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优秀精神与高校文化建设——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2016-01-19马楠付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龙江黑龙江育人

马楠,付丽

(1.黑龙江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大学是先进文化的集散地,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是文化的两个子系统,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挖掘总结了包含“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在内的龙江优秀精神。这些宝贵精神文化资源在推动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精神支柱作用,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大学文化建设载体。

一、促进龙江优秀精神与高校文化的融合

黑龙江高等学校依托龙江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与龙江地方发展紧密关联,打下了深深的黑土烙印。在黑龙江高校中,知名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凝练了以“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为内涵的哈工大精神;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大工至善,大学至真”为校训,传承了以“终生不渝的报国精神,志存高远的拼搏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内涵的哈军工精神。这两所大学的校风中自然而然地反映了龙江大地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的历史特点,体现出了龙江优秀精神的特质。

黑龙江大学前身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大队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初的抗战时期,诞生在革命的圣地延安,与黑龙江的渊源本不深。但“一所大学的‘精神’同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有密切关联”,20世纪四十年代末这所学校辗转迁校到哈尔滨后,虽先后隶属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和高等教育部,但很快便融入龙江风土,把延安精神和抗大传统移植到黑土地上,与黑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1958年正式建立黑龙江大学,并归属省管后,更是充分吸收黑土地所孕育的精神文化。直至今日,作为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大学,黑大更是进一步兼收并蓄“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的营养,逐渐形成了“爱国奉献、志存高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

二、发挥龙江优秀精神在高校的育人功能

“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中国的传统教育,重“参天尽物”之义甚于“格物致知”之理,西方的大学(university)则固守人文教育的理想。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简言之,这就是文化育人的理念,秉承这种理念的大学,就可以称之为文化校园。具体操作层面,文化校园建设之要义则是在精神范畴形成淳厚向上的大学精神主旨,在活动范畴形成丰富多元的大学文化平台,在物质范畴形成相得益彰的大学校园环境,其中的核心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具体而言,要将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之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如:将“大庆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树立青年学生爱国求实、无私奉献的理想抱负;将“北大荒精神”与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增强青年学生胸怀全局、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将“闯关东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养成青年学生拼搏进取、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除此之外,铁人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大兴安岭精神、哈尔滨城市精神、尤其是教育界涌现出的马祖光精神、张丽莉精神,以及新时期以来的龙江交通精神、于海河精神等都是高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育人资源。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自1996年以来,学校根据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学生素质、学生需求,逐层递进又互为交叉的育人创新之路,即以社会主义基础文明教育、修身成才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内涵的青年学生价值观分层次培育体系。仔细研读其中要义:社会主义基础文明教育,是要适应青年学生社会生存的基本需求,使之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修身成才教育,是要适应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使之成为知识能力并重的合格人才;理想信念教育,是要适应青年学生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三个层次的育人目标都能与龙江优秀精神找到良好的契合点。

三、把高校打造为龙江优秀精神的研究传播平台

文化研究不但要注重国际化、民族化、时代化,更要注重本土化,跟地方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文化研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实践意义。

早在2004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便提出“关于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实施意见”,意在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推动力量。2008年,黑龙江省政府又制定了“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提出要不断提高高等学校文化服务的能力,为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黑龙江大学有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等11个学科门类,文科优势明显。在其设立的30多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包括俄罗斯研究所、中国北部边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所、东北亚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戏曲与宋金文化研究中心、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等对龙江地域文化和流域文明有着多领域的专门研究,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对社会和历史文化普遍性问题有着系统研究,社会调查研究所、法制发展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等则对更为广阔的社会文明和人口文化领域开展实践研究。这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使得黑大围绕龙江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通过广泛参与决策咨询,承担高层次项目和应用性研究课题,参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充分发挥了龙江文化研究“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从本质上讲,文化意识的养成是文化育人的基础,而社会文明的传承才是文化育人的目的。高校通过创办校园文化论坛、构建校园文化社团、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搭建网络文化传播阵地等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在龙江高校,龙江优秀精神文化理应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之一,推介给广大的青年学生。这些青年学生今天在校园中是文化的习得者,明天走入社会就会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这种传播不仅体现在由外及内,更应体现在由内及外。2012年龙江高校成立博物馆育人联盟,这是国内首个区域性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旨在推动高校文化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这14家高校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成为社会大众接受科学文化普及,直观感受龙江精神的理想场所。

高校文化建设是大学育人理念的重要内涵,是新时期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更是推进龙江优秀精神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将龙江优秀精神与高校文化相结合,符合社会规律和教育规律,这必将是一项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继承传统、锐意创新,从而激发龙江优秀精神与高校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1]丰捷.西南联大:永存的精神力量[N].光明日报,2007-10-29(05).

[2]徐葆耕.大学精神与清华精神[N].人民日报,2001-4-24(10).

[3]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胡显章,曹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学习读本》编写委员会.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学习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龙江黑龙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Write a caption
图读龙江经济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