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火车票优惠卡制度及“前置校验”购票方案研究

2016-01-14蒋晓涛唐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蒋晓涛 唐琳

摘要:2003年以来,我国实行大学生凭优惠卡按优惠价购买火车票的办法,2011年以来,进一步采用了优惠卡实名制。这项工作的实施,基本杜绝了优惠购票的造假现象,规范了学生优惠乘车工作的秩序,但也存在成本巨大、效率不高等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取消现行的优惠卡、采用基于互联网“前置校验”的优惠购票方案,通过学生购票时直接向教育部学生信息网进行乘车信息校验的模式,不仅可以节约每年数千万元的教育经费投入,也将带来社会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潜在社会效益。

关键词:火车票优惠卡;后置校验;前置校验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51-03

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部门对家庭和就读学校不在同一地点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回家往返乘坐火车实行硬座半价票优惠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凭学生证购买半价票。但随着伪造、贩卖、兜售假学生证购票的行为日益猖獗,管理部门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应对。2003年1月3日,教育部和铁道部联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的1号文件,决定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经批准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学生往返家庭与学校区间乘坐火车时,实行凭附有火车票学生优惠卡的学生证购票办法。2006年暑假开始,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纳入优惠对象的范围。2011年,随着全国范围内火车票实名制的实施,教育部和铁道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学生购买优惠火车票办法的通知》(教学厅函[2011]20号),决定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在火车票学生优惠卡内写入学生个人实名身份信息和乘车区间信息,并对高校购买优惠卡加强管理。自此,学生购票优惠从匿名优惠卡进入到实名优惠卡时代。

一、学生使用优惠卡购票的操作模式

截止目前,教育部、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共颁布了9个关于使用优惠卡购买火车票的文件或公告,使这项工作从无到有并日趋规范。通过这些规定,形成了如下实施要点:

(一)适用对象

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大、专院校(含民办大学、军事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中、小学就读,没有工资收入的学生、研究生。

(二)适用地点

家庭居住地(父亲或母亲之中任何一方居住地)和学校所在地不在同一城市。

(三)适用时间

每年的暑假6月1日至9月30日、寒假12月1日至3月31日。

(四)使用凭证

大中专学生凭附有加盖院校公章的减价优待凭证、火车票电子优惠卡和经学校注册的学生证,新生凭学校录取通知书,毕业生凭学校书面证明;小学生凭学校书面证明。

(五)限制次数

每学年乘车次数限于四次单程。当年未使用的次数,不能留至下学年使用。

(六)排除情况

学校所在地有学生父或母其中一方时;

学生因休学、复学、转学、退学时;

学生往返于学校与实习地点时;

学生证未按时办理学校注册的;

学生证优惠乘车区间更改但未加盖学校公章的;

没有“学生火车票优惠卡”、“学生火车票优惠卡”不能识别或者与学生证记载不一致的。

(七)操作模式

学校购买优惠卡、采集学生乘车区间信息并给优惠卡逐一写入实名信息,学生网上购买或电话订学生票后,凭学生证和优惠卡在代售点或火车站校验优惠卡信息后取票乘车。学生也可以凭学生证和优惠卡直接在车站或代售点购票。一个学年寒暑假往返共4次优惠用完后,学生每年秋季学期在学校为优惠卡免费充入下一学年度的4次优惠额度。

二、现行优惠购票模式的作用和弊端

学生火车票购票优惠政策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只面向学生这一特定的人群。学生证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是识别学生身份的唯一凭证。但学生证由于存在发放主体不统一、证件类型多样、易仿制等缺点,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伪造现象,预防难度大,惩治成本高。2003年启用的火车票学生优惠卡由教育部、铁道部监制,全国统一授权给一家公司制作,利用RFID技术对学生证进行数字化和防伪,是一种“非接触式可读写集成电路芯片”标签。这种标签可以对其内部进行信息存储并加密,采用纸封装特制,粘贴在学生证上使用,且只有被特定的识别器识别。因此这种优惠卡作为新的“学生购票身份证”,具有标识的统一性和识别的排他性,相对较难仿制,大大提高了身份识别的技术门槛,也提高了造假者的造假成本。自2003年启用优惠卡以来,利用假学生证购买半价票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尤其是2011年优惠卡实名制以来,因为把学生身份信息和乘车信息集成到优惠卡上,除非高校等管理方主动造假,其他造假现象可以说是基本杜绝。因此,学生火车票优惠卡的实施,规范了学生优惠乘车工作的秩序,确保了这一学生福利不向外流失,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但是,优惠卡购票制度也存在一定弊端。这些弊端,在当前学生群体互联网购票或移动互联网购票日益成为主要购票手段的现实下显得尤其显著。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

火车票优惠卡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成本,这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首先,优惠卡每张费用为7元。当年,教育部和铁道部又发布文件,规定火车票优惠卡的费用不能由学生承担,由学校统一支付。这就意味着,全国各学校要为每年入学的符合乘车优惠政策的学生总计购买数百万张优惠卡。另外,在优惠卡使用过程中,由于学生证折叠、挤压、潮湿等使用不当的原因,导致磁卡时有损坏,各学校不得不对这种情况预留出一定数量的磁卡。初步估算每年全国用于购买优惠卡的费用不下数千万元之巨。其次,2004年铁道部和教育部规定,除了前期无偿赠送的部分优惠卡识别器,其余机器均需购买,优惠价格为可读写式850元,只读式300元。识别器可由公司免费维修和升级。这部分投入属于一次性投入,均由高校和火车站及代售点承担。最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决定从2014年春运开始,在车站设置的自动售(取)票机增加售(取)学生票功能;经学校同意,在部分规模较大的院校逐步设置自动售(取)票机,为保证学生及时、顺利地购(取)学生票。这部分设备升级和增设的投入,也占了一定的投入。

