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台湾,听风看景赏“绿建”

2016-01-18王皎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台达冰盖气候变化

王皎

2015年12月,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当地时间12日,有关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的《巴黎协定》破壳而出。作为新的共识,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光靠国家和政府,企业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显著。台达公司一直做着这样的努力,他们呼吁国际各方关注绿色建筑节能的潜在价值,携手共创智能绿生活。

气候变化对最贫困的人打击最大

在气候大会之前,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称,如果不采取合适对策应对气候变化,2030年前全球将新增1亿贫困人口。“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已经阻碍减少贫困人口计划的落实。而且,最为贫困的人正在遭受全球变暖带来诸多影响,例如降水减少和极端天气。”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说:“气候变化对最贫困的人打击最大。防止数以千万计人口因气候变化陷入极端贫困,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

世界银行预计,如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不够;没有快速、综合和气候智慧型的发展,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1亿人口的生活水平跌至贫困。

报告的联合作者斯特凡哈勒加特说,这份报告所作结论基于对92个国家、140万人的调查。“当我们问他们为什么会陷入贫困当中,回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农业受到冲击,包括食品价格上涨;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干旱和风暴;卫生问题,包括疟疾、痢疾等疾病的传播。”

报告援引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农作物产量。到2030年,气候变化可使粮食产量最多减少5%;到2080年,减产幅度可达30%。全球变暖也将给贫困人口带来更多卫生问题,疟疾、痢疾以及发育迟缓发病率将提高。由于贫困国家居民收入不高、缺乏医疗保险,他们在卫生方面的花费将提高超过50%。

中国在巴黎大会召开前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巴黎协定》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进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全球气候谈判的历史,实际上是全球从过去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形态向去碳化的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的历史。但这一进程的演变十分艰难。其中既有传统能源行业抵制的原因,也有新能源行业技术、体制不完善的因素,更与未来全球发展方向不清晰有关。《巴黎协定》的通过,展示了各国对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明确承诺。

绿建减排,台岛环保有亮点

《巴黎协定》标志着多元治理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亮点。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光靠国家和政府,全民动员才是根本之道。在巴黎气候大会期间,这种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近年来,城市和企业在低碳发展进程中的表现十分抢眼。

2015年12月10日,在气候大会接近尾声之际,来自海峡两岸能源、建筑、气象领域的专家学者其聚法国巴黎大皇宫,在由台达主办的“Delta21Forum”活动中,从政策支持、节能技术、建筑设计等角度,共同探讨绿色建筑在节能减碳领域存在的巨大潜力。台达过去十年与合作方共同建成了21栋绿色建筑,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COP21期间用实绩诠释了“筑回自然”的理念,提出帮助传统高能耗城市转型为永续城市的解决方案,呼吁国际各方关注绿色建筑节能的潜在价值,携手其创智能绿生活。由于巴黎气候大会的目标在于促成各国参与者做出减碳承诺,实现目标的最大阻碍便是节能减碳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而智能绿色建筑能够有效化解上述矛盾。

台达创立于1971年,为电源管理与散热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并在多项产品领域居世界级重要地位。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迁议题,台达秉持“环保节能爱地球”的经营使命,运用电力电子核心技术,整合全球资源与创新研发,深耕三大业务范畴,包含“电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生活”。

台达集团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分享了绿色建筑通过自然通风、采光等不增加成本的设计,就能达到节能效益,保障建筑舒适,实现“筑回自然”的理念和经验。他指出,联合国报告显示建筑的减碳潜力最高可达90%,台达自2005年起要求遍布全球的厂办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全球最大低碳节庆灯体台达“永续之环”的建筑师潘冀,也分享了与自然其筑的设计思维。潘冀认为,建筑在任何时空都是一个外来者,建筑师必须注意如何符合“天人物我”的和谐关系,他期待“建筑师能不卑不亢,并自然流露敬天爱人的情怀,让建筑对环境有所贡献,并帮助世人领受上天永续的祝福,体验美好的人生。”

