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雨栽培对魔芋软腐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2016-01-12赵庆云吴诗斌岩对徐文果岩所谢世清杨秀莲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软腐病魔芋产量

赵庆云 吴诗斌 岩对 徐文果 岩所 谢世清 杨秀莲

摘要:通过采用避雨栽培、药剂防治措施,研究其对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魔芋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降低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其防治效果明显高于药剂防治,同时提高了魔芋产量。

关键词:魔芋;避雨栽培;软腐病;产量

中图分类号:S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27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46

Abstract:Measures including rain shelter cultivation and chemical control cultiv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konjac soft rot disease incidence, disease index, control effect and y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in shelter cultiv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ater content of soil, reduce the disease rate and disease index of soft rot of konjac. The control effect of rain shelter cultiv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emical control; meanwhile, it also improved the yield of konjac.

Key words:konjac;rain shelter cultivation;soft rot;yield

魔芋是典型的多年生宿根草本阴性植物,适宜山区栽种,经济价值较高。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常造成魔芋产量及品质严重下降的不良后果,目前该病难于防治,是限制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1];生产中常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预防,但无特效药,且防治效果不理想,同时还会造成品质下降及环境污染。就魔芋软腐病的发病原因分析而言,种芋带菌、土壤带菌及土壤湿度是主要病因;其中土壤湿度尤为关键,湿度过大、低凹田块往往容易引发魔芋软腐病发生。尤其在云南省种植区的7、8月份正值雨季,由于土壤湿度过大、土壤通透性差而使魔芋软腐病出现发病高峰期。针对该问题,在选择地势高、不积水地块的基础上,试验通过采用魔芋避雨栽培的方法,比较研究避雨栽培对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及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探索抗病、高产的农业栽培措施,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产品品质,为魔芋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谢君魔芋[Amorphophallus xiei H. Li,F. Gao et Z.L. Dao,sp. Nov]为供试材料,种芋由云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所提供;试验地点有2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版纳试验点种芋平均单茎重17.6 g,为气生球茎,德宏试验点种芋平均单茎重116.3 g;药剂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石家庄曙光制药厂);避雨栽培用膜为无色塑料膜、厚度0.05 mm(昆明塑料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个栽培方式处理分别为避雨栽培、药剂防治、露地栽培,每个处理3次重复,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共9个小区:①避雨栽培方式,即播种后搭建拱顶式避雨棚,用竹子作支架和拱顶,棚高200~250 cm,然后用厚度为0.05 mm的无色塑料膜加盖顶及四周,四周离地面高度80~100 cm不加膜,以利于通风,膜做成收放活动式,在7、8月降雨较多、较集中时期盖膜避雨,其余时间将膜收起;②药剂防治栽培方式,露地种植,自魔芋出苗后,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进行叶面及植株基部喷洒,每7~10 d进行一次;③露地栽培方式,也是露地种植,但不喷药。

1.3 方法

试验于2013年4-11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种子管理站、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2个试验点同时进行,版纳试验点每个小区面积15 m2,德宏试验点每个小区面积20 m2。试验地土壤为红壤土,肥力中等。采用条播开沟方式种植,以2 000 kg/667 m2农家肥、30 kg/667 m2复合肥(氮∶磷∶钾=10∶10∶15)作基肥,播种时将种芋顶芽朝上,稍倾斜放于播种沟中,然后将有机肥施于种芋四周,不要与种芋接触,最后覆土5~10 cm。版纳试验点4月12日播种,株行距25 cm×50 cm,德宏试验点5月8日播种,株行距30 cm×60 cm,四周设置保护行,常规田间管理。魔芋出苗后,每隔5~7 d观测一次各处理的发病情况,记载发病株数、各病情等级株数。魔芋成熟后收挖,进行测产。版纳试验点于11月13日收挖,德宏点在11月4日收挖。

1.4 土壤含水量测定

德宏试验点于8月11日进行土壤含水量测定,每个处理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取土样,然后进行烘干、称重、计算含水量;版纳试验点于8月2日以同样方法进行。

1.5 魔芋软腐病调查

1.5.1 分级标准 魔芋软腐病分级标准分别为0级:无病斑,健康;1级:叶柄一侧有2 cm大小的小型水浸状病斑,或病斑长占叶柄总长的1/10以下,同侧叶片轻度黄化;2级:叶柄一侧有2 cm2大以上的病斑,或病斑长度占叶柄总长度的1/10~1/2,同侧叶片黄化;3级:病斑呈环绕型,或纵向型病斑长度占叶柄总长度的1/2以上,叶片大部分黄化或部分枯死;4级:全叶枯黄或倒伏腐烂。

1.5.2 有关计算 主要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各指标计算公式[2]如下:

病株率=■×100%;

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100%。

1.6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处理并作图,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试验测定的2个试验点不同栽培方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情况见图1。从图1比较可见,德宏试验点避雨栽培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低,为9.65%,药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为17.12%,对照的土壤含水量为17.34%,避雨栽培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及药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P<0.01);版纳试验点也一样,避雨栽培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为15.85%,药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为23.78%,对照的土壤含水量为23.25%,避雨栽培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及药剂处理的土壤含水量(P<0.01)。可见,采用避雨栽培方式能大幅度降低土壤含水量,从2个试验点比较发现,版纳试验点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德宏试验点,这与版纳的降雨量多于德宏有关。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影响

