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题目分析技术的高三地理试题评析策略

2016-01-14张晓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

张晓娟

摘要:题目分析是教育测量学的术语,又叫项目分析,主要内容有难度分析、区分度分析、选择题的选项分析。教育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教育上许多措施的效益等问题的一门科学,它是改进教学、实行科学化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运用题目分析技术对高三地理试题评析,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以期找到试卷讲评有效性,使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

关键词:题目分析;知识结构;试题评析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36-03

高三地理复习中,考试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可是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考试经常会一再出错。下面就以学生和老师、客观题和主观题为例,详细说明评析策略。

一、试题分析的前期准备和工作流程

(一)学生的任务

1.每位学生在教师下发的Excel试题登记表中,记录自己各题的得分情况,错误的客观题写下自己的选项。

2.根据高中地理试题错误原因对照表和试题参考答案,每位学生自行查找错误的原因。以下为高中地理试题常见错误原因:①问题的提取、解读:漏看问题;问题解读不全面;问题解读错误。②提取相关背景知识:没有意识到;意识到,但回忆不出来;能提取背景知识,但不全面、不够用;提取的背景知识错误或与主题无关。③提取、解读地理信息:获取信息不全面或有错误(文字、图像、数据信息);没有解读信息的意识;解读信息不完整或有错误;解读信息缺少具体方法。④书面表达:整体把握的意识不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不清晰;答题过于宽泛或局限,针对性不强;错字、别字较多。

(二)教师的工作流程

1.统计分析学生得分情况。教师把学生试题的得分情况统计结果输入电脑,计算出每道题平均得分,如果是客观题细化学生的选择率,找出学生得分率较低的试题仔细分析。

2.归纳学生错误原因,建立知识结构。让学生对自己错误认真分析,教师建立学生知识结构。

3.教师展示相关同质试题练习,学生讲评,教师点评,巩固知识。

二、客观试题评析的步骤与案例

客观试题评析步骤与案例以2014年1月5日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客观试题为例详细说明:首先算出所任教班级高三(10)班学生每一道地理客观题的平均分,找出平均分最低的试题。

每一道客观题满分4分,从图中可以看出高三(10)班第7题平均得分为1.9分,得分率47%,是得分率最低的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7道客观题:谚语“重雾三日,必有大雨”的“雨”从成因上多是( )

A.对流雨 B.台风雨 C.地形雨 D.锋面雨

根据降水形成原因,让选择A、B、C、D的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小组名称分别为降雨的四个基本类型:锋面雨组、对流雨组、地形雨组、台风雨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讲授本组所代表的降雨类型的特点、分布、例子、本题错误原因。下面为各组代表发言摘要:对流雨:是由于高空和地面的空气对流强烈,地面热空气对流上升冷却过程中形成降雨。对流雨降雨范围小,雨时短,但强度较大。对流雨以低纬度地区表现最多,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特别是在赤道地区,降水时间非常准确。此题选A的同学没有掌握对流雨的分布和特点。台风雨:台风活动带来的降水现象,称为台风雨。台风雨的强度很大,有破坏力。但台风雨可解除或缓解江南地区的伏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好处。因为惠州是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雾并不多,所以学生选择B项的人最少。地形雨:当潮湿的气团前进时,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引起绝热降温,发生凝结,这样形成的降雨,称为地形雨。锋面雨:锋面活动时,暖湿空气中上升冷却凝结而引起的降水现象,称锋面雨。锋面雨持续的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教师对“重雾三日,必有大雨”具体分析:重雾系指大雾。大雾维持三天,说明暖湿气流特别强盛。暖湿气流越强盛,等冷空气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这条谚语预测天气,不论哪个季节,准确性都比较高,这是古代的谚语之一,可以用来预报天气。

经过以上评析,学生知道降水的类型、分布、特点,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结合材料不难得出答案是D。

3.学生做同质练习题,进行补偿训练,全面强化和巩固薄弱环节,并用错题本记录。

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深化巩固,教师在PPT课件上呈现如下四题,请学生练习并讲解选择所选项的理由,教师点评。

例1:读降水类型图,判断与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台风雨四种降水类型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解析:根据上述四个小组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例2:印度东北部成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原因是( )。

A.纬度的影响 B.洋流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季风的影响

解析: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6~9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印度东北部属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乞拉朋齐有“世界雨极”的称呼。一般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多以地形雨为主。

三、主观试题评析的步骤与案例

主观题评析以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11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为例详细说明:

1.分析学生得分情况。教师将学生主观题各题平均得分和得分率制成主观题得分情况图,纵观此图,40题第(2)题是得分率最低的试题。这道题满分8分,学生的平均得分是3.1分,得分率为39%。

阅读北太平洋海域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中学2014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

