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2016-01-14刘芬李雅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仿真电路

刘芬+李雅静

摘要:考核环节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的一重要环节。通过此环节,除了检测和考查学生对电路相关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水平和理解程度外,更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该文从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三个具体的改革措施,并在2013—2014学年进行了两学期的实施。实施效果表明,通过此次考核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促进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关键词:电路;考核改革;自测报告;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29-02

《电路分析基础》(以下简称为“电路”)课程是电子与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集总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目前,我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该课程的考核环节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的教学经验,就此教学环节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原有考核方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校“电路”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出勤、测评等,占总成绩的10%;实验考核包括实验出勤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学生平时作业抄袭现象(抄参考答案书、抄同学作业)非常严重,教师又不得不批改,这不仅浪费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程度;以出勤作为考核形式也欠妥当,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而不愿花费时间去考勤,而考勤次数少又不足以反映整个出勤情况;课堂测试的意义不大,因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种情况使得平时考核成绩具有不客观性和不真实性。

第二,实验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实验内容和方法、是否能够熟练使用有关的电子仪器设备、是否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等。我校所有电路实验均在工程实训中心进行,由于受到中心实验平台数量、开放时间、场地大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够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使得上交的实验报告不能够全面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实验考核形式也有待于改革。

第三,期末考核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所授内容出题,试题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包括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四种类型)、客观题比重过大、考试内容偏窄、试题答案唯一,这必然导致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上,难以形成对本课程知识的系统掌握,难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毕业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措施一:针对平时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法——变交“作业”为交“自测报告”。所谓的“自测报告”是指学生在独立解答习题的基础上分析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自测报告的具体格式可设定为:题目→解答→总结未掌握的知识点→解题机智→反思启发或启示。

通过让学生撰写自测报告(可每章交一次),促使其主动地去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和思考问题,同时还鼓励学生探求新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拓展思维,将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也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调整授课进程等。

措施二:在原来实验考核的基础上,增加仿真实验考核,且仿真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学生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获得最佳的实验方案,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做,从而缩短研究周期,降低研究成本。另外,通过使用仿真技术,不仅结果直观,且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学习模式;通过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可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提高其对电路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比如:可在《电路》这门课程原有5个实际操作实验(占10学时)的基础上,增设10个仿真实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做其中的5个。而教师增设的10个仿真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选定实验电路,独立撰写实验过程,并完成数据测量和分析总结。

措施三:增加考试新题型。期末试卷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类新题型——“实践题”和“设计题”。通过增加主观性试题的比重,以强调考试的导向功能,使得试题的内容和题型更加灵活、实践性更强,这种有意识地向实验分析倾斜,可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改革实施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此项改革持续已实施了两个学期,之后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改革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第一,学生对上交“自测报告”这种作业形式持赞同意见的占85.7%,不赞同的比例是14.3%;对“自测报告”格式了解的学生比例是81%,不太了解的占16%,不了解的占3%。可见,80%以上学生对“自测报告”的格式了解,且认同这种作业形式,因此交“自测报告”的举措值得继续推广。

第二,75%以上的学生对Multisim仿真软件已经基本掌握,其中熟练掌握的占25%左右;约90%的学生认为加入仿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帮助,近一半学生觉得帮助很大,且有82%的学生都感觉仿真环节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85%以上的学生认为引入仿真环节是必要的,其中23%左右的学生认为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见,措施二的实施也值得继续持续下去。

第三,71%左右的学生认为期末试卷题型设置是合理的;70%左右的学生希望期末考试继续增加“实践题”,约57%的学生希望增加“设计题”;约60%的学生认为“设计题”和“计算题”能够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约70%的学生认为“实践题”可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约20%的学生认为“设计题”可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据表明,70%以上的学生对增加的新题型持认同态度,认为新题型可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四、结论

通过在“电路”课程中实施考试改革,提高了学生对电路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学习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教育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将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有效地落实和实施。总之,这次改革的效果良好,提出的改革措施在“电路”这门课程中值得继续实施下去,在某些同类课程中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顾倩,李斯伟.《电路分析》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6,(3):37-38.

[2]姜静,刘迪,张大为.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50-51.

[3]张文霞,杨元,郭华.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18-119.

[4]谢燕美.《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3,(7):137-139.

[5]钟洪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试卷命题水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2004年度试卷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增刊):124-126.

猜你喜欢

仿真电路
电路的保护
驼峰场编发线向到发场交授权电路探讨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光电倍增管分压电路
一种帮助幼儿车内脱险应急装置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