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升级、结构转型与大学生就业促进研究
——基于2015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监测的情况分析

2016-01-16

税务与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吉林省毕业生转型

徐 真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吉林省拥有58所高等院校,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然而经济转型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匮乏、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如何处理好产业升级、结构转型与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关系,实现大学生就业同步转换,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就成为吉林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振兴地方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吉林省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形势

2015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4 274.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96.28亿元、7337.06亿元和5340.77亿元,同期分别增长4.7%、5.6%和8.3%,三大产业在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继续融合发展。

(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投资驱动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项目建设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助推力。2015年吉林省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新项目投资增长较快。全省新建项目完成投资4806.91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民间资本占据了投资的主导地位,占全部投资的72.4%。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加快吉林产业结构升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赢得了机遇,为经济的快速、平稳、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动力。

(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契机,三次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出现新变化

伴随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吉林省三次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变化:第一,科技创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林牧渔生产形势向好。2015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80.62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64.62亿元,同比增长4.7%,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现代化家庭农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持续增多。第二,工业增速稳中有升,轻工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重点行业喜忧参半。2015年吉林省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956.59亿元,同比增长6.7%;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098.04亿元,同比下降0.2%,轻工业增速明显快于重工业。传统优势行业——汽车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14%,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石油化工、信息、医药和装备制造行业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第三,金融业引领服务业,服务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近年来,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大,新增就业人数和农村劳动力大量向服务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2015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持平。其中,金融业发展迅猛,全年增加值达到544.09亿元,同比增长了20.6%,引领了整个服务业的增长。

(三)以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为引擎,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升级,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近年来,吉林省注重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在创新中转型。2014年长春客车股份发展有限公司“闯入”世界杯,挺进南美、登陆波士顿;2015年3月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揭牌,引领吉林新一轮创新发展。同时,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活力四射。2015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3401.62亿元,同比增长13.8%,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快8.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吸纳就业的能力同步显著增强。

(四)新兴业态发展缓慢,“新经济”发展滞后,高层次人才缺乏,与资本和产业发展环境不配套

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培育“新经济”这一概念。“新经济”发展可以培育新的动能,目的是促进经济实现成功转型。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立足现实,培育和扶持新型业态、新技术产业。目前吉林新型业态、新技术发展缓慢,互联网、物联网、信息软件、智能工业、创意农业等产业数量少、发展慢,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在抓抢“新经济”发展方面实力薄弱。同时,支持新兴业态发展的人力资本严重匮乏,人才、资本、产业环境不配套现象进一步制约着科技创新和新兴业态的发展。

二、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法则”: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会经历一个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二者的关系也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具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掣肘的关系。[1]

(一)第三产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增强,高层次人才外流现象依然严重

《2015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投资驱动、新型业态、城镇化建设、现代农业、创新驱动等方面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2]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拓宽了就业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创新为驱动的企业跨越式发展亟需大量的高层次人才。

吉林省高校众多,人才培养优势明显。2015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177 131人,省内就业的人数为82 366人,占就业总人数的46.5%。

从表1毕业生分布行业来看,2015届毕业生由于受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的影响,就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就业比率很低,仅占2.44%,第一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2015届大学毕业生分布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所占比例为15.10%;再加上建筑、燃气、电力、采矿等行业,第二产业共计吸纳了30.48%的毕业生。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第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呈下降趋势。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吸引了近70%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第三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明显强于一二产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目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高层次人才是实现吉林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内生动力。但从学历层次来看,如表2所示:专科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最高,达到63.08%,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42.15%和40.59%,以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代表的较高层次人才倾向于到省外发达地区寻求就业机会,我省的人才培养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高层次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约吉林经济发展的短板。

表1 吉林省2015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2015年吉林省就业质量报告》。

表2 2015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在吉林省就业的比例

资料来源:《2015年吉林省就业质量报告》。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等人才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长期并存的现象,反映在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结构性就业矛盾更为突出。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与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既不是经济危机造成的,也不是周期性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是属于结构性失业,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

表3 2015届毕业生首选单位性质

资料来源:《2015年吉林省就业质量报告》。

结构性就业矛盾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以求职意向为例,表3显示,2015届超半数的毕业生希望到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正规部门工作,稳定的工作环境依然是大学毕业生的首选。尽管2015年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比例高达43.31%,但因为薪资水平低、职业前景不明朗、社会保障不成熟,仅有8.89%的毕业生将其作为就业首选,这也造成了我省民营企业优质人才配比与其发展速度不配套,民营企业亟需人才又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所学专业、知识结构与实际岗位不匹配而造成的就业矛盾。大学生是高素质就业群体,与普通劳动者相比,更追求就业质量,这也符合其人力资本高投入的特性。吉林省在推动产业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中,如果能从提高就业质量的角度更多地考虑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更有可能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发展的双赢。

