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炳添 爆发的不仅是身体

2016-01-18康荦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宁泽涛田径队苏炳添

康荦

9秒99,代表着2015年的中国速度。作为第一个百米跑进10秒的黄种人,苏炳添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速度的可能性,也向世界证明,在人类冲击极限速度的道路上,人种差异所造成的先天身体素质限制并非不可突破。

2015年12月23日,“2015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10个奖项的50个提名名单出炉,苏炳添和2015年爆红的“师奶杀手”宁泽涛同时入围“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奖”和“年度突破奖提名奖”两个奖项,除此之外,苏炳添和他的队友莫有雪、谢震业、张培萌作为一个团体还入围了“年度突破奖提名奖”以及“年度最佳组合奖提名奖”。如此看来,在入围奖项个数上,苏炳添是入围者中“上榜率”最高的运动员,“超越”了宁泽涛。而另一个刚刚揭晓的奖项——新华社体育部评出2015年中国十佳运动员,26岁的田径运动员苏炳添同样力压宁泽涛,排名第一。但其实,私下里两人并没有竞争关系,还是互相欣赏的好朋友,两人还转发微博相互称赞、鼓励。

2015年5月31日,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中,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获得季军并打破百米全国纪录,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10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8月23日,在北京田径世锦赛半决赛上再次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杀入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的选手。而在几天后的男子4×100米决赛中,苏炳添和莫有雪、谢震业、张培萌代表中国队,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苏炳添这个名字,一下子被和亚洲速度联系到了一起,苏炳添红了,他开始接连不断的媒体见面会,走在街上也被人拉住索要签名合影,他的微博粉丝数一夜之间暴增,热心的粉丝开始担心他的发型:担心过长的头发会在跑步时增大阻力,建议他剪成板寸或者光头。人们还愿意将他和另一位中国飞人刘翔相提并论,对此,苏炳添每回只是莞尔一笑:“我和刘翔没有可比性,我只想做我自己。”

拍摄苏炳添的时间约得很早,因为影棚的位置较远,我们早上不到9点就要接上苏炳添出发。苏炳添在约定时间准时下楼,没有丝毫晚到,不管是路上还是采访、之后的拍摄过程中,他都显露出和电视上一样的气质——一个内向、略有些拘谨的大男孩。因为同是中国体坛年轻的风云人物,心中难免会把他和孙杨、宁泽涛、林丹等相比较。和孙杨的张扬、林丹的霸气、宁泽涛天生的讨人喜欢的个性相比,苏炳添更像是一个阳光的邻家大男孩,穿着运动服露出羞涩的一笑。他也不善言辞,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安静地玩手机,对于记者和自己的宣传人员的询问,有时也只是简单地回答几句,或者干脆就是“嗯”、“对”,语调也鲜有高低变化,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情绪的波动。苏炳添自己评价自己是个很“无聊”的人,闲暇时候就是玩手游、看电影。与聚光下的宁泽涛等人相比,苏炳添更像是一个职业运动员,任何炒作都和他绝缘,他只是兢兢业业地训练、比赛、比赛、训练……

虽然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稳重性格,苏炳添却是个彻彻底底的“小鲜肉”。1989年出生的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仔,家人朋友都叫他“阿添”,队友们则叫他“小添添”。初中时,有次跟同学比赛摸篮板,身材最矮的苏炳添居然摸得最高。一旁的体育老师看见了,把他选进校体育队。第一次百米测试,苏炳添跑出11秒70左右,教练叫他直接去比赛。18岁时苏炳添进入广东省田径队,师从袁国强教练。袁国强是1970年代的中国飞人,曾经以10秒61的成绩创造了首个电子计时男子百米全国纪录。刻苦、自律,是所有了解苏炳添的教练、队友和媒体记者对他的评价,袁国强的风格是放养式的,制订好每天的训练计划,其他全靠自觉,从没有人见苏炳添偷过懒。袁国强用“圆润流畅”评价苏炳添的技术动作一相比博尔特2.44米的步幅,身高1米72的苏炳添平均步幅只有2.05米,同样是100米苏炳添要比博尔特多跑7步左右,但苏炳添拥有更快速的步频,为了提高自己的技术动作,苏炳添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魔鬼式训练。

北京世锦赛之后,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道出了苏炳添9.99秒的真正意义:“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跑不过黑人选手,是因为我们信心不够,每到大赛,输竟成了‘正常结果。整整等了几代人,我们才迎来了苏炳添的爆发。他的突破有一个特别大的意义,这将打破长期以来我们被禁锢的思想,要继续挖掘队员的潜力。”

苏炳添却没有豪言壮语,问他下一步想要跑多少秒,他只是淡淡地说保持好现状对他最重要,不能急。但其实你能感觉到他心里有数。2005年在中山市体校,刚拿了奥运会冠军的刘翔被中山市体育局邀请过来作报告。16岁的苏炳添跟很多同学挤在一起,远远站着看,当时他并不理解奥运会冠军是一个什么概念。2016年8月,苏炳添将站在里约奥运会的跑道上。

Q&A

100米挺短的,跑呗

Q:你是从初中开始接触田径的?

