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2016-01-14张宪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张宪江

摘要: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是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将BIM技术引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的2D平法施工图构建3D结构模型的跨越,真正读懂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意图与构造要求,能够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BIM;平法结构施工图;配筋与构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17-02

一、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念、施工图识读能力(含结构构造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其中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施工员岗位最为基本与重要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1],因此必须强化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的培养。

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以下简称平法),而实际建筑是3D的,因此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必须由抽象的2D平法施工图想象出3D模型才算真正读懂结构施工图。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很少接触实际工程的学生来说,这一跨越非常困难,而这一跨越又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采用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转换,这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BIM技术与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近年来出现在建筑界中的一个新名词,但由于其在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方面卓越表现,BIM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领域已如火如荼[2]。

BIM技术的出现将使建筑行业进入3d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参与到BIM的研究和教学中来。从总体上来说,BIM教学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原理)课程教学和案例课程教学[3]。

调查显示,在美国70%的高校已经将BIM理论(原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BIM技术研究与教学[4],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着手BIM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开发,同时也在加快BIM实训室的建设[5]。

但是,BIM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平法结构施工图的核心是表达钢筋信息,BIM技术能将钢筋混凝土平法抽象施工图中钢筋的2D信息以3D模型直观地显示出来,所见即所得。因此,将BIM技术引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BIM辅助教学案例

某C型别墅,建筑面积为209.4m2,建筑层数为2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柱下独立基础,坡屋顶;框架梁、柱均采用平法表示,标准图集号为11G101-1;框架梁、柱、现浇板钢筋的施工构造措施均按标准图集11G101-1执行,基础钢筋的施工构造措施按标准图集11G101-3执行。

通过BIM技术可以动态3D展示C型别墅中详细的配筋与构造信息,并且可以动态展示某构件详细配筋与构造信息。

别墅二层梁KL5平法施工图如图1,其3D配筋与构造信息动态截图如图2。

别墅楼梯结构施工图如图3,其3D配筋与构造信息动态截图如图4。

四、结语

BIM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可视化程度,但BIM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的技术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构成建筑物的实体在BIM中是3D可视的,而平法施工图是抽象的符号。

将BIM技术引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的2D平法施工图构建3D结构模型的跨越,真正读懂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意图与构造要求,改变2D教学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激情和创造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基于BIM技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D可视化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强,张亚英.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施工全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ICCCT2010):334-338.

[2]龙辉元.结构施工图平法与BIM[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3.1):26-30.

[3]刘照球,李云贵.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J].建筑技术,2013,(44.10):942-916.

[4]刘红勇,等.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5):98-101.

[5]曾范永,陶红林.建筑类高职院校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