(二)效率

使用优惠卡还存在效率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优惠卡的区间信息是写定的,但学生买票的目的地有时候存在可以选择的情况。比如学生所住的地方,附近有不止一个车站可以选择,这时候学生可能为了方便,会出现买的车站与优惠卡内目的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无法顺利取票。第二,虽然优惠卡制作工作称优惠卡使用寿命长,但也存在这样几种损坏优惠卡的情形:(1)揭下粘贴在学生证上的“学生购票优惠卡”;(2)严重折叠“学生购票优惠卡”;(3)IC芯片被硬物压坏或被水浸泡。尤其是不少学校使用软皮封面的学生证,极容易发生折叠、弯曲,从而导致磁卡损坏。因此,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优惠卡因失效而需要更换。但由于学生网上购票时并不对学生信息进行校验,只在学生取票时校验,因此一些学生取票时因优惠卡失效而无法顺利取票,不得不回学校重新贴卡。

(三)福利侵蚀

按照规定,学生休学、复学、转学、退学或未注册的时候无法享受乘车优惠。但是,火车站和火车票代售点是靠人工识别学生是否处于上述状态的,而自动售(取)票机则无法识别,这造成的局面是学生在这些情形下照样可以优惠购买火车票。虽然四年制的学生在一张卡内使用16次后卡片将自动无法使用,但存在一些学生在卡片失效前将卡片故意损毁,再以卡片损坏的理由来学校更换新卡,对此学校没有办法识别并拒绝。这就给学生占有不应得的利益带来可乘之机,造成国家福利被侵蚀。

三、一种可替换模式的提出

优惠卡的目的是识别学生身份和乘车信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而不是实物来完成信息校验。自2011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学校在优惠卡中写入学生身份信息后,还要在教育部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上的高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信息中标注学生乘坐火车往返于学校与家庭所在地乘车区间。因此,从2011级学生开始,教育部掌握了所有符合乘车优惠条件学生的实名信息、学籍信息和乘车信息。如果铁路部门能与“学信网”实现这些信息的共享,就可以对所有学生的购票信息进行校验,届时乘车优惠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基于此,我们提出,取消学生乘车优惠卡,采用基于互联网进行身份信息校验的购票方案。从目前技术条件来看,这是完全可行的。

这套方案的核心,一是铁路总公司和“学信网”合作,“学信网”向铁路总公司提供学生乘车信息,铁路部门适当改造系统,能从“学信网”校验学生信息。二是改变信息校验的模式,把原先的后置校验改为前置校验。

(一)学校维护学生乘车信息

各学校每年秋季学期分别在“学信网”维护好本校在校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乘车信息,具体包括学生姓名、身份证、在校状态和乘车区间。其中乘车区间信息可以在新生入学阶段采集和维护。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目前学校每年10月1日前会对当前学年度的所有在校生进行学年注册,学生休学、复学、退学、转学信息一般是实时维护。新生入学后的信息注册工作也一般在10月底完成。所有学生均可用自行登录“学信网”免费查询本人学籍信息是否与本人实际信息相符。此时离12月1日寒假学生优惠乘车尚有很长时间,对于学生信息有误或信息变更的情况,高校也有足够时间来调整。

(二)“学信网”和“12306”信息实时校验

现行的优惠卡购票模式,无论是互联网购票、电话订票、机器购票还是人工售票,在下订单时并不校验身份,都只是在取票阶段进行校验。这是校验模式称为“后置校验”。取消优惠卡后,采用通过网络进行“前置校验”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操作方法是,“学信网”给“12306”提供一个安全的校验接口,用户在购票时,无论是互联网售票、电话售票、机器售票还是人工售票,只要票面类型选择学生票,在输入身份证后均可通过查验接口进行数据校验,校验无误后即可购买学生票。在这种模式下,“学信网”无需改变自身的数据库,只需要增加一个调用逻辑,即一旦票面类型为学生票,则立即用身份证ID去“学信网”校验。这并不会对“12306”和“学信网”的现有架构产生影响,也不会增加“12306”系统的负担,是完全可行的。

四、结语

取消优惠卡,改用基于互联网的“前置校验”模式进行购票,将带来整个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首先,互联网“前置校验”的模式完全可以做到免费,其直接的效益就是全国可以节省原本用于购买优惠卡的每年数千万元的教育经费;其次,对于学生而言,由于直接取消了凭优惠卡取票的环节,一旦购票完成,后续的取票程序与购买全价票无异,这直接提高了办事效率;最后,学生的信息也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实时和准确。

校验模式的改变是一种颠覆性的变革,它是互联网时代下生活方式的革新。正如时任华为公司轮值CEO的胡厚昆在日经2013年全球ICT论坛上说的那样,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就像电力和道路一样。互联网不仅仅是可以用来提高效率的工具,它还将是构建未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教学厅[2003]1号)[Z].

[2]《关于高校学生火车票优惠卡费用由学校支付的通知》(教学厅[2003]7号)[Z].

[3]《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办运发[2004]73号)[Z].

[4]《关于技工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补充通知》(教职成厅[2006]4号)

[5]《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优惠卡使用统一样式学生证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06]11号)[Z].

[6]《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教职成〔2006〕2号)[Z].

[7]《关于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购火车票使用优惠卡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8〕79号)[Z].

[8]《关于进一步完善学生购买优惠火车票办法的通知》(教学厅函[2011]20号)[Z].

[9]《关于规范使用学生火车票优惠卡的公告》(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12月13日公告)[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