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范研究

2016-01-12汤帮耀谭荣贵王惠群周清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农药残留技术规范重金属

汤帮耀 谭荣贵 王惠群 周清明

摘要:设计随机大田栽培对比试验,根据国家认证新标准《有机产品GB/T19630-2011》,测定与有机转换认证相关的土壤、农灌水和稻谷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田土壤未检测到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和马拉硫磷残留。农田灌溉水未检测到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土壤和农灌水的重金属残留达到有机认证合格标准。未检测到农药残留,黄花占稻谷的重金属残留达到有机认证合格标准。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范主要为基地选择及种植环境检测、水稻采种、土壤培肥、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稻谷收获及相关检测。

关键词:有机水稻;技术规范;农药残留;重金属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14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09

Abstract:Designed a random comparative test of field culture, and determined pesticide residue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of soil, irrigation water and rice, associated with organic certificating according to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GB/T19630-2011 "organic products ". Residue of pesticide 666, DDT and malathion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test soil. Pesticide 666, DDT residue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irrigation water. Heavy metal residue content in soil an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achieves the qualified standard of organic certificating. Pesticide residue was not determined in rice of Huanghuazhan, heavy metal residue content in rice of Huanghuazhan achieves the qualified standard of organic certificating. Standardization of organic rice production techniques was mainly as follows: base selection and planting environment detection, rice seed selection, soil fertilization, rice diseases, pests and weed prevention and cure, rice harvest and related detection.

Key words: organic rice; technique standardization; pesticides residue; heavy metal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食品污染问题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好口感、富营养、无污染的安全健康食品,有机稻米、有机胚芽米和有机发芽糙米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使国内许多有识企业转向有机水稻生产[1,2]。有机水稻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转基因品种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在持续稳定的农业生长过程中种植出来的水稻[3-7]。目前适合企业的有机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过程并不规范,生产成本较常规种植高许多,如不注重技术规范则其产品难以达到国家认证新标准GB/T19630-2011《有机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同时产量也难以与有机水稻生产的巨额投资相对应,无法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影响农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甚至导致农业生产企业破产[8,9]。因此有机水稻的高效生产栽培技术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重点与难点,其技术规范研究已成为水稻生产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10-15]。2014年,笔者及团队工作人员在常德千里马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依据《有机产品GB/T19630-2011》认证标准,进行了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有机转换中稻品种黄花占种植试验,为规范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提供依据,期望总结出来的经验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高档有机稻米的需求,帮助有机水稻生产企业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化两型”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试验材料

有机转换水稻种植试验地点在常德千里马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试验中稻品种为黄花占,有机转换种植面积30 hm2,对照0.5 hm2。

1.2 试验方法

大田取样采用5点取样法。大气按照GB/T3095-1996检测,土壤按照GBT/15618-1995检测,水质按照GB/T5084-92检测,稻谷按照GB/T5009.19-2008等检测,主要有机认证检测项目送样到具有检测资质的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稻飞虱和蜘蛛采用头/100丛计量。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2014年的有机水稻栽培研究,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范总结为以下几个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即基地选择及种植环境检测,水稻采种,土壤培肥,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稻谷收获及相关检测。

2.1 有机转换基地选择及有机种植环境检测

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范研究基地选择在常德千里马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位于澧县大堰垱镇永孙村,在2013年10月流转土地70 hm2,流转年限为20年。流转的土地中间无农户居住。该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层深厚,土壤pH接近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氮和钾含量较高,个别地块土壤磷含量较少(表1)。

