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微课在中医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2016-01-14周翠萍徐爱玲潘子丽梁春琴古琴妹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床实践心肺复苏微课

周翠萍 徐爱玲 潘子丽 梁春琴 古琴妹 邓海霞

摘要:为将微课教学法应用于心肺复苏术教学,研究微课教学法对中医本科生学习心肺复苏的效果,选取我校2011级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300名中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课教学法”的试验组和“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对两组学生的理论及操作考试结果进行比较,考试完成后发放调查问卷,比较调查问卷中两组学生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时间、灵活变通能力等方面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结论:心肺复苏微课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值得在中医院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课;心肺复苏;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63-02

在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急救中一项重要的临床技能—心肺复苏术,是每个中医医学生必须掌握,但是传统学习方式使大多数中医学院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操作技巧。如何让中医医学生摆脱由传统学习方式带来死记硬背的固定思维,从而更好地迅速地掌握心肺复苏术,是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近年来,微课教学法已经在我国许多学校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我们调查从2014年12月~2015年5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教研室采用心肺复苏微课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明秀校区和赛恩斯学院的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300名2011级中医学本科生,按照数字随机法1∶1比例分为对照组(150人)和试验组(150人)。其中男性107人,女性193人,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4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知识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①微课教学法:将试验组同学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在6~8人之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播放心肺复苏术微视频,设计模拟场景,提出相应问题。小组成员带着问题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学习完微视频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模拟操作,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及分析能力;各小组在学习结束后,将学习成果通过模拟人实际操作展示,各组相互指出对方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最后小组长将本组的最后结论及存在问题作口头汇报或书面汇报等。授课教师通过模拟人操作展示和各组汇报结果,对心肺复苏操作的关键问题及知识点进行总结。②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心肺复苏传统教学,是通过口头言语进行讲解的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同学在模拟人上操作练习,授课后对心肺复苏术操作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评价与考核

1.主观评价调查。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从同学对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临床实际操作的掌握能力、微课教学方法的认识和兴趣度、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时间的灵活变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调查问卷中同学们主观评价的差异。

2.理论考核。对两组同学进行统一命题和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分别对两组同学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同学对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3.临床技能考核。同学们理论考核结束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模拟人操作考核,考核标准参考《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操作规程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由4名项目成员对两组同学进行考核。2.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两组学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学生的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调查结果提示试验组学生对采用微课教学方法在提高学习兴趣、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时间、灵活变通能力等方面的认可程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法。见表2。

四、讨论

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在国内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微课的概念,其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教授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他提出的微课概念: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它是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其具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2]。对于医学生而言,心肺复苏术是现代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技能,但是传统学习方式不能使大多数中医院校的医学生很好地掌握操作技巧。此时“微课”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更好地满足中医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本次课题研究表明,试验组学生的心肺复苏理论成绩(82.35±6.23)和技能考试成绩(88.49±6.6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93.33%)、临床实践能力(88%)、自主学习能力(70%)、灵活变通能力(96.67%)、掌握学习时间(59.3%)等方面的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次课题研究的调查数据中可看出,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和深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国内于玲燕[3]研究显示,70%的学生对采用微课教学比较感兴趣。刘俊香等[4]调查也显示,79%以上的同学均喜欢“微课”视频这种学习方法,他们认为“微课”视频能激发学习兴趣、利于反复学习更容易记忆知识点及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得出结论,使用“微课”教学的中医学生能在学习心肺复苏术时,临床技能掌握得更加扎实,衔接更好,操作更加规范。并且在日常学习中养成了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的良好习惯,更加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能够做到移动性学习。这种移动性学习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可充分利用校园网、Internet已有的网络环境,用便携设备流畅地在线观看视频,查看心肺复苏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5];另一方面学生亦可下载或拷贝“微课”视频,充分利用学生对数码电子产品喜爱的特点,使用“微课”视频让学生在等公交、课间休息等零碎时间片段进行学习,让网络资源与空闲时间有机结合,以达到随时随地学习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移动学习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6,7]。胡铁生教授[8]也提出,“微课”既可以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但有人认为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致命缺点,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零碎、割裂、不成体系[9]。胡铁生[10]等人研究表明:现阶段存在微课太分散,没有形成专题化微课程体系,没有提供微课及配套教学资源的下载功能,微课分类和检索仍不够便捷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综上所述,利用微课学习心肺复苏术在中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值得在中医院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媛媛,赵冬梅.“微课”在中小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08):18.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3]于玲燕.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01):65.

[4]刘俊香,杨柳清,丁洪琼.“微课”视频在高职高专《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33):4558.

[5]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讲坛探索,2013,(2)42-44.

[6]陈福星.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2,(11):279-280.

[7]胡铁生.广东佛山“微课”建设工作全国领先,广受好评[J]教育信息技术,2012,(11):37.

[8]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5.

[9]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0]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技术,2014,(02):09.

猜你喜欢

临床实践心肺复苏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思考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