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化游戏性别特征 丰富幼儿角色体验

2016-01-15王必霞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双性化刻板宝宝

王必霞

【摘 要】3~6岁是幼儿性别的敏感期,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性别与良好社会性别意识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实施“双性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为确保儿童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必须有效降低传统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游戏活动中,应不断弱化游戏性别特征,丰富幼儿的角色体验。

【关键词】敏感期 双性化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人类社会分工的性别角色差异正逐步减小趋向融合。现代有关专家调查也已证实,过于强调性别化的教育,对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较为不利,而追求“两性之长”的“双性化”教育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更能适应竞争越来趋激烈的社会并能占据优势。

游戏是幼儿在园内的主要活动形式,许多幼儿深受家长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在游戏活动的参与、玩具类别的选择、游戏人群的加入上都存在着一定误区。3~6岁是幼儿性别的敏感期,是其形成健康心理性别与良好社会性别意识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实施“双性化”教育的重要阶段。为确保儿童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必须有效降低传统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对幼儿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弱化游戏性别特征,丰富幼儿的角色体验。

一、游戏内容设置应从单一走向丰富

弱化游戏的性别特征,并非否定幼儿两性的差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基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性别自我认知与性别角色认同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开展一些具有鲜明性别特质的角色游戏,如让男宝宝装扮“消防队员”营救被困人员,培养其男子汉气质。让女宝宝头戴护士帽,给病人打针输液,护理病人,培养关心帮助他人,热心服务他人的淑女风范。

“双性化”教育以肯定两性差别为基础的,是对两性差别教育的完善。在游戏内容设置上,更应以培育双性化人格需求为目标,创新角色游戏,多组织一些更适合男女宝宝一起玩的,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的角色游戏活动。如设置“美美理发屋”“贝贝大超市”“爱心宠物园”“健身体育馆”“开心大舞台”等活动区角,定期更新内容,不断创新形式,让更多的男女宝宝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并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兴趣,丰富体验,获得更多的发展。

二、游戏角色关注应从同性走向异性

男女宝宝之间的差异一方面来自先天,另一方面来自后天引导。作为幼教工作者,“先天”我们无法改变,但“后天”却是“双性化”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宝宝的已有表现,并为宝宝积极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如遇个别孩子喜欢玩异性类游戏,也不可急于干涉,因为游戏毕竟是游戏,与人格完善、个人成长没有多少必然联系。如男宝宝喜欢玩芭比娃娃,并花费心思换衣服,变发型;女宝宝喜欢玩飞机大炮,边玩边模仿配音……面对这些“性别错位”,教师更应冷静思考,科学引导。也许我们给了这些孩子玩的机会,这些男宝宝也许将来能成为顶级的女性服装设计师,这些女宝宝也许会成长为未来的女性军事专家。

为了宝宝未来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除了保护,更应创造。有时我们还应尽量让男女宝宝多多关注异性宝宝的游戏爱好,甚至可以有目的地组织“游戏大反串”,如让女宝宝开开大炮、踩踩高跷、抽抽陀螺,指导她们到活动区角里当道路交通疏导员,高楼建筑设计师,让男宝宝也玩玩过家家、跳跳皮筋、扭扭秧歌,到手机卖场给顾客推荐手机,去理发店为阿姨染发……让宝宝参加这些游戏活动,既能让宝宝冲破家庭性别刻板印象的堡垒,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并体验异性宝宝游戏的快乐,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角色体验,拓宽了未来发展的空间。

三、游戏规则制定应从对立走向融合

受传统“单性化”教育观的影响,许多家庭在孩子出生后,便根据其性别人为的、过度地强化性别特征,对立男女宝宝的差异,在穿衣打扮的选择、兴趣爱好的引导、言行举止的规范上都在有意与无意中人为设定男孩和女孩的性格特点与适宜活动,这与当前潮流发展趋势、现实家庭生活、社会工作需求不太吻合。社会分工虽越来越精细化,但绝对不会单一化,如警察除了指挥交通,也要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又如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工作与管理分工,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家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这是现实,更是趋势。在游戏活动规则制定中,我们更应关注双性化人格的教育。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经常组织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能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且能帮助他们充分感知现实生活中不同角色的要求,并在参与实践中体悟做人做事的心得。幼儿园时期是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角色活动前期阶段,教师可组织幼儿依据自我感性经验,让幼儿相互商量、自主选择各自的角色。如在“快乐大家庭”中,做饭、带小孩一般会交给女宝宝做,请客、装修一般男宝宝会主动担当。虽然这种安排实际上是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但这对于幼儿性别自我认知与初步性别角色定位有一定的积极巩固作用。

总之,幼儿游戏活动是组织开展两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内容选择上,我们既要考虑男女宝宝各自个性发展的需要,更要关注他们共同发展的需求。在活动安排中,要关注两性化教育,有机开展游戏角色换位活动,相互体验。在组织指导方面,教师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以游戏为依托,培养具有双性化气质的儿童。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性化刻板宝宝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小学男性音乐教师走向成功的双性化人格分析——以A学校音乐教育名师陈老师为例
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发展影响的研究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可爱宝宝超级秀
关于双性化人格研究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