台湾不可不看的绿色风景

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

“国立”成功大学,为台湾南部的顶尖“国立”大学,位列全台第二,因此也有“北台大南成大”之美誉。成大前身为日治时期(1931年)创立于台南市现址的台湾总督府台南高等工业学校。学校文理工医各学科全面发展,以超群的工学实力闻名海外,拥有世界前二十位的工学院,工学实力全台第一。在成大,由台达创始人郑崇华捐赠的“绿色魔法学校”全栋采用环保建材及节能设计,是台湾第一座零碳建筑,达到LEED白金级,EEWH钻石级。在2014年节能70%(相较低层办公建筑)。

那玛夏民权国小

2009年莫拉克风灾后,台达捐款协助重建了高雄市那玛夏民权国小,学校设计具有环保、生态、原民文化、教育、防灾多重意涵,2014年节能68%(相较国小校舍建筑),图书馆达到净零耗能,2012年台湾豪大雨共收容1200人次。荣获EEWH钻石级认证。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0万件藏品(包括近40万件明清档案)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价值连城的极品更是数以千计,如铜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盘;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六朝古墓出土);书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时睛贴》;瓷器中的宋、明、清名窑名家亲制品,官窑制御用艺瓷等国宝级文物。同时,在台北故宫,还能看到台达视讯解决方案的代表作,荣获2012美国缪思奖-诠释性互动装置类金牌奖的数位清明上河图及富春山居图。

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阿里山以北、是台湾外来种生物最多的淡水湖泊之一。它以光华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2009年,日月潭入选世界纪录协会“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再去日月潭,可以环绕“最美自行车道”环湖骑行,尽赏美景。台达于2011年推出CHAdeMO认证且转换效率高达94%的50KW直流快速充电设备。2013年更参与日月潭智慧电动车计划,提供包含交流与直流等充电设备,此项方案估计年减碳效益约可达342吨。

全球气温升高2℃,这些地方会怎样?

阿莱奇冰川正在加快消融

阿莱奇冰川是欧洲最大的冰川,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蜿蜒24公里。但是,由于气候变化,阿尔卑斯山上的冰川正在以每年33英尺的速度缩小,科学家们预测如果气温仍旧持续上升,这一带大多数冰川将在2050年前彻底融化。

北极海冰未来十年夏季或不再结冰

较高气温限制了冬季时间长度和北极海冰厚度,夏季到来时冬季损失的北极海冰将使冰盖消融超出一定的大小和厚度,从而使北极海冰覆盖不稳定,最终将形成无法冰冻的北极地区。关于海冰损失和建模研究,使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十年或者更短时间之内夏季北极将不会再结冰。

格陵兰冰盖或在几百年内坍塌

格陵兰冰盖非常容易受到全球气温升高的影响,冰川融化边缘低于冰盖边缘高度,将形成恶性循环,更多的冰盖逐渐融化消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格陵兰冰盖负值表面质量流量的临界点比工业化前温度高1.9至4.6摄氏度,预计本世纪将达到这一温度范围。海冰显著融化、局部地区气温升高、海洋周边区域升温以及近期观测数据均表明,当前气温下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盖减少是不可避免的。目前,研究人员将格陵兰岛冰盖坍塌的时间表锁定在几百年内,而不是数千年。

死海在高温蒸发下慢慢干涸

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湖长67公里,宽18公里,面积810平方公里。死海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由于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及欧洲大陆长期的板块挤压,面积不断缩小,加上全球变暖,死海在快速蒸发。据估计在今后的50年里,这座盐湖将在高温蒸发下慢慢干涸。

猜你喜欢

台达冰盖气候变化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格陵兰岛的冰盖悄悄融化
台达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长距离输水工程的冰期冰盖数值模拟研究
顺应自然 师法自然
——“绿筑迹 ——台达绿色建筑展”台达记者会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南极洲冰盖不减反增
台达中型PLC AH500系列在12轴圆网印花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