A:初二的时候因为学校有田径队,那时就已经开始接触田径了。但是那时候没当回事,只是去看比赛,自己没参加,帮参加比赛的师兄拿起跑器。那个年代是煤渣跑道,起跑器是要用钉子扎下去的,我就是负责用锤子把起跑器钉住。过了一年才到我参加比赛,结果一跑就破纪录了,11秒多,接下来就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我是代表我们镇去参加市里的比赛,结果赢了所有体校的运动员,体校的教练就把我招进去。当时的教练是从湖南过来的,我决定试试,就跟他过去了,在那边进步果然很快,基本每几个月就有一个大进步,后来参加2006年广东省运会拿了第二名,然后就被教练相中进入了省队。

Q:有报道说你当时参加田径队是为了逃避补课?

A:哈哈,其实不是,如果逃课的话干吗要去练田径?直接不去上课就行了呗。就是因为对田径感兴趣。

Q:初中的时候练田径有没有记忆特别深刻的事?

A:我们中学那时候在改建,400米的跑道是沙土的,连煤渣都不是,一起风就没办法练。

Q:那时候训练和现在比哪个更苦?

A:那时候舒服多了!当时其实还没真正确定练什么项目,跑的跳的都练。我们那时每个人都没有固定的项目,到比赛的时候老师才来问你说报这个项目可不可以,和你商量一下。当时没人报100米,老师就说你报吧你去跑吧,我就想100米挺短的,一下子就结束了,就跑了。

q:你现在还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怎么平衡学业和训练?

A:学业还挺好的,老师都很支持我们体育生,放假或者是在广东训练的时候他们都会抽时间帮我们补课,现在上课基本已经结束了,剩下就是论文了,我要做题目是广东体育产业,还挺难写的。我还是比较好学的,觉得现在多看一些对以后也有帮助。

Q:初中的时候学习怎么样?

A:小学的成绩还可以,初中到了青春期上课不太认真,成绩就不太好。语文比较好,起码作文部分可以拿高分,英语就比较难。

Q:青春期叛逆有没有逃课、打架?

A:有打架,但没逃课。打架也是闹着玩的,那时候放学喜欢去打篮球,有时候上课课本都不带就背着个篮球,但打球常常会发生一些摩擦。我们是打半场,基本上是五对五,挑战你赢了就可以留在场上,输了就出去,谁都想一直站在场上。现在足球也不让踢了,篮球也不让打了。

有天分不思考也不行

Q:从校田径队到中山市田径队再到广东省田径队,这三个阶段对你来说各意味着什么?

A: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很多都是注定的。那时候没想到去专业队、体校,更没想到进国家队,进体校只是想能考个好大学。在省内比完赛后让我去专业队,我连专业队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说如果你练得好的话每个月都有工资发,我想这太好了,就去了。那是2006年12月了,那时候“眼镜侠”胡凯特别厉害,教练问我你认识胡凯吗,我说谁啊,教练说100米跑得特别快,还戴个眼镜。那时候我们每个月都有一本刊物,会把全国前20名的排名登出来,胡凯都是在最前面的。2007年教练让我多参加比赛,所以基本有比赛我都去比,刚好在苏州站的时候碰到胡凯,那时还想这么多摄像机对着的是谁呀,问了才知道是胡凯。真正和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是2009年,我赢了他。

Q:你觉得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适合你?

A:我觉得努力更重要,因为你再有天分而不努力不思考,也没法把天分发挥出来。到现在这个程度不思考的话真的不行。

Q:这次世锦赛后你都思考了什么?

A:思考跑到这个成绩后下一步该怎么做。再进步的话没怎么去想,只是想如何保持现在这种竞技水平。太着急想去进步的话反而会打扰到正常的训练,再保持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好的水平自然会出来,不能急于求成。

Q:微博上有人说你头发会影响速度,阻力大。

A:我觉得这发型挺好的,起码会让人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笑)。

Q:有没有和你特别好的训练伙伴?分享一下和他们的故事?

A:和往年相比2015年大家团结的力量真的大很多,可能和在家门口比赛有关系。其实第一波是有陈志伟,但他太兴奋然后训练的时候受伤了,非常可惜,但在我们的安慰和鼓励下他也慢慢放下了。我和张培萌在合作交接棒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基本上每天练习接力的时候我们是练得最多的,因为之前觉得亚洲的比赛要求没那么高练得就比较少,交接棒的时候不够衔接,所以在这块就下了很大努力,就是为了找到最适合我们的速度和节奏。因为不知道多久才有机会再在北京举办这么大型的比赛,我们想要创造一些历史,张培萌经历过2008年,不想再看到那种失望的场景。

Q:这次你们的道其实不好跑。

A:对,一是不好跑,二是我们从来没跑过第9道,在外场我和他在第9道练了特别多才敢进去跑,因为没经验,特别难。我们训练的场地没有第9道,只有现在最新的场地才有。张培萌跑的时候我一直在关注,大概能看到他是第几名,交棒给他的时候我就知道大概是前三名左右了。

Q:赛后你们是怎么庆祝的?