三、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

(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大学生就业催生了广阔的舞台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劳动者素质具有“产出效应”,会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这就为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就业的广阔舞台。经济结构的转变促使大学生择业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15年吉林省有38.5%的高校毕业生将东北地区作为就业首选区域,选择在东北地区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可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

(二)国家确立了就业优先战略,大学生就业质量有望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一直遵循着经济增长优先的原则,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人”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一直没有彻底摆脱原有体制的束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就业优先的战略地位。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即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观,必将把增加就业数量与提高就业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政府有责任采取相应措施为劳动者尤其是大学生劳动者提供一个长期稳定、报酬递增、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看好的就业机会,使劳动者在实现就业的同时,有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这符合大学生这一群体不仅仅满足就业,更注重追求就业质量的需要。

(三)经济效率提高,促使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形成良性互动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看,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衰减,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会相应减弱。而提高经济效率则可催生新的动能,新动能的发展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经济效率的提高会刺激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结构升级又会进一步改善就业结构。近年来,吉林省重视技术创新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加大“智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场、“智能工业”、大规模定制生产、电子商务等新经济的发展力度,促使经济增长沿着效率提升的方向发展。经济效率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产生,吸纳就业的能力持续增强,逐步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良性互动的局面,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更有技术含量的新岗位。

(四)政府重视和鼓励企业创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结构转型的目标是逐步实现经济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高节能性增长。这实际上是“从传统模式中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资源驱动’向主要依赖人力资本的‘创新驱动’转变。”[3]政府重视和鼓励企业创新,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2014年12月吉林省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奖励的若干规定》,对在科研成果以及成果转化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奖励。这一政策对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同时,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加大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力度。2010~2015年先后举办了五届“中国·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贴息、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免费创业服务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分析

(一)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劳动力市场需求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根本保障。当前,吉林省应借助 “供给侧”改革,着力去除过剩产能,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优势产业并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体系。发展规模化经营农场、农业股份制合作、促进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在充分发挥汽车、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行工业结构轻型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促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逐步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转变, 引领并带动整个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同时加快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促进传统动能与新动能结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型和知识型就业岗位,努力推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的协同发展。

(二)协调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造成人力资本流失,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隐患。受行业之间生产力、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差异显著等因素的影响,吉林省部分地区非正规行业、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一直深受高层次技术人才、创新人才缺乏的困扰。长期将造成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吉林省做出了有关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吉林东部地区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区,在中部地区建设创新核心区,在西部地区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高科技人才在各地区均衡流动,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各类企业的发展活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活力。事实证明,中小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动力,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民营企业和个体”是2015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生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率呈上升趋势。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用人需求下降明显。因此,应通过提供税收减免、技术支持、财政补贴、创新奖励等措施,增强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中小企业有能力、有条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舒适体面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职业发展前景,实现大学生高投入的人力资本补偿,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三)鼓励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往往在雇佣能力、产值以及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优于传统的创业活动。[4]近年来,在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率不高,2015届高校毕业生中只有1.09%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可以为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快速聚集起优质劳动力。因此,首先,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涉及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融资、工商、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政策具体化、专门化。其次,对大学生知识型、技术型创业进行重点支持,采取措施解决其研发和转化费用高、风险大、时效长等问题,积极促成政企校三方联动,加快实现创业成果的转化。再次,加快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建设,落实大学生创业的社会保障,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

(四)发展绿色就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发展绿色就业则是推动这种转型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中国绿色就业研究”课题研究表明,在我国,与绿色就业相关的行业很多,绿色就业主要集中在六类经济部门,即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基础工业、农业和林业。绿色就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很大,能有效地促进体面劳动。[5]吉林省作为农业和林业大省,应抓住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契机,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以绿色经济为主题,在中医药、矿泉水、有机农产品、生态旅游等产业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绿色产品,创造一批绿色就业岗位,实现发展绿色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双重价值。同时,完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鼓励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到农村创办绿色产业、从事绿色公共服务,将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延伸到农村绿色创业中,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五)适应经济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改革

高等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核心主体。从人才供给的角度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第一,以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设置、专业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建立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第二,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创业实践基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三,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预警机制,通过教育部毕业生信息网络平台,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环境以及就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三环联动的培养模式。对那些供给过剩的专业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对一些目前冷门却为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专业,如绿色环保相关专业则要加大培养力度,确保大学生学有所用。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技能培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陈心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经济转型升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2]2015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R/OL].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jl.gov.cn/xxgk/ghjh/gzbg_47746/szfgzbg/201602/t20160204_2155652.html.

[3]唐龙.再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探索,2009,(2).

[4]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中国绿色就业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33).

猜你喜欢

吉林省毕业生转型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转型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