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2016-01-14孙文洁焦建王亚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工程

孙文洁 焦建 王亚伟

摘要:目前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严重影响了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为了帮助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整理统计了该专业近三年招生情况,招生形式喜人,录取分数线超过一本线50多分,招生规模在80人以上;系统调研了近五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分析了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果表明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直接就业率有所下降,读研率逐年提高,出国留学学生有所增加,读研和直接就业的学生比例互为消长;提出了保障就业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毕业去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22-02

一、引言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8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地质工程专业位列其中,每年招生规模在80人以上,招生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和直辖市,其中2014年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煤炭生产大省录取线超过一本线50多分(见表1),近三年全国录取线与一本线分差均值呈逐年增高的良好态势。面对喜人的招生形势,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异常重要,毕业前景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趋向、学校对地质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因此,针对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开展调研和分析,对加强该专业师资管理和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去向

2010—2014年,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有343人毕业(详见图1)。在343名毕业生中,186人直接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54.2%,就业领域覆盖煤及相关矿产资源,主要在国土资源、煤炭、石油、地矿、冶金等部门及其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技术、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157人选择继续深造,占毕业生总数的45.8%,继续深造的学生中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有154人,出国留学的有3人。

1.直接就业的学生。“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地质市场崛起,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大好,求大于供,就业率一直保持100%[1,2]。然而到了“十二五”期间,由于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煤炭、石油、钢铁等重要能源价格下跌[3],煤炭企业70%以上亏损运营,行业形势不容乐观。煤炭行业持续低迷,企业的用人需求也随之下降,煤炭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我校的大学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五年直接就业比例持续下滑。从2010年至2014年直接就业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8、29、49、42、38,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59.6%、61.7%、63.6%、52.5%、41.3%。学院积极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鼓励教师们帮助学生扩宽就业渠道,最大程度推动学生就业。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扩展到各省市区煤炭/煤田地质局、地质队、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地质勘查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测绘院、神华、开滦、潞安、中煤科工集团等各煤炭行业大型国企、中铁集团、中石化、中冶、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有色冶金设计院、钢铁集团、城建、电力集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等,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与专业相关度达到99%。

2.继续深造的学生。考研一直是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很好去向。从2010年至2014年继续深造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9、18(含1人出国)、28、38、54(含2人出国),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40.4%、38.3%、36.4%、47.5%、58.7%,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之间存在彼此消长的关系,读研率逐年提高。升学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安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考研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地质工程、矿产普查、水文学与水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相关专业。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渠道举措

就业是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落脚点,学校和学院也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学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督促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针对地质工程专业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就业质量。

1.规范就业工作流程。学院制定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流程,完善了就业工作制度,成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实现了就业指导、就业手续办理规范化。学院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为平台,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技能的培训。在常规就业工作开展的同时,学院还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预测,为毕业生就业、学生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2.发挥导师作用。我校实行导师制本科培养模式,学院全体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形成院领导、教师、导师、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就业的工作体制。就业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动员校友的力量,广泛搜集就业信息,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了全员就业信息网,使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较大提升。

3.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每年提前召开就业指导大会,从就业心理、就业技巧、就业前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对考研、出国、就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利用学院就业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年级大会、班会、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

通过举办专业和职业发展讲座,帮助学生规划职业方向,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认识自身,聘请学者和教授开展“大学生十二个为什么”、“我的大学生活”、“情商高手之黄金法则”等专题讲座,使学生合理定位,明确职业规划,确立职业目标。

四、结束语

通过对近五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通过五年左右的锻炼,80%的毕业生已具有独立或协助承担项目的经历,毕业五年后职称得到晋升,薪资也提高一半多;75%的毕业生独立从事过煤田勘查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相信煤炭系统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平松,侯辉.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预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47-51.

[2]胡社荣,王志荣,曹代勇,等.特色行业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与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5,(2):89-91.

[3]贺治强.煤炭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J].中国煤炭,2009,35(6):28-30.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工程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子午工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