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

2016-01-14梁贵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就业能力教学

梁贵芹

摘要:针对目前嵌入式系统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当前高校对嵌入式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学生就业较为困难的问题,同时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环节中,紧扣学生就业意向岗位以及企业相应岗位招聘要求,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就业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26-02

一、目前嵌入式系统教学在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上存在的问题

如今嵌入式产品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嵌入式人才的市场需求极为旺盛。目前嵌入式系统课程已作为我国高校计算机、电子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主干课[1],并尝试通过项目教学、案例驱动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力量以及实践环节不充足等原因[2],造成培养出来的嵌入式人才与企业相应的岗位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形成企业缺乏适用人才,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局面。故本文探讨了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意向以及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具体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侧重点,并专门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意向进行重点个性化的指导,增强学生胜任相应就业岗位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嵌入式系统教学中就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并保持工作机会,以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3],主要包括基础素质能力、知识拓展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4]。对于嵌入式系统课程而言,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一是理论教学环节,分为公共基础教学和岗位化教学两个部分,引导学生自主结合个人就业岗位意向与其可就业的企业相同或相近岗位的招聘要求,寻求其与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关联性,激发其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嵌入式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岗位特点,进行针对性任务设计和分组,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岗位意向分组的特点,进行有侧重点的辅导;三是联合学生校外毕业实习基地,引导学生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并通过企业自身相应岗位工程师的协助,使其对该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应聘相同或相似岗位所需的条件有深入的了解,并在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能力,为下一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进而提升自身获得意向岗位就业的能力。

三、嵌入式系统教学中提升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我校电子信息专业《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作为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在第六学期开设,其教学大纲涵盖了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ARM处理器结构及指令系统、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等众多知识点,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课内实验学时为8个学时。

此外,选该课程的学生已经处于大三下半学期,根据前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多个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的专业能力的强化,多数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已对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也已经开始着手于就业相关的准备,教师可在学生选课阶段调查与统计学生就业意向岗位信息,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策划。

同时,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按照就业能力提升“三步走”策略,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作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课后指导环节的重要目标,并将其有效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在各个环节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教学效果。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三步走策略图如图1所示。

1.理论教学环节就业能力的提升。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线、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讲授教学模式,建立在课程教学大纲框架内,形成以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主导的公共基础教学与岗位化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主讲教师在学生选课时调查与统计学生就业意向岗位信息,梳理各个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招聘要求。在课前课程策划阶段,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意向信息以及企业招聘需求,对参考教材的知识点以及不同学生的就业意向岗位进行教学策划。除了公共基础教学之外,还在岗位化教学策划部分,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岗位,有侧重点地准备与学生就业意向岗位相适应的教学材料,并就学生的就业岗位意向与该课程的关联性进行统筹分析,引导学生如何将自身就业意向与该课程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其就业意向岗位知识储备,进而帮助学生顺利获取相关的就业机会。其次,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以课程教学大纲为基线,公共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多数就业意向岗位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岗位化教学部分,则紧密结合学生岗位就业意向,对不同侧重点的教学案例的讲解过程中,加入胜任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如何结合该课程,去做好就业准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并且有侧重性地去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就业岗位相关的知识点,做到主次分明,提升获取心仪就业岗位的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就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学时仅为8学时,在后续的实践环节,考虑企业不同岗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该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不再是单纯的在实验箱完成相同的验证性试验,而是在课程公共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意向岗位进行实验分组,并就不同的就业意向岗位组,设计侧重于该就业意向岗位的实践任务,再由该组学生协作完成。同时,为有效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协同工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各个实验组之间的任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促使各个实验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完成其他任务模块组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同设计,才可保证其最后所完成任务的结果,可综合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教师则重在协助学生解决其在实践环节中遇到的且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并在辅导过程中,着重结合该组就业意向岗位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如何有侧重点地为获取该就业意向岗位做准备,帮助明确学生顺利就业的准备方向,增强学生就业信心。

3.课后指导环节中就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计划,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电子系统设计创新与实践,第七学期进行先进电子制造实践以及生产实习,实习内容均为电子系统(嵌入式系统)相关。为解决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实践)环节课时量偏少的问题,在课程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主讲教师一律由“双师”型教师来担任,并由该主讲教师担任相应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校内指导老师,结合自身在实际企业的工作经验,引导学生将自身学过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担任学生实习指导工作的企业工程师,则以实际的企业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强化自身开发嵌入式产品的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其意向就业岗位的岗位要求以及求职要领,促使学生为获取意向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就业准备,进而提升自身实现就业的能力。

四、结语

为有效提升我校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通过采用“双师”型教师来担任课程主讲老师,同时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以及对学生集中性实践环节的课后指导三个环节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与针对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岗施教,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就业意向岗位,有侧重点地进行深入学习,并结合专业的实践环节,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同时学生在应聘就业意向岗位之前,对所应聘的岗位有较好的认识,并在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中提前做好就业积累,学生获取就业意向岗位的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华生.改进型项目教学法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4):102-103.

[2]王维博,王海滨,叶凯.电子信息专业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58-59.

[3]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J].高教探索,2007,(6):130-133.

[4]王红,柯美,录孙静,等.基于市场需求导向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3):230-233.

猜你喜欢

嵌入式系统就业能力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