A:刚好我生日嘛,就切蛋糕。

Q:能不能谈谈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教练?

A:是我体校的教练宁德宝,那时候他从湖南调到中山,对他来说也不容易,因为当时他手下没有运动员,我是第一个。我是初三进的体校,对运动员来说其实年纪太大了,我是特招进去的,他就跟体校说一定要苏炳添。虽然当时体校有很多教练也去看了我那场比赛,但是只有他要了我。我出了成绩之后校长说,你们怎么谁都没看好苏炳添,只有宁教练!所以我觉得他为我付出了挺多的。那时候青春期很叛逆,基本周四训练完我就跑回家不训练了,到下周才回去训练,宁教练就打电话给我爸妈说我经常训练一两天就回家了,我爸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我去上网了(笑)。初中有一段时间特别沉迷游戏,为了升级就不去训练。

Q:后来怎么戒掉网瘾的?

A后来这个游戏厅倒闭了,没得玩了,就开始认真训练。那时候省运会快到了,我就想好好训练两三个月就够了,结果比赛输了,输了千分之一。那时候其实我的对手是当时的第三名,没想到冒出了一匹黑马。

Q:之后你的教练是袁国强,中国百米跑的鼻祖。

A:对,就是因为那个比赛,他把前三名都招了。他招我的时候我还不认识他,当时我坐在田径场上,他拿着扫把在扫地上的落叶,我没理他。我师兄出来后叫了他一声“师父”,我一看,怎么是扫地那个(笑)。

保持状态,急不得

Q:你的身高和博尔特他们相比要矮很多,你是用什么来弥补的?

A:我觉得就是技术,因为身高差太远的话已经没有可比性了,只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我的优势就是步频。我觉得以前的步频太过紧凑,跑起来很不自然,发挥出来的也不是最高的速度。

Q:你觉得自己的突破空间还有多大?

A:多大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还可以突破。再过些天我就要去佛罗里达训练了,一直到2016年3月。对我来说保持现在的状态吧,急不得。

Q:参加世锦赛后走在大街上有没有被人认出来这种情况?

A:有啊,有一次在广东去吃海鲜,那儿没包间,吃完后有一大群人围过来要照相,他们知道我来,但我没留意。

Q:当时心里怎么想?高兴还是对生活有点影响?

A:我觉得对生活有点影响吧,以前不管拿什么成绩回来都没人认出来,以为这次也一样。还是会有一点压力。

Q:现在以前的老师评价你上学的时候是踏实低调的,你觉得这个评价准确吗?

A:低调可能不敢说,还是挺调皮的,踏实还行。

Q:用几个词来形容你的性格?

A:无聊吧(笑)。

Q:网上说你平时生活特别规律,不抽烟不喝酒,—到晚上就关手机,是这样吗?

A:手机没关。其实晚上也没多余的时间,基本上训练后吃晚饭,再放松一下差不多就九点了。运动员肯定不能抽烟喝酒,一般不训练的时候我都在房间玩手机游戏,或者去磁器口的国瑞城商场看电影什么的。

Q:世锦赛期间你跟博尔特、鲍威尔他们有交流吗?

A:北京世锦赛的时候,鲍威尔在检录区看到我,觉得很惊讶,他问我会不会说英语,我说不太会,他就找了一个翻译过来跟我说:你要是会说英语的话跑得更快。他还问我在哪儿训练,我说了美国的训练基地名给他听。

Q:“会说英语的话跑得更快”这句话有什么寓意?

A:可能是如果我会说英语跟他们多交流的话,有一些国际上的经验,就会有更大提升。其实我觉得是这样的,出去训练的话会说英语的就能交流,我们不会说的就傻乎乎地坐在那。

Q:现在有很多人说你是继刘翔之后中国田径新的领军人物,你怎么看?

A:刘翔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偶像,我觉得他还是我的福星。我不想取代他,我只想做我自己,我不觉得自己能达到他的那个高度和历史地位,只想大家以后说到男子100米跑这个项目,很自然就会想到我苏炳添这个人。要说“中国田径的领军人物”我真的不敢当,我只想在我自己的领域,去完全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猜你喜欢

宁泽涛田径队苏炳添
2021年最后悔的事
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进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2021年最后悔的事
宁泽涛不做“鲜肉”,做“飞鱼”
除田径队俄代表团全数战里约
苏炳添:最起码我没有白活
不靠颜值靠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