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建设的历史新起点
----读《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4年第2期“学科建设”专栏三文有感

2016-01-14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容美学医学

余 萌



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建设的历史新起点
----读《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4年第2期“学科建设”专栏三文有感

余 萌

美容医学; 整形外科; 学科发展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4年第2期“学科建设”专栏发表了《美容医学学科体系的创建:美容医师中国梦的实现》[1],同期转载了《医学整合的典范 学科建设的成果----将“美容医学学科”纳入〈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建议》和《中外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念不谋而合----“为什么应该培育核心专科在美容医学领域的协作?”一文有感》[2-3]这3篇论文(以下简称“3文”)紧密围绕“美容医学学科建设”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对比、建言献策,将其并列发表在一个权威期刊的同一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3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美容医学学科界定的依据、把握的原则、学科的逻辑关系、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及应遵循的学科发展规律,并在国际比较性研究中论证了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念和实践的领先地位,同时借鉴了美国同学科、同行业对学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之道。其次,“3文”揭示了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中各分支学科的共同特征,明确了美容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应用学科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新的历史高度、总结性的提出了当前学科发展的“4-7目标”:即将美容医学学科建设成为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之后的第4医学,并使其成为国家学科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里医学门类下的第7个一级学科(现有6个一级学科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学、军事医学、药学、中医学与中药学)。

“4-7目标”是我国美容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它的实现是以我国美容医学已经发展形成的巨大社会行业体量为基础的。公开资料显示,如今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2014年全国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正规医疗美容机构超过8000余家;2009年全国整形美容行业从业人员为20余万人、2012为60余万人、2013年达到76万余人;2010年全国整形美容消费人数370余万,2015年预计将达到740余万,而全国医疗美容潜在消费人群预估达到9000多万;2011年全国整形美容市场产值3490亿元、2012年4018亿元、2013年4635亿元、2014年5350亿元;全国医疗美容行业的产业链规模和手术量的年增速都超过20%,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已经成为与房地产、汽车、旅游并列的第四大服务业。

“4-7目标”是我国美容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新节点,它的实现是我国美容医学学科建设量变累积的质变突破和历史必然。回顾学科建设历程,那些曾经的重要节点与历史事件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如1981-1985年,《浅谈医务美》《医学对美的追求》等医学与美的探讨性论文陆续发表;1984年全国首家美容外科医院----国防科工委黄寺美容外科医院成立;1985年上海九院举办了首个美容外科进修班;1986年卫生部“全国卫生管理教学协作会议”将《医学美学》列为该专业教材之一;1988年,邱琳枝和彭庆星的《医学美学》、王大枚和夏兆骥的《美容外科简明手术学》、高景恒的《实用美容手术》出版;1990年,张涤生、赵平萍的《实用美容外科学》、宋儒耀和方彰林的《美容整形外科学》出版;同年,“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成立、国内首份美容医学杂志《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沈阳)创刊;1992年《中国美容医学》杂志(西安)创办;孙廉的《美学与口腔医学美学》出版;1993年何伦的《美容大词典》出版;同年,宜春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4高校率先创办“美容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0余所高校开办美容医学及相关专业);1994年孙少宣的《口腔医学美学》出版;同年,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将“医疗美容科”正式列为一级诊疗科目并规范了医疗美容机构的设置标准;1995年《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创办;1996年张其亮的《医学美容学》出版;1997年景生保的《医学审美心理学》出版;1998年何伦、方彰林的《美容医学心理学》出版;1999~2001年,彭庆星总编的“新世纪美容医学继续教育丛书”6部出版;2000年方彰林、姜世正的《人体美学》出版;2002年,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美容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试行)》、《医疗美容项目(试行)》相继颁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7》出版,同年,彭庆星主持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内涵及体系结构的研究”课题经相关部门组织全国专家委员会鉴定认为“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空白”;2003年“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成立,高景恒的《美容外科学》出版;2004年高景恒、彭庆星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出版;2005年教育部批准开设医学美容技术专业(4年制本科);2006年国际美容医学联盟(UIME)终身名誉主席R.Pinto来华考察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论;2007年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正式代表中国加入UIME;2011年UIME主办的“第18界世界美容医学大会”在中国北京成功召开[4-5]。

如今,我国美容医学学科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备,在“学科理论”方面,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学科定义、内涵外延、特征规律、知识体系、应用分类、发展趋势均得到了众多学者的系统论证和专题研究,相关论文、专著、课题报告公开发表;在“学科组织”方面,各级国营(民营)、合资的医学美容机构几乎分布到全国的所有省(直辖市)、市、县,行业学会组织----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业已成立,全国30多所高校建立了美容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学院、系或教研室;在“学科人员”方面,全国几十万医疗美容专业医师、护士、技师、大学教师、学者、管理者及相关专业配套人员组成的庞大专业队伍,一方面每天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求美者提供医疗美容服务,另一方面每年培养巨量美容医学专业人才汇入这一行业洪流;在“学科制度”方面,卫医发[1994]第27号文件《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列入了“14医疗美容科”,卫生部令(第19号)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美容科为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以卫生部此两个文件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为美容医学学科确立了一定的法律地位和官方身份。

