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影响

2016-01-14寇宏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RFID技术读者高校图书馆

寇宏

摘要:目前,国内高校大多采用RFID技术代替条形码技术,但RFID技术虽有优点,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RFID技术在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给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RFID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图书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读者;磁场感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13-02

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三大平台,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领导者的重视,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是图书馆工作者经常思考的话题。[1]自助借阅服务可以有效地延长图书馆借还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馆藏流通量,有利于提高读者满意度,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方式[2]。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标签形式,将特殊的信息编码输入电子标签,再将标签粘贴在需要识别的图书或资料上面[3],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及时读取读者的建议,对图书馆的建设非常重要。[4]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层面探讨高等医学院图书馆RFID技术对图书借阅服务的影响,以期对图书馆服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后的变化情况

1.简化借还书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过去人工借还一本书约需50秒左右的时间,外借工作大多使用条码模式,读者借还书排起长队,也须检查读者借书证、核对信息等环节,遇到学生无课集中借还书,则须花费更多时间。RFID技术自动借还图书系统,根据磁场感应识别和阅读RFID标签,最多花费10秒时间,可同时完成10本图书的借与还全部信息采集工作,平均一本书仅需1秒,仅此计算,RFID技术可提高借还图书工作效率50倍。

2.工作时间便于读者随时借还,精细化服务。RFID技术不同于人工服务方式,不受图书馆工作人员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工作时间段内可提供连续性的借还服务工作,不会产生人为疲劳等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读者在借阅前可通过大厅计算机查询系统,准确地检索到所借图书在本馆或其他馆藏的准确位置。如在哪个楼层、架子和位置,读者可快速找到。这种精细化服务可大大缩短读者查找时间。对比经常借书的读者,采用条码模式找一本书大约15分钟,而RFID技术只需20秒钟,提高工效45倍,节约时间14分钟半以上。

3.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提高内部整理效率与时间。条码模式一个窗口一般需5~6个人,有值班的,有整理图书的,有来回跑的,从事烦琐、单调、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目前,采用RFID技术,只需1~2个人可轻松完成全部工作。过去是一本图书对应一个条形码,每天重复用光电扫描,而RFID技术让读者自己完成图书借还。RFID标签以无线电波传递信号,可一次读取10个标签数据,馆员盘点图书时不必从书架上将书一本本地取出,仅是盘点一项就可提高工效10倍以上,很大程度上减轻馆员的劳动强度,让我们腾出更多时间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图书馆建设做出思考。

二、RFID存在的问题

尽管RFID有以上诸多优点,但从事图书馆工作20余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RFID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1.图书馆对读者培训不到位,部分读者对RFID技术操作不熟练。由条码模式一下子转换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图书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加上读者年龄、学历、水平等差异,导致对RFID技术使用不熟练。泰山医学院50岁以上的读者占总人数的38%左右,这部分读者在借还图书时不习惯用新技术。由于RFID技术运转很快,部分老年读者只有在工作人员在场时才能顺利操作新设备,记不住操作步骤。还有就是对无英文背景的读者,尤其是老年读者,大部分学的是俄语,对日语、德语等读者也有一定的困难。以上原因导致部分读者对新设备持排斥态度,多次提意见。图书馆建设应多元化,考虑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每个读者都心满意足。

2.RFID保密方面存在缺陷。RFID标签存在“傻瓜”识别问题,经常遇到的个别问题是张某借书证丢失,没有及时通知图书馆挂失,就有可能存在风险,被李四拾到后去图书馆借书。由于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借书证采用图书证后6位数字做原始密码,使用后不及时更改,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遗失图书证的读者利益受损。一方面,我们增加新的防伪措施,如人脸识别系统,在借还书时瞬时采集。另一方面,RFID标签本应是一对一关系,现行标签面积较大,图书防盗及相关信息全部存储在里面,存在时间久了,标签粘贴不牢,易人为扯下的问题。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以前发生过个别读者,将3本图书的RFID标签撕下来贴在其中的一本书上,归还时又没有监控采集人脸信息,自助借还机上显示还书数量为3本。多亏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天一清及时发现这个问题,摸排清查找到这名读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又请山东科技大学一名计算机系教授对软件进行升级,避免此事重发。

3.RFID技术面临升级换代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磁场失灵问题,当读者携带手机等设备进行借还图书时,有时会出现消磁情况。从原理上来说,RFID技术能够引用磁场一次同时感应多本图书,需要一个很好的配合,即图书摆放位置要恰当,贴在图书上的标签位置与借还机射频口呈等距圆点与半径的关系最好。若摆放在圆点与半径的重叠位置,即图书射频口呈一条直线位置,则存在识别障碍,图书摞在一起时不便识别。

三、RFID技术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的改进与完善措施

1.加强对读者的定期培训,提示读者增强保密意识。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在南北两个主校区每个月至少举办两次读者服务周活动,对读者进行专门培训,在大学新生入学后两周内加强一次培训,对如“担心没完成借还手续”、“记不清借还步骤”、“密码记不住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另外,在图书馆大厅醒目位置张贴海报,在各个院系播放借还书操作流程,专门为老年(60岁以上)教师举办上门服务,每周三上午为老教师开放图书馆和现场指导。

2.加强监控措施,升级软件系统。针对以前发生的问题,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及时进行调整,2011年新上监控设备30余台套,聘请各校计算机专家做顾问,定期维护RFID设备,对软件进行开发升级工作。同时,增加工作人员在自动借还机旁边进行指导和巡视工作,便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2012年,我院借鉴国家图书馆的经验,与教材供应商合作,将粘贴的RFID标签做成印刷体,解决标签脱落问题,像将3本书的RFID标签摘下来粘贴到一本书上进行归还的现象从此再未发生。2012年10月,高清摄像头的使用,大大提高室内监控的质量与效果。

3.针对磁场感应失灵问题,在借书证上增加一些措施加以解决。泰山医学院2012年以来针对磁场感应失灵造成图书归还但记录显示没有归还的问题,提醒读者应及时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反映,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重刷一次。如果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当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并且图书上架,那么记录仍显示图书在读者手上,它就不能被其他读者借出去。针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对录像进行保存的同时,及时根据读者留下的联系方式进行联系,对还书处理进行更正,不把问题留给下一班次解决。平时工作时间定期对图书进行检查,如标签有无脱落等问题[5],加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操作计算机技能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钟新苹.自助图书现状,功能与问题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9,(5):35-36.

[2]莫振轩.我国图书馆自助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6):22-25.

[3]韩璐.RFID技术下读者借还图书问题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109-110.

[4]马爱芳,高样.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方式及其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94-96.

[5]王晓艳.开放大学体系下图书馆开放存取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3,(4):38-41.

猜你喜欢

RFID技术读者高校图书馆
浅谈在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