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阳县沼气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1-16罗万强

绿色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罗万强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林业局,云南 红河 662400)

元阳县沼气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罗万强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林业局,云南 红河 662400)

摘要: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这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对于能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农村,沼气的利用已经得到了优化,其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就当前部分地区沼气的建设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元阳县沼气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完善意见。

关键词:元阳县;沼气建设;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15-01-06 2014-12-29

作者简介:罗万强(1973—),男,云南元阳人,哈尼族,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农村能源工作。 毛绕明(197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2-0249-03

1引言

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前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强化环保意识,转变能源利用方式,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地区,沼气的含量较高,可以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效结合,将沼气作为媒介,形成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农村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和粪便,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形势。

2元阳县情概况

元阳县位于红河州南部,东经102°27′~103°13′,北纬22°49′~23°19′之间,国土面积2212.32km2。辖14个乡镇、134个村委会4个社区、1201个村民小组,共有户数107277户,乡村户数85189户,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等7种民族,总人口44.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9.19万人,占总人口的89.0%;农业人口40.61万人,占总人口的92.2%),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02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45元,粮食总产量173396t,人均有粮370kg,据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17203.8hm2,占国土面积的53.0%,森林覆盖率41.0%。境内山高坡陡,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面大,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3农村沼气建设现状

3.1 农村能源资源利用

历史以来,元阳县农村主要以薪柴、秸秆等生物质的燃烧,获取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建县后,农村能源的供给依然是薪柴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商品常规能源(煤、电、油)逐步进入农村,但受到成本较高和农村经济承受能力的制约。现在,全县农村能源消费的结构,以依靠消耗薪柴为主,常规能源的利用为辅。同时,优质商品能源(电、油、液化气、太阳能)进入农村的步伐逐年加快。根据元阳县农村能源工作站统计:2013年元阳县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为(14.06)万吨标煤,其中农村生活用能13.27万吨标煤,占94%,生产用能0.79万吨标煤,占6%。在农村生活用能中,秸秆5.09万吨标煤,薪柴4.66万吨标煤,煤炭0.16万吨标煤,电力1.23万吨标煤,沼气2.16万吨标煤,太阳能0.14万吨标煤。可以看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生活用能中以生物质能(薪柴、秸秆、沼气)为主,优质能源所占比例较小;生产用能中,虽以煤焦为主,但薪柴消耗量仍然过大,优质能源(成品油、电力)所占比例较小,生产生活用能方式仍以直接燃烧为主。因此,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沼气,减少生物质能源消耗,改变直接燃烧方式,提高热转化率,仍然是农村能源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

3.2 农村能源沼气建设

1992年元阳县成立农村能源工作站,设在县林业局,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县农村能源建设,开展农村能源建设,一方面积极培养农村能源建设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通过大力增加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用能紧缺的局面,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减少农村薪柴造成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和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4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建设难度逐年加大

随着元阳县农村能源的发展,沼气建池数量在不断增加,建设布局从交通便利的村寨转向边远山区,呈现出交通闭塞,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建设环境越来越差,建设难度逐年加大,管理成本逐年增加,完成任务难度越来越大。

4.2 群众“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

有关部门对沼气建设宣传的力度不够,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与农户必要联系,农民群众的建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等靠要思想严重,从而导致多数农户报名积极,实际行动不配合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计划布局与实际实施建设出入较大的情况。

4.3 建后服务管理后劲不足

随着建池数量的不断增加,服务管理工作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户对沼气池的使用管理的基本技能低,缺乏相关管理技术及操作经验。又由于地理困素的制约,大部分离城区比较远,材料配件无法及时购买更换,降低了沼气池的正常使用率。而长期外出、村容改造、工程占用、地质灾害、移民搬迁等几乎失去利用价值的沼气池也逐年增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农村能源建设健康发展以及农户的直接利益。加快建立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沼气使用率,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4.4 标准化沼气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元阳县沼气池建设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但池子外观不光滑,灶具管线安装不规范,标识漏标,安全警示标语漏喷的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使用效果且存在安全隐患。当前该地区普遍的沼气池如图1所示。

图1 沼气池示意图

5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完善对策

5.1 加大投资力度,以技术为支撑

对该地区的沼气建设必要性和需求进行分析和调查,然后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争取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目前每年国家、省市都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农村资源建设,国家的支持可以为农村地区的沼气建设带来充足的动力。同时,可以向县政府申请每户配套20元的工作经费,积极向养殖企业等当地龙头企业筹集款项,使得沼气产业良性发展。另外,要节约资金,开展实验基地,提高沼气池的建设水平。用技术支撑产业建设,保证用户的收益。

5.2 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

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配合其技术的推广以及后续的服务。因此,可建立沼气试验基地,对有学习意向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对沼气产业相关绿色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通过技术人员的下乡访问和沼气产品的试用,可获得农户的信任。当然,当前劳动力价格上涨会对新设备的引进和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将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进行平衡和结合,从而发展一只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队伍,保证周边地区沼气建设需求能够被满足。

5.3 完善后续服务体系建设

5.3.1 店铺式模式

在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场地选择一家具有经营此项目的店家,按照网点的建设需求规划店铺的服务规模,负责店家的培训任务,并且可销售相关沼气配件,方便农户购买和维修。

5.3.2 抽渣服务车模式

在该县选择一名有驾驶证的驾驶员进行重点培训,可以熟练驾驶沼气服务车,并且熟悉沼气配件和维修工具,对其周边的沼气用户进行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可上门服务,快捷有效。服务车是将养殖业、沼气用户和种植业有限连接起来的介质,可以将农户的粪便送到农户的沼气池中,再将沼渣、沼液送到耕田力去,其产业链如图2所示。通过服务车,还可以重新启用缺乏原料的沼气池,这样能够保证某一区域沼气池的充分利用,从而强化沼气建设力度。

图2 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示意图

5.3.3 场所式服务模式

在该镇选择一户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场点面积较大、利用能力较强的用户,如图3所示,进行沼气利用的试点,并以此为模范对辖区内的农户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模式需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电脑、播放器、远程教育等等一目了然的可视化手段,将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人们。

图3 沼气建设示范点示意图

5.4 加强沼气综合利用

以农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合理利用当地养殖户较多的特点,加大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力度,并且努力提高其建设水平。将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和其他农业废弃物集中起来,通过沼气池的处理之后产生的沼气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而产生的沼渣、沼液等可以用于农作物和经济林的耕种上,从而有效地节约能源。另外,可开展以公厕和学校厕所为主的沼气生活净化污水处理技术,相关部门提高建设水平,缓解发酵原料的供需矛盾,建立储液池、管网、运输车等沼肥运输服务体系,使得沼肥运用范围日益广泛,促进沼气产业的发展。

6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元阳县的沼气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增加投资金额,提高技术水平,强化技术的推广,使得当地农户能够了解沼气建设带来的诸多好处。另外,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对沼气建设进行规划,使得沼气供需矛盾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王飞,蔡亚庆,仇焕广.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1):90.

[2]郭肖颖,朱丽君,李布青.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沼气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9922~9923.

[3]李淑芳.浅析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7):15~16.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育肥猪增重慢的原因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