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2016-01-12邹娟高春保许贤超朱展望刘易科佟汉文陈泠张宇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湖北省

邹娟 高春保 许贤超 朱展望 刘易科 佟汉文 陈泠 张宇庆

摘要:稻茬麦播种质量不高是制约湖北省小麦单产提高的主要技术问题。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湖北省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以指导湖北省稻茬小麦生产,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稻茬小麦的生产技术水平。

关键词: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18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21

Abstract: Low sowing quality of wheat following rice is the main technical problem in increasing wheat yield of Hubei province. Based on many years of experiments, the standard sowing technique for the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Hubei province was summarized, which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following rice,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technical level of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Hubei province; wheat following rice;standard sowing technique

小麦是湖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省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全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约107万hm2,总产量420万t,其中稻茬小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45%左右。湖北省稻茬麦单产水平总体低于旱茬小麦,其中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稻茬麦较旱茬麦低9.4%,江汉平原麦区低11.9%[1-3],在产量构成三因子中,稻茬麦与旱茬麦产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4]。通过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近年来生产调研的结果分析可见,湖北省稻茬小麦生产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机械化作业水平低、整地播种质量不高;②稻茬小麦渍害重;③小麦病害和草害较重;④后期早衰[5]。

随着小麦种植技术的改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要想进一步增产,“种”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提倡“七分种,三分管”,确保小麦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是小麦高产最为关键的一步[6]。为了更好地指导湖北省小麦生产,提高湖北省稻茬麦的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湖北稻茬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湖北省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1 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主要内容

1.1 品种选择

根据湖北省稻茬小麦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鄂北地区稻茬小麦一般应选择半冬性品种,如鄂麦170、襄麦35,适当搭配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7];鄂中南地区稻茬小麦一般应选择春性品种如襄麦25[8]。此外,由于鄂北地区是小麦条锈病的重发区,因此适合该区域种植的品种对小麦条锈病应具有较好的抗性[9];鄂中南地区赤霉病发生较重,部分年份收获前常发生穗发芽,故适合该区域种植的品种对小麦赤霉病和穗发芽应具有较好的抗(耐)性[10,11]。

1.2 药剂拌种

提倡选用包衣种子。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处理,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方,每50 kg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 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L加20%三唑酮乳油50 mL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 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也可以单独使用粉锈宁拌种,每千克麦种用药量为15%粉锈灵2 g,但必须干拌,随拌随用[12]。

1.3 秸秆还田

稻茬小麦前作水稻收获时应选择半喂入式收割机或者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的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切割后的稻草抛撒均匀,选择适宜的旋耕机在宜耕期旋耕,旋耕深度在15 cm以上,使粉碎后的秸秆能均匀地混于表层土壤中[13]。也可采用2BYM-8型播种机,在前茬水稻留茬30~50 cm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施肥、播种作业。

1.4 耕作整地

1)正常气候条件下采用机械播种方式时,播前用机械旋耕后直接播种或采用能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镇压等工序的旋耕播种机播种。

2)采用人工或机械撒播方式时,播前用机械旋耕后人工撒播或机械撒播,播后用开沟机开沟,利用开沟机撒土盖子,再进行一次浅耙或镇压作业。

3)在播种期前后遇长期连阴雨天气时,由于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机械无法下地作业,为保证适期播种出苗,可采取免耕露地人工撒播,播后用开沟机开沟,利用开沟机撒土盖子。

1.5 造墒与开沟降湿

湖北省稻茬小麦在绝大多数年份不需要造墒播种,极少数年份播种前后长期干旱,小麦无法正常出苗时,一般采用播后浇水,待厢沟里的水沁湿整个厢面时,立即排水。

一般情况下,前茬作物水稻收获前7~10 d要及时放水晒田,降低稻茬田湿度,以利于水稻机械收割和收获后的秸秆还田作业。开好麦田三沟,提高麦田排水和渗漏能力,培育分布深广、活力旺盛根系,是稻茬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环节。稻茬麦田开沟要做到三沟配套,厢沟、腰沟、围沟逐级加深,沟沟相通。一般厢沟深宽25 cm,腰沟深宽30 cm,围沟深宽35 cm。

1.6 施肥

根据湖北省稻茬麦田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小麦产量水平,一般情况下,小麦全生育期每公顷总施肥量分别为氮(N)180~210 kg、磷(P2O5)90~120 kg和钾(K2O)90~120 kg。对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应补施微肥[14-16]。

一般情况下,稻茬小麦氮肥的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为6∶4,若秸秆全量还田,氮肥的基肥和追肥的比例可调整为7∶3。目标产量每公顷5 250~6 000 kg的中高产地区,一般播种前每公顷施600 kg左右的复合肥(N、P2O5、K2O总有效含量为45%)或同等氮量的其他复合肥作底肥,同时施用75 kg尿素作种肥[17]。磷钾肥可作为底肥在播前一次性施用。

另外,提倡施用有机肥。在有条件地区,播种前每公顷可施30 000~45 000 kg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18]。

1.7 播种期

湖北省稻茬小麦适合播种期的确定依据是保证小麦能够实现壮苗越冬。在基本苗每公顷300万左右的基础上,合适的小麦叶龄4叶1心至5叶1心,冬前每公顷总茎数750万~975万。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品种特性和生态条件,鄂北地区稻茬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至11月5日,在适宜期内,半冬性品种适当早播,春性品种适当晚播;中南部稻茬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10日[19]。

