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评析

2016-01-15宋德智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屈光度晶状体置换术

宋德智

高度近视是临床上眼科的常见病。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高度近视的主要方法[1]。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使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2]。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60例高度近视患者。这6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1)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高度近视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3]。(2)他们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常规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32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2±2.52)岁。本组患者中有双眼高度近视患者22例,有单眼高度近视患者8例。在试验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31岁至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0±2.50)岁。本组患者中有双眼高度近视患者23例,有单眼高度近视患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人工晶状体置换术进行治疗。进行常规的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散瞳,并确保其瞳孔扩散后的直径达到手术标准。(2)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然后在其角膜边缘处做一个切口。(3)将粘弹剂注入到患者眼球的前房内,然后对其眼球进行撕囊处理。(4)将患者的晶状体核取出,然后将粘弹剂注入其眼球的后房。(5)将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扩大至6.5mm,然后使用镊子将人工晶体植入其眼球。(6)观察人工晶体是否出现偏位的现象,一旦发现偏位应立即对其位置进行调整,使其处于正位。

1.2.2 为试验组患者使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进行治疗。进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然后在其角膜边缘处做一个长约3mm的切口。(2)将粘弹剂注入到患者眼球的前房内,然后对其眼球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处理。(3)使用低压吸除法将患者的晶状体核吸出,然后使用I/A手柄式超乳注吸器将晶状体皮质吸出。(4)对患者的后囊膜进行抛光,然后使用人工晶体推注器将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其眼球。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眼睛的屈光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4]

(1)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白天和夜间的视力均良好,其眼部无不适症状。(2)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白天的视力良好,夜间的视力一般,其眼部有轻度不适的症状。(3)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视力未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24.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在常规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13例,为有效者有9例,为无效者有8例。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3%(22/30)。在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22例,为有效者有7例,为无效者有1例。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患者眼睛屈光度的比较

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眼睛的屈光度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眼睛的屈光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试验组患者眼睛的屈光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眼睛屈光度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3 讨论

高度近视是临床上眼科的常见病。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高度近视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常规人工晶状体置换术进行治疗的常规组患者,治疗后其眼睛的屈光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综上所述,用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眼睛的屈光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1] 肖伟,赵岱新,濮伟,等.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长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97-99.

[2] 朱双倩,俞阿勇,薛安全,等.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1,29(2):162-164.

[3] 郝晓琳,戴维智,魏海霞,等.屈光性晶体置换术矫正中老年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0):52-54.

[4] 郝晓琳,戴维智,魏海霞,等.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矫正中老年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796-1798.

[5] 杨阳,何阳,赵红霞,等.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与晶状体置换术矫治高度近视对比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4):344-346.

猜你喜欢

屈光度晶状体置换术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