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6-01-14贾桂康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贾桂康

摘要:植物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目前存在教学设备更新不足,研究性、创新性实验较少,实验教学考核及教学方法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通过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直观化教学法,开展第二课堂,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改革考核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44-02

植物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專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药用植物学、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包含了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与植物学课程相比,内容比较广泛。而植物生物学课程必须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环节进行巩固。植物生物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现象、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2]。下面就笔者多年来在植物生物学及实验教学上的经验谈谈植物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一、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不足。由于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而且开设的时间较短,设备相对不足,有时仪器套数不能满足学生数,必须将学生进行分组,否则不能满足每一名学生一台仪器。另外,实验室内缺乏多媒体设备,不能采用进行PPT进行讲解,视频也不能播放给学生看,只能在理论课上弥补。

2.研究性、综合性实验较少。以前的植物生物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如植物细胞结构、植物各组织、器官的观察,而研究性、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较少。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巩固所学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教学考核和教学方法不完善。实验考核一般是: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但是考核实验操作比较少,而是比较注重实验报告。有时实验报告是将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图片画在实验报告上,学生为了完成实验报告去临摹课本上的图,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反而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般是先准备好各种材料,让学生按照教师或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养成了依赖教师和教材的习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

二、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途径

1.将植物生物学实验单独设课。将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之下,存在一定的不足[3],因此将实验课改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也顺应学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增加实践课程。把植物生物学实验列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既增加了实验课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2.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首先,根据植物学学科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将有关实验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并对相关的实验项目加以优化整合,将原来的实验项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做了适当合并、整合,分成必做、选做和自主实验三类,并根据认知原理,将实验项目划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层次。其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增加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根据中学生物的教学特点,增加了种子萌发动态过程的观察,根据植物学科的发展,增加了被子植物茎、叶生长动态的观察,植物生态、群落多样性的观察等。再次,将教师科研课题整合进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

3.加大资金投入。学校应加大对新建专业的投入力度,在仪器购买及师资上应适当倾斜,以建设好新设置的专业。仪器设备充足后,可以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而不需要分组,这样可以减少教学次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实验室不必建设多媒体,其实实验室也必须像一般教室那样建设多媒体,将实验中相关的理论、技术给学生进行讲解,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

4.采用直观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技术,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直观了解植物的自然形态和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大量的实物切片的显微照片真实再现特定季节、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下的植物解剖结构,使学生有条件了解和研究植物微观世界的奥秘[4]。教学模式挂图、动画仿真模拟与录像再现等多种教学手段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紧密结合,以其形象、生动、真实的信息输入,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将实验材料的切片直接投影于大屏幕,由指导教师结合实验内容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正确地判断和准确定位,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使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培养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采用动画模拟形式将连贯的细胞分裂各个时期中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把学生观察到的静止的画面与动态的细胞分裂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完整过程有了充分理解。

5.增加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验证性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5],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的实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开展实验。根据课程性质可将实验划分为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两个教学体系[6],根据学生的潜质分为基本型和提高型两个层次,如培养洋葱根尖,利用压片法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及分生组织的细胞特点和分布位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和观察不同成熟组织的细胞特点和分布位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比较单双子叶植物根的构造;测定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让学生开展水培实验等。

6.开设第二课堂。带领学生游览校园,初步认识一些植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采集校园植物标本,对校园植物进行检索、分类,参与校园植物命名挂牌,牌上写明植物的中文名、学名、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地方,方便学生认识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别植物的效率和鉴定植物的能力。此外,在校外选择了几处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地区来充实教学实习资源。如带领学生到澄碧湖水库附近的山地开展现场式教学,让学生采集和鉴定标本,加强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的巩固。

7.设置植物野外实习。每年暑假,生物技术专业都要进行一年一次为期2周的植物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这个实践教学环节,巩固了所学的植物学分类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

8.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和吸纳学生参与老师学术研究,如学生参加教师的“全国第四次中草药资源调查”的项目,让学生掌握一些学科前沿知识。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科学研究,统计、分析科研数据,撰写论文或综述,并组织交流讨论等。再次,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科技制作竞赛等。

9.改革考核办法。过去实验考核方式是以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和实验态度,占实验总成绩的30%。对于实验的考核的改革,首先在所占的比例上进行改革,由原来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形式改为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考核方法,如实验操作可占总成绩的60%~70%,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状况、熟练程度,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7]。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出勤、实验准备、预习报告、课堂纪律,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验报告成绩等,占总成绩的40%~30%。由以上两项所构成实验总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指导教师通过口试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出其余70%的成绩。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发现并纠正问题。在课堂上可就有关的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可避免学生不认真预习。另外,可让学生参与一部分实验准备工作,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实验报告,均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要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采用直观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完善考核方法。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然而实验教学改革没有止步,我们要不断摸索,使实验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满意。

参考文献:

[1]龚红梅,于洪飞.理工科院校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0,(3):90-92.

[2]龚红梅,于洪飞.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67-170.

[3]韩多红,张勇,张芬琴,等.浅谈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2005,21(9):192-193.

[4]陈模舜,吕贤,毛晓翠,等.虚拟植物生物学实验室教学实践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5(3):43-45.

[5]陈林姣.植物生物學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63-965.

[6]梁晓华,李璐,李国树.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48-49.

[7]陆嘉惠,阎平,马淼,等.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9,26(5):89-90.

[8]李孙文,赵昶灵,刘勇.农业院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4):69-7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