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博弈分析

2016-01-12郭宇郭丽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郭宇 郭丽华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大多仍被限制,但流转的需求真实存在,流转行为私下时有发生。为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因素,考量农民这一流转主体的权益,本文运用博弈论,建立静态博弈模型,研究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农民与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研究发现,受到各方利益驱使,在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农民与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中,村集体、农民的最优行动策略是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选择流转。从理论上解释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静态博弈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39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79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Chinas rural collectiv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is still limited, but the demand of transfer really exists, the behavior of transfer occurs in private occasionall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rural collectiv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and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this paper used game theory to construct static game models and analyzed the game between village collective and the government, the game between farmers and village collective, the govern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iven by their interests, in the game between village collective and the government, the game between farmers and village collective, the government, the village collective and farmers optimal operation strategy was to choose the transfer of rural collectiv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land. This explained the economic rationality of rural collectiv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in theory.

Key words: collectiv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land; driving force of transfer; static game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为落实该会议要求,201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决定草案,在全国选取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入市进程。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使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成为当前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及学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模式、利益分配、影响因素、机制等方面的表层描述,但对这一过程的深层理论探究相对较少。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学者做了部分研究,如王玉堂[1]以博弈论的方法对灰色土地市场成因和对策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康雄华等[2]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利益博弈模型的构建研究土地流转的客观必然性;康常春等[3]构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博弈模型,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探讨了地方政府认可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条件下的各种效用函数结果;袁枫朝等[4]基于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组织与用地企业的角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了三方博弈分析;刘艺等[5]进一步通过建立静态博弈模型对村集体、转入方和政府三者行为选择进行分析,阐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行为产生过程。

在以往的研究思路中,学者主要是从政府这一管理者的角度探索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较少从农民这一流转主体视角出发。本研究从流转利益分配中农民这一主体的权益出发,建立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农民与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探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及流转的未来走向。

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博弈假设

1.1 博弈模型假设前提

假设前提1:理性假设和风险中性假设。在这个模型中各参与主体在既定条件下均为理性,且对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

假设前提2:完全信息假设。假设在这个模型中参与人对于彼此的行为空间都准确地了解,即拥有完全的信息。

假设前提3:政府角色假设。在这个模型中政府既是“经济人”,又是“行政人”。

1.2 博弈模型基本参与要素

1)参与人。参与这一博弈的三大主体:村集体,农民,政府。

2)博弈主体策略空间。在这一博弈的过程中,村集体的行动集合={流转;不流转},农民的行动集合={流转,不流转},政府的行动集合={允许流转,禁止流转且监督,禁止流转且不监督}。

3)参数设定。假设政府实施监督的概率为p,政府实施监督成功的概率为p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概率是q1,政府禁止流转的概率为q2。

2 利益博弈模型的构建

2.1 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政府禁止流转且实施监督时,村集体选择流转,直接收益R11,支付成本为违法成本C11、流转交易成本C12、心理成本C13及农民补偿费用I。在政府监督成功的情况下,村集体支付:f1=R11-C11-C12-C13-I;在政府监督失败的情况下,村集体支付:f2=R11-C12-C13-I。政府禁止流转但不实施监督时,村集体支付:f3=R11-C12-I。

在政府允许流转的情况下,若村集体选择流转,则支付成本为流转交易成本、交给政府的税费r11,村集体支付:f4=R11-C12-r11-I。若村集体选择土地自用,经营成本为E21,经营收益为R21,村集体支付:f5=R21-E21。若村集体选择土地闲置,村集体支付:f6=0。

由此可构建博弈模型(图1):

2.2 农民与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博弈

在政府禁止流转的情况下,若村集体选择流转,当农民选择流转时,农民因其作为村集体组织的成员得到相应的补偿费用I,由土地流转而引发的正面生活变化如基础设施完善等效应B1,同时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地主体归类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农民需承担与村集体的协商谈判成本C31、心理成本C32及由土地流转而导致的负面生活变化如住房面积缩小等B2。因此农民支付成本为g1=I+B1-C31-C32-B2。若村集体选择不流转,当农民期望流转时,将取得收益为R41,如果政府实施监督并监督成功时,农民需支付违法成本C41、交易成本C42、心理成本C43,农民支付成本g2=R41-C41-C42-C43;如果政府实施监督失败,农民支付成本g3=R41-C42-C43;如果政府不实施监督,农民支付成本g4=R41-C42。

在政府允许流转的情况下,若村集体选择流转,当农民同样选择流转时,农民支付成本与g1相同;若村集体不选择流转而农民自身选择流转时,农民因此取得收益R41,需支付交易成本C51,农民获取利润中的部分需上交政府r21,农民支付成本g5=R41-C51-r21。当农民选择不流转时,农民由经营土地获得的收益为R51,为此支付的经营成本为E51,农民支付成本g6=R51-E51。

由此可构建博弈模型,如图2所示。

3 利益博弈模型的求解

3.1 村集体的行动策略解

由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可得,村集体选择流转情况下的预期收益为:

S1=(1-q2)(R11-C12-r11-I)+q2{p[p1(R11-C11-C12-C13-I)+(1-P1)(R11-C12-C13-I)+(1-p)(R11-C12-I)]}=R11q2pp1C11-q2pC13-C12-(1-q2)r11-I

村集体选择不流转情况(土地自用、土地闲置)下的预期收益为:

S2=R21-E21

S2=0

在实践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若村集体选择土地流转,可取得出让金。鉴于我国目前土地供需矛盾紧张的形势,土地价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对土地价值的认知更为全面、准确,除土地经营带来的经济价值外,其生态价值、社会发展权价值也将极大提升土地流转的价格。因此,村集体选择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将远远高于土地自用时的经济收益。村集体选择土地流转时需要支付的成本包括违法成本、流转交易成本、心理成本、上交给政府的税收及农民补偿费用。在现实条件下,由于我国土地流转法律条文的不完善,农地情况复杂,政府监管难度较大,因此政府监管成功的可能性较小,村集体选择土地流转时的违法成本C12及心理成本C13很小。在初次进行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于村集体的经验不足,对流转规程及操作程序认识不够,流转交易成本较高,随着土地流转逐渐程序化、规范化,流转的交易成本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关于村集体上交给政府的税收r11,在政府允许土地流转的情况下,政府支持该政策的执行,使流转最大发挥正面效应,会相应减少税收在流转收益中的比例。以往情况下,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偿比例均低于50%,因此这部分补偿费用对流转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不大。因此,村集体选择土地流转的经济收益很可观。

在村集体选择土地不流转的情况下,若土地自用,由于受到村集体经营水平和资金实力等整体能力的影响,土地经营成本E21较高,对整体经济收益的影响很大,此时,S1>S2。若村集体将土地闲置,S2=0。同样,S1>S2。综上所述,村集体选择土地流转的经济收益明显大于不流转时的收益。在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中,村集体的最优行动策略解是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流转。

3.2 农民的行动策略解

由农民与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模型可得,农民选择流转情况下的预期收益为:

S3=(1-q2)[(I+B1-C31-C32-B2)+(R41-C51-r21)]+

q2(I+B1-C31-C32-B2)+q2[p1(R41-C41-C42-C43)

+(1-p)(R41-C42)+(1-P1)(R41-C42-C43)]

=R41+I+B1-B2-C31-C32-q2pp1C41-C42-q2pC43-

(1-q2)r21

农民选择不流转情况下的预期收益为:

S4=R51-E51

若选择土地流转,农民将以租赁、转让、入股等形式获得的分红及补偿费用I远远高于农民自用土地时每年的经营收益R51。农民选择土地流转时需要支付的成本包括违法成本、流转交易成本、心理成本、上交给政府的税收,同村集体的行动策略一样,该部分成本支出较低,对于总体经济收益的影响很小。在当前集体主导土地流转的条件下,农民对于土地流转规程及土地转用价格信息了解较少,为村集体从中截留利益创造了契机[6],在村集体与农民土地利益冲突及协调的过程中,为取得最大利益村集体往往采取妥协的态度,从而降低了双方谈判成本C31。此外,与因土地流转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住房面积减少等相比,其正面变化更为显著,同时,因土地流转进程的推进,土地流转将不断完善,其负面效应将逐渐减小,因此,B1-B2>0。相较农民不进行土地流转情况下对土地的经营成本E51而言,选择流转情况下的总支付成本要小很多。因此,S3>S4。

综上所述,农民选择土地流转时的经济收益明显大于不流转时的收益。在农民与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中,农民的最优行动策略解是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选择流转。

4 结论

本研究从流转利益分配中农民这一主体的权益及农民的流转意向出发,构建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农民与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博弈,静态地分析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部分驱动力,得到以下结论:

1)在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中,村集体选择土地流转的经济收益明显大于不流转时的收益。村集体的最优行动策略解是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流转;在农民与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中,农民选择土地流转时的经济收益明显大于不流转时的收益,农民的最优行动策略解是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选择流转。对于参与博弈的政府、村集体、农民三方而言,最终战略均是希望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2)在流转收益分配的过程中,政府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和村集体作为主导的角色应发挥保障农民权益和根本利益的作用。村集体应当根据当地农民集体生产生活水平确定农民福利,根据流转所得确定比例保证农民收益;对于因流转带来的增值效益,政府在开征相关税种的前提下,保证村集体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1] 王玉堂.灰色土地市场的博弈分析:成因、对策与创新障碍[J].管理世界,1999(2):159-177.

[2] 康雄华,王世新,刘 武.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博弈行为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5):17-20.

[3] 康常春,蓝万炼.快速工业化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博弈分析——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26-6128.

[4] 袁枫朝,燕新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之三方博弈分析——基于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组织与用地企业的角度[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2):58-63.

[5] 刘 艺,李新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产生过程博弈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4):556-561.

[6] 李亚东.村集体与村民土地利益冲突及协调——以JT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7] 龙 凤,赵 伟,张智红,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的博弈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3):15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