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评析

2016-01-15李海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循证例数心肌梗死

李海燕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1],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心绞痛,部分患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或上腹疼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能引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从而危及其生命。有研究表明,临床上在对该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经心电图检查被确诊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且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些患者中,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45~70岁,平均年龄为(55.5±2.5)岁。在循证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46~72岁,平均年龄为(56.6±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我院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通风。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其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并叮嘱其按时服药。

1.2.2 我院对循证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具体的方法是:首先要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小组成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小组成员对患者在心理、疼痛、饮食、溶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查找相应的临床护理实证。小组成员要对已掌握的护理实证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可行性进行评估,然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具体的护理方法是:①进行心理护理: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或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述,与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并为其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从而起到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治疗依从性的作用。②进行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并告知其要尽量卧床休息,从而降低其心肌的耗氧量,进而起到缓解其心绞痛的作用。当患者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时,护理人员要遵医嘱为其服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在必要时可为其皮下注射适量的吗啡进行镇痛治疗。③进行饮食指导:在患者发病的初期,护理人员要指导其进食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然后再根据其身体的恢复情况逐渐让其进食普通食物。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的家属多为患者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少为其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忌食辛辣、生硬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患者进食的原则应为少食多餐。④进行溶栓护理: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其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对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要指导其在床上进行伸展四肢的训练,并为其按摩四肢[2]。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3]

我院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其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其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接近正常值。无效: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我院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患者的得分为80~100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得分为60~79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比较满意,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 s )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护后,循证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3%。循证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变化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循证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6.7%,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6.6%。循证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暴饮暴食、过于激动以及受寒冷刺激等因素有关。该病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从而危及其生命。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该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预后。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循证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 王洪飞.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7(10):108-109.

[2] 牛芳荣,李丽,唐丹,武晓红,王庆芬. 循证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西部中医药,2015,2(30):118-120.

[3] 郭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4(16):66-67.

猜你喜欢

循证例数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