基地远离污染源,周围20 km内没有化工厂、水泥厂、磷肥厂等有污染的企业。在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完成了有机标准园种养结合的土建项目,包括堰塘清淤,田地平整,道路硬化,有机隔离带及其沟渠建设、防护栏与防逃墙建设,涵管敷设,园林绿化,养猪场建设,办公室建设等。基地的周边环境(大气、土壤、水质)经国家有机认证指定部门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土壤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检测,试验田土壤没有检测到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和马拉硫磷残留。水质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检测,农田灌溉水没有检测到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土壤和农灌水的农药残留均已达到有机标准(表2)。土壤和农灌水的重金属砷、汞、铅和镉残留和pH已达到有机标准(表3)。基地周边具有有机隔离带1.5 m宽的硬化道路、2.0 m宽沟渠和2.0 m高铁丝网的防护栏防逃墙措施,避免常规田块的农药、化肥和水流入或渗入到有机田块中。

2.2 有机转换水稻的采种

根据《有机产品GB/T19630-2011》认证标准有机水稻生产必须经过转换期,老稻田转换期不少于24个月,新开荒或撂荒多年的稻田地也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才可开展有机水稻生产。转换期间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坚持使用“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米质优”的非转基因水稻种子的原则,水稻种子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一般每3年更换一次品种,在大型农场可以用轮作的方式实现品种的更换。在有机稻米生产的初级阶段在得不到有机水稻种子的情况下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正常水稻种子。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质品种。试验中稻品种为黄花占,面积为30 hm2。水稻种子使用前用物理温水消毒方法代替化学药剂,40 ℃温水浸泡10 min,再以60 ℃温水浸泡10 min,再采用1%石灰水浸种处理,杜绝水稻种子带菌。

2.3 有机转换水稻的土壤培肥

有机水稻的施肥原则是禁止使用一切人工合成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污水、污泥。为了创造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养分循环条件,开发利用本地有机肥源,合理循环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物质和商品有机肥、饼粕等,使用磷矿粉、钾矿粉、褐煤、泥炭、风化煤作为辅助肥料。

育苗土采用有益微生物添加抑制病原菌,培育优质健康秧苗。秧田在播种前10~15 d苗床施2.0~2.5 kg/m2 “耕王”生物酵素有机肥,浅翻10~15 cm。苗床规格为床宽1.8 m,沟深0.2~0.3 m,每667 m2大田准备秧田20~30 m2。

大田在种植绿肥用腊菜的盛花期,每667 m2加入50 kg生物酵素有机肥,一次性翻耕入土作基肥,促进绿肥腐烂。插秧前4~5 d进行整地,加入适量的腐熟猪粪、腐熟菜饼肥、磷矿粉、钾矿粉和褐煤,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方案,早稻每667 m2施肥量达到总N 9.0 kg、总P2O5 6.0 kg、K2O 4.5 kg。氮肥应用三段式施肥,基肥60%、分蘖肥30%及穗肥10%。磷肥一次性作基肥施入。钾肥施入时,基肥和分蘖肥各占50%。做到田内水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肥水不排出,单排单灌。采用宽行窄株30 cm×20 cm,保持行间通风透光,有利于稻鸭的田间活动。

2.4 有机转换水稻的病虫草害防治

采用农业自然手段对稻田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管理。对有机水稻生产中的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采用频振式诱蛾杀虫灯、性引诱剂芯和稻鸭共育为主的物理生物方式治理病虫草害。使用河南汤阳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S-15 I普通型频振式诱蛾杀虫灯,每1 hm2左右稻田安装一盏频振式诱蛾灯,有很好的防治害虫、增加鸭食料的效果。使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水稻二化螟性引诱剂性引诱剂芯在稻田的放置密度为每667 m2左右稻田安装一个诱芯。在水稻移栽后10 d,使用稻鸭共育技术,每667 m2放养12只15日龄的常德肉鸭,保证稻鸭放养后的2个月内不给喂食,利用鸭的食性和生活习性,取得了除虫除草防病的显著效果,避免了稻飞虱的农药防治和除草剂的使用,减轻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表4)。肥田、除草、除虫、防病一举多得。采取人工和稻鸭共育除草。使用石灰、波尔多液及其他含硫或含铜物质防治病害。