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分析其降水较多的原因。(8分)

接着将40题第(2)题学生的得分情况细化,其中20名学生0分,占全体学生的36%;15名学生得2分,占全体学生的27%;13名学生得4分,占全体学生的24%;有6名学生得6分,占全体学生的11%;有1名同学得8分,占全体学生的2%。

2.归纳学生错误原因,建立知识结构。根据学生在错题本上总结的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得0分的同学普遍不会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既不会看等值线图、也不能从图中提取有关降水原因的信息,更不知道影响降水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还有部分学生文综做题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没有时间做地理综合题。得2分的同学大部分可以看得懂等值线图,其他失分原因和零分同学相同。得4分的学生,基本上可以通过等值线判断B地降水多,其他丢分原因是能提取背景知识,但不全面、不够用;解读信息不完整或有错误,解读信息缺少具体方法,解读问题的思维过程混乱,缺少有序的步骤,整体把握的意识不够。得6分的同学基本上能提取解读大气环流、洋流、洋流的相关信息,但对影响降水的因素掌握不全面、信息解读不完整。得8分的同学提取、解读地理信息正确,解题思维过程清晰,表达完整清晰。

针对错题原因,引导学生读“北太平洋海域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中的等值线,可以得出答案,A、B两地的年降水量较多的是B地。针对20位同学的等值线问题,课堂让学生复习等降水量线的判断与应用: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2)判断海陆影响:等降水量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则多雨的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4)判断内陆地形: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若线内降水少,则为封闭的内陆;若线内降水多,则为迎风坡。

(5)判断洋流影响:其依据是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分析B地降水较多的原因,让学生从试题的材料和图中,提取与影响降水的因素相关的信息。以下教学过程由教师引导没有回答或者答错此原因的同学一步一步回答:首先引导学生读“北太平洋海域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纬度和海陆轮廓,让学生判断B地纬度是位于北纬40°至60°之间的北美大陆西岸,依据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可知B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接着引导学生读“北太平洋海域洋流分布图”,可以看到B处位于落基山脉西坡,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南风,落基山脉的西坡是由太平洋吹来的西南风的迎风坡,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看图例实线箭头代表暖流,B处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从刚才得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得出B处降水较多的原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那么影响降水的因素有那些呢?同学们总结得出,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另外教师补充惠州夏秋季节降水频繁,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惠州夏秋深受台风影响,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台风的答案。至此可以让学生总结影响降水的因素的包括: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其他:台风等。经过这个过程,学生解题层次渐渐清晰、解读信息比较全面、思维清晰、知识结构完整。

3.教师展示相关同质试题练习,学生讲评,教师点评,并用错题本记录。

(1)读美国西部年降水量和七月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 ,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A处受副高控制,寒流经过,降水很少;B处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雨较多;C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很多。

(2)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10年福建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第37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l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让学生课堂练习,请两位同学演板,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可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看出,但是教师巡视发现很多同学没有看纵坐标的差异,仅凭目测,乙地降水多。注意引导学生看两图的纵坐标数值不同,甲地纵坐标单位是500mm,乙地的纵坐标单位是50mm,甲地是乙地的10倍。因此,甲地降水多,乙地降水少。通过此题,再次强调学生读坐标图特别要注意单位。

从图中所给的信息结合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以分析其中的原因。引导学生解析:

甲地降水丰富的原因:大气环流: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的影响(图例夏季盛行风,在图中可以看出是来自大西洋的西南风);地形:地处山地迎风地带(从甲地东部的等高线200m,500m可以看出,甲地东侧是低山丘陵,正处在西南风的迎风坡);洋流: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图例甲地附近的洋流是暖流,根据所学知识,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乙地降水较少的原因:地形、大气环流: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乙地在200m等高线以内,地形是平原,虽然与甲地同受西南风的影响,但是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并不显著);洋流:离岸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图例中乙地附近的洋流是离岸洋流区,根据所学知识,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离岸风和离岸洋流区,学生比较陌生,由教师讲授。离岸风是大气在水平运动过程中远离海岸(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容易导致海水远离海岸,使所经水域表层海水流出,深层水上泛补给。因此,离岸洋流是寒流。乙地受离岸风东北信风的影响,表层洋流流向西南,底层海水上泛,形成离岸寒流区。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形成与离岸风密切相关。

四、小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基于题目分析技术的评析策略都是教师统计分析学生得分情况,学生认真剖析原因,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制定讲题策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认识,指导学生深化练习,强化学生地理知识的薄弱环节,学生充分发挥错题本的作用,把以上过程记录在案,使以后的学习更有高效性、复习更具针对性。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基于技能映射的知识结构和推测关系研究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知识结构的设想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知识结构与名词化的关系
怎样建造你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