1.8 基本苗(播种量)

在适宜播期内,湖北省稻茬小麦每公顷的适宜基本苗为300万~375万,考虑到稻茬麦田的田间出苗率受整地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在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每公顷适宜的播种量为150.0~187.5 kg[5]。在此范围内,要根据整地质量、土壤墒情、播种方式、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水平和播种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播量。在土壤墒情不足、人工撒播和整地质量不高的情况下,要注意适当加大播量,确保每公顷基本苗达到300万以上。但也要避免盲目加大播量,造成群体过大、叶部病害加重和中后期发生倒伏。

1.9 机播及播种质量

近年来,湖北省加大力度示范推广稻茬小麦机械播种技术[20]。目前,稻茬小麦的机播率在30%左右。稻茬小麦实行机条播,具有播量精确、播种均匀、出苗率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小麦病害和草害轻、节省劳力、播种进度快等优势,但由于受到“湿”(土壤湿度大)和“草”(前茬作物秸秆缠绕机械)两大问题的困扰,普遍存在机具类型偏少、机具适应性不强、播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提倡选用能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施肥、播种、开沟作业的2BYM-8型或同类型播种机,示范推广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行距以16~18 cm为宜;播种深度3~5 cm。另外,须重视播种机机手的培训,提高机播质量。

1.10 播后镇压

播后镇压不仅具有保墒、提高小麦出苗率的作用,还能显著增强小麦越冬期间抗干旱和低温冻害的能力[21]。特别是稻茬小麦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旋耕播种,由于没有镇压或镇压效果不好,容易造成失墒、出苗不整齐的问题。要选用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随播随镇压,注意镇压质量;没有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

2 稻茬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在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关于品种选择

本研究涉及的品种均为湖北省近年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在生产实际中,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选择农业技术部门推荐的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2.2 关于秸秆还田

湖北省已颁布了禁止秸秆焚烧的法律条例,农业部也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农作物秸秆基本还田的指导思想,秸秆还田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提出的秸秆还田技术是目前在全国稻茬麦产区推荐使用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技术,但由于前茬作物水稻的秸秆数量较大,秸秆还田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土壤肥力、后茬作物播种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示范。

2.3 关于播种期和播种量

推荐的稻茬小麦的播种期和播种量适合在正常年景即小麦播种阶段气候正常的情况下使用。湖北省稻茬麦产区特别是中南部稻茬麦产区,小麦播种阶段易遇连阴雨天气,常造成不能适时耕翻整地,小麦播期推迟,播种机械不能下田播种等情形。因此,在非正常年景,要根据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程度,适当调整播种期和播种量。

2.4 关于播种方式

长期以来,湖北省稻茬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是撒播。近年来,机械旋耕播种和少免耕播种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机械播种受田间土壤湿度影响较大,如播种阶段降雨量大、前茬作物熟期推迟常导致土壤过湿,机械播种的质量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撒播甚至免耕撒播作为一种应变措施在局部地区常被采用。播种方式不同,播种量和其他播种技术也应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 《湖北农村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湖北农村统计年鉴 2014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郭子平,羿国香,汤颢军,等.大力提升湖北省小麦生产能力的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4):5928-5930.

[3] 高春保,刘易科,佟汉文,等.湖北省“十一五”小麦生产概况分析及“十二五”发展思路[J].湖北农业科学,2010,50(11):2703-2705,2714.

[4] 丁锦峰.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形成机理与调控[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13.

[5] 于振文.全国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6] 杨四军,顾克军,张恒敢,等.影响稻茬麦出苗的关键因子与应对措施[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89-91.

[7] 许为钢,胡 琳,王根松,等.小麦品种郑麦9023的选育策略对小麦产量育种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9,38(9):14-18.

[8] 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等.中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襄麦25[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4):738.

[9] 丁开腊,余小清,段保权,等.宜城市2012-2013年小麦条锈病自然发病监测分析[J].湖北植保,2014,25(2):8-12.

[10] 杨俊杰,王 玲,彭传华,等.2014年湖北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6):40-41.

[11] 朱展望,杨立军,佟汉文,等.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1):137-142.

[12] 李朝苏,汤永禄,吴 春,等.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197-2201.

[13] 陈俊才,陈船福,孙敬东,等.小麦田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初探[J].耕作与栽培,2006,29(6):25,13.

[14] 余宗波,邹 娟,肖兴军,等.湖北省小麦施氮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911-914.

[15] 余宗波,邹 娟,肖兴军,等.湖北省小麦施磷效果及磷肥利用率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338-1341.

[16] 余宗波,邹 娟,鲁剑巍,等.湖北省小麦施钾效果及钾利用效率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526-1529.

[17]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春季科学施肥指导意见[J].中国农资,2015,30(10):20.

[18] MAYER J,GUNST L,M?魧DER P, et al. Productivity,q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winter wheat under longer-term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management in Switzerland[J].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15,65:27-39.

[19] 韦宁波,刘易科,佟汉文,等.湖北省小麦适宜播期的叶龄积温法确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529-4532.

[20] 杨 帆,王林松.湖北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湖北农机化,2015(2):22-23.

[21] 张 迪,王红光,马伯威,等.播后镇压和冬前灌溉对土壤条件和冬小麦生育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6):787-794.

猜你喜欢

湖北省
湖北省安陆市实验初级中学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湖北省保康县:中药材助脱贫
湖北省高速公路ETC避免重复扣费解决方案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取缔1136座非法矿山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