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和学生关注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

2016-01-14聂文滨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生评教层次分析法

聂文滨

摘要: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把学生评教纳入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许多高校纷纷改进和强化管理手段以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为提高学生评教结果的可靠性,依据学生关注度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建立学生评教指标体系。

关键词:评教质量;学生关注度;学生评教;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61-02

一、引言

在我国,学生评教作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正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并已广泛开展。然而,学生评教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评教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提升学生评教质量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管理手段,通过向学生加强宣传与培训,端正学生的参评态度,调动学生参评的积极性。二是技术手段,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评价技术和工商业领域的评价技术,结合中国高校学生评教的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化开发[1],以提高学生评教质量。目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都集中在应用管理手段提高学生评教质量方面[2-4],而应用技术手段提高学生评教质量的相关研究却比较薄弱,实践中评价技术的运用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二、基于学生关注度的评教指标权重计算

目前,我国学生评教指标权重通常是从教学要素的角度出发,依据学校行政管理者和教学督导的多年经验而设定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然而,学生评教的主体是学生,应该从学生的视角[5]出发,依据学生在评教中的关注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为了调查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关注程度,华中师范大学的孟凡[6],参考美国教育测试中心研制的SIRⅡ问卷设定了若干个问卷调查指标,对H大学进行了一次符合我国大学教学和学习特点的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具体见表1。调查指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越大,则该指标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越大,受到学生的关注程度越大,该项目的权重也应越大。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回归系数归一化,可得分布在[0 1]区间的相对关注度,即调查问卷项目的权重。

该问卷调查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设定学生评教指标,而是调查当前大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情况。因此,有必要研究问卷调查指标与传统学生评教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传统学生调查指标做出调整。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大多数是从教学要素的维度进行设问,设置教学态度、教学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这五个一级指标,再在这些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细化制定出若干个二级指标项目,其数目一般在10~15个。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有限,学生无法对教材选用的恰当性、授课熟悉度、知识的前沿性、理论与实际的关联度、讲课深度和广度之间的平衡性等做出判断,因此,这些指标不宜作为学生评教指标。同时,作为教学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学生有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课外投入,课堂交流与互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等做出合乎事实的中肯判断。综上所述,选择了12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评教二级指标项目,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若各调查问卷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个数分别为2个,4个,1个,4个,1个。现设定归属同一个调查问卷指标的二级指标权重是相同的,则可得各指标权重,具体如下:

U1的二级指标:课程要求的讲解、授课进度。其权重分别为

(W11,W12)=0.055×(0.5,0.5)

=(0.028,0.028)

U2的二级指标:教学责任心、板书与课件的表达、语言的表达、课堂启发与互动。其分别权重为

(W21,W22,W23,W24)

=0.073×(0.25,0.25,0.25,0.25)

=(0.018,0.018,0.018,0.018)

U3的二级指标;作业答疑。其权重为

W31=0.04×1=0.04

U4的二级指标:授课信息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其权重分别为

(W41,W42,W43,W44)

=0.677×(0.25,0.25,0.25,0.25)

=(0.169,0.169,0.169,0.169)

U5的二级指标:学生对课程的投入。其权重为

W51=0.155×1=0.155;

三、结束语

基于学生关注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符合学生的实际评教能力和关心重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评教积极性。此外,依据回归系数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指标权重设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体现出指标权重设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参考文献:

[1]沈玉顺.高等教育评价方法技术的误用、滥用及其矫正[J].复旦教育论坛,2010,18(5):10-13.

[2]孟凡,黄巧俐.试析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的实质[J].江苏高教,2013,(3):79-82.

[3]杨丽萍,张彦通.是什么影响了高校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3):72-74.

[4]陈磊,倪天倪.学生评教差评教师的有效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2,(1):84-90.

[5]黄晓兵,韩磊磊.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质量网上评价状况实证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1):37-40.

[6]孟凡,王远伟,黄巧俐.影响我国大学生评教结果的因素研究——基于H大学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4,(3):30-35.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层次分析法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