试验测定的2个试验点不同栽培方式处理的魔芋软腐病发病比例(病株率)情况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魔芋软腐病的病株率影响较大。从德宏试验点看,避雨栽培处理魔芋软腐病的病株率为4.81%,表现最轻,药剂处理的为9.6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的病株率为14.74%,与避雨栽培、药剂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从版纳试验点看,避雨栽培处理魔芋软腐病的病株率也最低,为8.33%,其次是药剂处理,为12.22%,两者之间也是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的病株率很高,达到了21.39%,也是与避雨栽培、药剂处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可见,采用药剂防治及避雨栽培方式能大幅度降低魔芋软腐病的发生,其中避雨栽培降低魔芋软腐病发生的力度更大。

2.3 不同栽培方式对魔芋软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试验测定的2个试验点不同栽培方式处理的魔芋软腐病发病程度(病情指数)情况见图3。从图3比较可见,在避雨栽培条件下,德宏试验点的病情指数为2.48,是最低的,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为5.45,对照为9.21,避雨栽培方式的病情指数与其他2个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药剂处理与对照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版纳试验点避雨栽培处理的病情指数为4.51,药剂处理为8.54,对照为15.24,避雨栽培方式的病情指数与其他2 个处理间、药剂处理与对照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2.4 不同栽培方式对魔芋软腐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魔芋软腐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情况见图4。由图4可知,德宏试验点避雨栽培处理的防治效果为73.89%,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为40.67%,前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版纳试验点避雨栽培处理的防治效果为68.07%,药剂处理的为39.10%,也是避雨栽培处理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P<0.01)。可见,避雨栽培方式对魔芋软腐病具备有效的防治效果。

2.5 不同栽培方式对魔芋产量的影响

试验测定的2个试验点不同栽培方式对魔芋产量的影响情况见图5,不同栽培方式对魔芋产量增产幅度的影响见表1。从图5、表1分析可知,2个试验点的各处理在魔芋产量上差异较大,德宏试验点的产量在1 746.21~2 529.15 kg/667 m2,其中药剂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 529.1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4.84%;避雨处理的产量是2 504.4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3.42%;版纳试验点的产量在443.78~705.39 kg/667 m2,其中避雨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05.39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8.95%;药剂处理的产量为666.4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0.17%。

3 小结与讨论

魔芋生长过程中忌土壤过于潮湿或淹水,否则易诱发魔芋软腐病,尤其是在每年的8~9月魔芋发病高峰期更要注意。采用避雨栽培方式后,魔芋地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栽培大大降低,可有效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于舒怡等[3]研究表明,避雨栽培可显著降低葡萄霜霉病的病情指数,相对湿度对葡萄霜霉病扩展具有显著影响,若田间湿度大,则病情扩展越迅速。丁丽芬等[4]研究表明,避雨栽培技术对葡萄叶部霜霉病的平均控制效果为91.51%,对葡萄果粒霜霉病的控制效果为93.45%,控制效果均良好。许文天等[5]研究表明,避雨栽培能有效控制杧果果实病害的病情指数、发病率,尤其是在全生育期避雨更有利于降低果实病害发生。武红霞等[6]研究表明,避雨栽培区杧果病虫果率明显低于露地栽培区。此次试验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能大大降低魔芋软腐病的田间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在68%以上,而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不到50%,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可见避雨栽培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是客观存在的。

韩庆波等[7]研究表明,西红柿避雨设施栽培的产量是露地栽培的128.06%,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117.40%。武红霞等[6]研究表明避雨栽培区杧果单株产量比露地栽培区高43.3%。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魔芋产量上,避雨栽培比露地栽培提高了40%~60%左右,增产效果突出。

土壤含水量过高易导致魔芋软腐病的发生,而避雨栽培能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从而避免因土壤过于潮湿而引起魔芋病害的蔓延。因此在生产上,应做好魔芋种植地块的选择及开沟排渍,避免土壤湿度过大或积水,从而能有效地预防魔芋软腐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佩瑛,孙远明.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于舒怡,刘长远,梁春浩,等.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44(6):754-760.

[4] 丁丽芬,熊杨苏,马巾媛,等.避雨栽培技术对葡萄霜霉病的控效[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9):22-25.

[5] 许文天,白团辉,高玉尧,等.避雨栽培对杧果果实品质和病害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3,30(4):634-638.

[6] 武红霞,王松标,姚全胜,等.避雨栽培对杧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J].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2):2190-2192.

[7] 韩庆波,刘秀培,罗应君,等.西红柿简易避雨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对比试验技术总结[J].农技服务,2014,31(5):59-61.

猜你喜欢

软腐病魔芋产量
不同叶菜类蔬菜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河南周口水果市场上猕猴桃软腐病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巨魔芋
魔芋腐乳发酵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