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个萌宝宝·苍蝇蚊子到

2016-01-15江娟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观照尊重

江娟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课标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未与教者达成“共识”,即无法“认同”教者的“有意”引导时,教者应该观照学生,因势利导。

【关键词】尊重 观照 利导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蚕姑娘》教学片断

师: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又黑又小的蚕,看起来怎么样?

众生:……(有小声议论:很丑、难看)

生甲:这些蚕有点萌,是个萌宝宝。

师:你用了“萌”这个字,感受真特别。是的,小时候的蚕是有点特别。

生乙:像丑小鸭一样(插嘴)。

师:有点相同的感觉。小的时候都很普通还有些不好看,却是越长越美呢!齐读这一段。

匆忙结束这一段。问什么不好,偏问“这些又黑又小的蚕,看起来怎么样”,能怎么样?除了很黑,就是很小。但我为什么要这么问?原因有二:

1.以为“可爱”呼之欲出。一颗红心准备学生回答“看起来很可爱”。也许蚕农们看到这密密麻麻的蚁蚕,感觉开了个好头,内心是充满喜悦的,自然觉得可爱至极。

2.以为“喜爱”表情达意。因为可爱所以喜爱,接着就是顺理成章地带着喜爱之情读读这句话。一定要表达喜爱之情吗?《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课标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看来,此处的“喜爱”有表错情达错意之嫌。

回看该片段,补救的契机不是没有出现过,却被庸常的教学思路封闭了。契机也有二:

一是生甲的回答。“这些蚕有点萌,是个萌宝宝”。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好像已经猜度出老师希望他回答什么,但又感觉说不出口,便想到这个“萌”字。此时老师的引导却未将情感升华,如若紧跟一句:“萌,有可爱的意思。你喊它萌宝宝,还可以叫它什么呀?”这样,便过渡到文中对蚕的称呼,既联系了课文又化解了无人应答的尴尬。

二是生乙的插嘴。“像丑小鸭一样”,这个插嘴的学生类比思维能力很强,作为老师的我虽作了评价“有点相同的感觉”,但“小时候都很普通还有些不好看,却是越长越美呢!”这句话词不达意。如果改成:“是的,和丑小鸭一样,长大后变化很大”,简洁明了更好些。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蜗牛的奖杯》教学片断

师: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这次比赛,来的对手可多了,有——

生:苍蝇。

生:蚊子。

生:马蜂。

师:还有吗?

生:瓢虫。

生:金龟子。

师:哎呀,来了这么多昆虫!“砰”,随着发令枪响,比赛开始了,只见蜗牛用力扇动翅膀,拼命往前飞,渐渐的,蜻蜓、蜜蜂、蝴蝶、马蜂、金龟子、瓢虫、知了等等小昆虫都落在了后面,他们眼看着蜗牛越飞越远,越飞越远,只能摇头叹息:

师:唉,不是它的对手啊!

生:早知道不来了。

生:我……飞不动了。

师:我也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生:重在参与!

师:是啊,蜗牛飞得太快了,根本追不上。看,所有的选手都被它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这就叫——

生:遥遥领先。

师:读出蜗牛的遥遥领先。

这是一节预约听课。之前进行了一些准备,但这个环节我没预设过学生会回答些什么,自以为学生会说诸如瓢虫、知了、萤火虫等昆虫,没想到学生一开始把苍蝇、蚊子说出来了,我有点小郁闷,这些个昆虫是会飞,却感觉登不上大雅之堂。第三个孩子说“马蜂”,尽管有了扩展,但其思维是基于本课所说昆虫名称的发散,马蜂可以说是蜜蜂的亲戚吧!情急之下再请人说,终于瓢虫、金龟子被说出来了,感觉昆虫的世界多了些有模有样的。以上是彼时真实的感受,在课后的同行点评中,也有老师说学生怎么说起苍蝇、蚊子来了,看来跟我有相同的看法。可是,我们的想法一定有道理么?

会飞的昆虫有哪些?相关资料表明,蜻蜓、苍蝇、蝴蝶、蛾、瓢虫、蚊、蝉、蟋蟀、蝼蛄、蝗虫、蜜蜂、甲虫、萤火虫等昆虫均会飞,看来看去,我们的学生也就对苍蝇、蚊子、蜜蜂、蜻蜓、蝴蝶等熟悉一些,大部分学生可能根本就没见过蝼蛄、蝗虫等昆虫。课堂上,突然飞来一只甲虫或蛾子,孩子们竟都吓得缩头缩脑叫成一团。因此,他们脱口说出苍蝇、蚊子很正常。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又如何去表达去丰富呢?我们没有观照学生的体验。

善飞的昆虫了解吗?课文中说蜗牛甩下了蜻蜓、蜜蜂、蝴蝶等昆虫,遥遥领先。我想文本列出这三种昆虫也是有缘由的,首先是常见,其次是有代表性。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为最有效率的飞行捕食者,蜜蜂负重飞行的能力非常强大,而蝴蝶则以其优美的姿态被誉为“会飞的花朵”,这样看来,这三种昆虫都属善飞的昆虫,尽管如此,与蜗牛比赛飞行却被远远甩在身后,可见蜗牛的飞行本领有多大。所以教学中在邀请学生想象昆虫们的叹息时,教师如果适时凸显昆虫善飞的特点,学生会对蜗牛的遥遥领先更加佩服,对下文蜗牛得意的种种表现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我想,教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文本所包含的知识,还应该有文本所蕴含的常识、见识和胆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照尊重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谭维维推出《观照》专辑四部曲之《春生》
认知翻译理论观照下的主体互动关系探微
由《论语》观照孔子的修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