘧苷素SC是由浙江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杀菌剂,为了探索该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笔者在水稻直播田和机插秧田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剂 18%嘧苷素·噻呋酰胺SC(阿特米),浙江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4%噻呋酰胺SC(满穗),美国益农陶氏益农公司生产;45%嘧菌酯·戊唑醇WDG,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氯啶·戊唑醇SC,江苏宝灵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井冈·戊唑醇SC,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己唑醇SC(保尔丰),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1.2 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试验作物:晚粳,品种为秀水134;防治对象: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

1.1.3 试验地点 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城构藤村韩永泉承包田,前作为大麦田,翻耕平整后,6月6日手工直播,播种量芽谷7kg/667m2。土种为青紫泥,pH值为6.5,土壤有机质含量32g/kg左右,全氮1.5g/kg,有效磷18.1mg/kg,速效钾89mg/kg,土壤肥力中等。

1.1.4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分2次施药,第一次于7月31日施药,当天天气晴朗,最高温度36.4℃,最低温度27.4℃,平均为31.7℃,微风,日照11.3h,相对湿度67%;第二次于8月31日施药,当天为晴天,最高温度29.5℃,最低温度24.3℃,平均为26.9℃,微风,日照时数5.8h,相对湿度86%。

1.2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ck(空白对照区)、24%噻呋酰胺SC(满穗)20mL/667m2、18%噻呋·嘧苷素SC40mL/667m2、45%嘧菌酯·戊唑醇30g/667m2、15%氯啶·戊唑醇60mL/667m2、20%井冈·戊唑醇80mL/667m2、5%己唑醇(保尔丰)80mL/667m2。每个处理面积为66.7m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1.3 施药时间和方法 第一次施药于7月31日,水稻处于分蘖末期,各处理田间纹枯病处于初发病期,选用生产上常用的山东卫士18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器的压力为4kg,喷孔口径为1.5mm,使用圆锥三孔空心雾喷头,667m2用水量30kg进行喷雾,另外每667m2加50%吡蚜酮和20%康宽防治稻虱和稻纵卷叶螟。第二次施药于8月31日,水稻生育期处于50%主穗叶枕与次二叶叶枕对齐(破口前7~10d),选用生产上常用的山东卫士18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器的压力为4kg,喷孔口径为1.5mm,使用圆锥三孔空心雾喷头,667m2用水量30kg进行喷雾,另外每667m2加50%吡蚜酮和20%康宽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水稻全生育期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只用2次农药,2次均灌水用药。

1.4 调查分析 每处理随机查3点,每点1m2,10月19日(田间纹枯病和稻曲病稳定后)调查各处理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发病株数和发病级数,计算株(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株(穗)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株(穗)发病率(%)=[施药处理发病株(穗)数-调查总株(穗)]/调查总株(穗)×100;

株(穗)防效(%)=[空白对照发病株(穗)数-施药处理发病株(穗)数]/空白对照发病株(穗)数×100;

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在分蘖末期和破口前7~10d各施一次药,6种供试药剂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均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的药剂对纹枯病的防效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每667m2用18%噻呋·嘧苷素40mL防治效果为88.96%,24%噻呋酰胺20mL和45%嘧菌酯·戊唑醇30mL防治效果分别为80.57%、80.49%,5%己唑醇80mL和20%井冈·戊唑醇80mL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65%、66.26%,15%氯啶·戊唑醇60mL的防效最差,为57.08%。可见,以18%噻呋·嘧苷素对纹枯病防效最好,24%噻呋酰胺次之,其他依次为:45%嘧菌脂·戊唑醇、5%己唑醇、20%井冈·戊唑醇和15%氯啶·戊唑醇。不同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效也有一定差异,其中每667m2用18%噻呋·嘧甘素40mL防治效果为53.17%,45%嘧菌酯·戊唑醇30mL和20%井冈·戊唑醇80mL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0.99%、50.63%,15%氯啶·戊唑醇60mL和24%噻呋酰胺20mL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9.59%、42.67%,5%己唑醇80mL的防治效果较差,仅为19.39%。可见,以18%噻呋·嘧苷素对稻曲病防效最好,45%嘧菌酯·戊唑醇次之,其他依次为:20%井冈·戊唑醇、15%氯啶·戊唑醇、24%噻呋酰胺和5%己唑醇。

2.2 安全性分析 试验药剂对水稻均表现安全,对非靶标生物影响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由试验结果可知,18%噻呋·嘧苷素、45%嘧菌酯·戊唑醇和24%噻呋酰胺3种药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其中以18%噻呋·嘧苷素效果最好。按试验设计用量,每667m2兑水30kg均匀喷雾,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初期各施一次药,对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在50%左右,因此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傅福全,陈久利,范仰东.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4-125.

[2]许德稳,孙俊铭,韦刚,等.75%肟菌·戊唑醇WG不同时期施药防治水稻后期主要病害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29-103.

[3]裴吉兵.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6,16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噻呋稻曲病稻曲
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的分析方法研究
不同用量的27.8%噻呋·已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