笔者认为,“4-7目标”的实现将是美容医学学科建设征途上的一座里程碑,目前美容医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些模糊地带、笼统不清、质疑和阻碍将会随着“4-7目标”的实现而基本解决。在“学科理论”方面,美容医学各分支脱胎于整形外科学、皮肤科学、口腔科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内科学、医学心理学等母胚学科,以“美学”元素切割其知识脐带而分娩,并抽取母胚学科的“涉美”成分而发育成长为美容医学整体学科。这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当代医学整合大趋势的成功典范。但是,由于美容医学的母胚学科都是地位牢固、成熟定型的老学科,思维惯性和知识牵连,以及守旧观念让美容医学的学科独立性受到质疑,更由于“美学”与“美容”两个概念的混淆而推导出了所谓美容医学不是独立学科的各种子结论。因此,既要呼吁母胚学科中固守本土的同仁们能开放包容、吐故纳新,更要正本清源,在美容医学学科定义、学科特征、学科范畴和学科分类上继续深入挖掘出本质性的规律,廓清牵连和附带,成熟和完善本专业的独立知识系统。“3文”已着眼于此而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学科组织”方面,独立的医疗美容机构大多只存在于民营或合资医疗机构,掌握优势医疗资源的国营医院往往整形、美容不分家,甚至烧伤、整形、美容不分家。龙剑虹[6]调查全国73家公立医院,只有10家开设了独立的美容外科,这从一个侧面提示美容医学在其组织终端尚未完全独立的客观现实。行业学会组织----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代码58)与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代码36)是两个平行的组织,而中国医师协会则只有一个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暗合了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整形美容不分家的客观状况。在“学科人员”方面,美容医学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形成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国家人事部门的职称晋升专业类别中没有“美容医学”专业,所有现实中从事医疗美容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需接受整形外科、皮肤科、口腔科、中医科等所谓“相关专业”的业务知识能力的考评才能晋升职称[7],而这些考评的内容与美容医学专业可能毫不相同甚至毫无关联,其所晋升的职称也是“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另一方面,那些毕业于美容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则必须挂靠所谓“相关专业”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这些直接导致了美容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始终是各“相关专业”人员混编而成的现实,纯粹而独立的美容医学专业技术队伍无法形成,也就不能用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声音推动我国美容医学学科的建设,这也直接导致了各级学会的会员来源复杂、基础薄弱、医疗美容从业混乱和监管困难。在“学科制度”方面,美容医学在国家学科分类、教育科研建制划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职称定位、晋升考评以及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法律地位亟待国家政策法规的承认和规范。

综上所述,“4-7目标”是我国美容医学在历史新起点上的开拓性目标。实现“4-7目标”意味着全面深入地解析美容医学的学科本质,建立起学科相对交叉,但知识独立更新的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和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全方位建立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美容医学的学、教、研、医组织新形式和专才队伍。总之,实现“4-7目标”具有解决诸方面问题、平息诸方面争论、整合诸方面力量、推动诸方面变革的全局性作用,将实现美容医学学科及其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1] 高景恒. 美容医学体系的创建: 美容医师中国梦的实现[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4,25(2):127-128.

[2] 张其亮, 彭庆星, 夏兆骥, 等. 医学整合的典范 学科建设的成果----将“美容医学学科”纳入《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建议[J]. 中国医学人文论坛, 2013.

[3] 王向义, 欧阳学平, 冯龙飞. 中外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理念不谋而合----“为什么应该培育核心专科在美容医学领域的协作?”一文有感[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19(5):390-391.

[4] 冯龙飞, 王向义, 欧阳学平, 等. 美学观念在当代中国医学领域里的三次“飞跃”----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发展[J]. 医学与哲学, 2012,33(15):69-71.

[5] 宋儒耀, 方彰林. 美容整形外科学[M]. 3版.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2:11.

[6] 龙剑虹. 从美容外科的发展看美容医学的归宿[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16(4):280-282.

[7] 余 萌, 田治国, 黄 杰, 等. 医疗美容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考[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18(4):314.

【编后语】 本刊于2014年第2期“学科建设”专栏发表了3篇相关文章,作者读后产生一系列的读后感。作者在客观地回顾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及其相关事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其学科的本质及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作为1名立足于美容外科实践应用第一线的中青年医师来说,可谓是难能可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及其事业就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作者指出,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当代医学整合大趋势的产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产物。也就是说,它是当今中国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基于此,我们务必善于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方法来认识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真谛。

430019 湖北 武汉,武汉珍妮医疗美容门诊部 美容外科 作者简介:余 萌(1978-),男,湖北荆州人,副主任医师.

10.3969/j.issn.1673-7040.2016.03.022

2015-10-13)

猜你喜欢

美容美学医学
透视环保美容热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容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外婆的美学
美容须防被“种草”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