2.5 有机转换水稻的收获及相关检测

有机水稻收割时要特别注意收割机内部清理,勿与一般化学栽培稻谷混杂。水稻收割最适时为谷粒均成金黄色,仅在穗的基部有2~3粒为黄绿色时最适宜。如收割太早则青米率增加,出米率亦会降低;收割太晚则米粒容易胴裂,特别是晚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会显著增加,直接影响食味品质,因此水稻应适时收割为宜。水稻收割后稻谷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避免于高温环境下堆积过久而致使品质下降。有机转换的稻谷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检测结果如表5和表6。

3 小结与讨论

中国于2012年3月发行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的新标准,比其他国家的标准更为严格,其有机认证过程比较复杂,费用也比较高。目前许多高端人士怀着回报家乡的朴素情感回到家乡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没有在前期对所流转的土地环境条件进行有机认证相关的检测,特别是没有对土壤重金属元素镉等进行检测,结果生产出来的稻米是镉米,有机生产环境天生不足,无法达到国家有机认证的标准。目前适合企业的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技术过程并不规范,生产成本较常规种植高许多,如不注重技术规范则其产品难以达到国家认证新标准。

常规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生产的粮食品质低下,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2014年,本团队在常德千里马生态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有机水稻和稻田养鸭等种养相结合的有机转换水稻栽培模式研究,团队以产学研带动企业和服务“三农”为宗旨,通过研究、集成和规范有机肥的制作、有机稻软盘旱育秧机插、有机稻测土配方施肥、沼渣肥施用、以频振式杀虫灯和化学信息素为主的主要病虫综合控制、稻-鸭种养、有机稻高产栽培等生态生物生产技术,组织实施“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技术规范”研究项目,实现了水稻微生态生物循环栽培技术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保障了有机水稻及稻米产品的生产。

研究总结了有机转换水稻生产栽培技术规范与有机认证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包括基地选择及种植环境检测、水稻采种、土壤培肥、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稻谷收割及相关检测等。制定出了适合企业的有机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和健全了企业有机稻谷的生产记录与跟踪体系,为使稻谷通过国家有机转换认证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希刚.中国稻米生产发展与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6):65-69.

[2] 张三元,张俊国,金京德,等.有机栽培环境对水稻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13-16,20.

[3] 刘伟忠,刘亚柏,张建英,等.越光水稻有机栽培标准化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9(5):90-91.

[4] 金京德,张三元,岩石真嗣,等.水稻有机栽培苗期恶苗病和立枯病防治技术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3):30-32.

[5] 宋焕增,张士新,陈海燕.有机水稻生态调控集成技术规范[J].上海农业科技,2012(6):35-36.

[6] SINGH Y V. Crop and water productivity as influenced by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und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urces of nutrient supply[J].Paddy Water Environ,2013,11:531-542.

[7] SHAO J A,LI Y B,WEI C F,et al. Effects of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labile organic carbon fractions in rice cultivation[J].Chin Geogra Sci,2009,19(3):241-248.

[8] 陈庆根,廖西元,孙越华.水稻生产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5):32-36.

[9] 朱克明,张利民,张建国,等.水稻有机栽培肥料运筹试验和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141-143.

[10] 钟甫宁,叶春辉.中国种植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模拟结果[J].中国农村经济,2004(4):4-9.

[11] 闵宗殿.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稻田多熟制种植的发展[J].中国农史,2003(3):10-14.

[12] 朱德峰,陈惠哲.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中国稻米,2009(5):4-7.

[13] 吴劲松.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46-47,61.

[14] 蔡祖玉,赵小明.江淮地区双季晚稻抛栽密度与施肥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42-3943.

[15] 陈风波.水稻种植模式变迁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垦经济,2007(8):6-10.

猜你喜欢

农药残留技术规范重金属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ICP-AES、ICP-MS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对比研究
杀菌剂嘧菌酯的研究进展
再生水回灌中DOM对重金属迁移与保留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