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3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6-01-12范兵孙永建田永宏余华强陈波房振兵赵沙沙曹国长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特征特性

范兵 孙永建 田永宏 余华强 陈波 房振兵 赵沙沙 曹国长

摘要: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35在湖北襄阳做中稻种植,表现为品质优、丰产稳产、生育期适宜、分蘖强、抗倒性强、耐高温能力强。介绍了广两优35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35;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139-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08

Abstract: A two-line hybrid medium rice variety Guangliangyou 35,produced in Xiangyang,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quality, high and stable yield, satisfied maturity, high tillering ability,strong lodging resistance and heat resistance. Introducted the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ke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Guangliangyou 35.1.

Key words:two-line hybrid medium rice;Guangliangyou 35;characteristics;cultivation technique

湖北省襄阳市位于长江中下游中稻区,是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大市,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根据本地区情况选用广占63-4S和恢复系R35组配选育出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广两优35。2009和2010年连续2年参加湖北省水稻区域试验,丰产性、稳产性、抗稻瘟病等表现突出。2011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在襄阳地区种植表现为品质优、丰产稳产、生育期适宜、分蘖强、抗倒性强、耐高温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鄂西南山区以外湖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参加湖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17 t/hm2。2009年广两优35产量9.855 t/hm2,增产显著,比扬两优6号(CK)产量高5.33%;2010年广两优35产量9.380 t/hm2,比CK产量高4.21%,增产显著。

2008-2010年在襄阳本地示范种植,广两优35平均产量10.338 t/hm2,比CK产量高4.70%。2009-2010年在随州、南漳等地示范种植,广两优35平均产量10.869 t/hm2,比CK产量高5.29%,该品种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大田平均产量在9.575 t/hm2以上,肥力较高的田块平均产量在10.869 t/hm2以上。

1.2 农艺形状

广两优35属于籼型杂交中稻,株高为122 cm,播种期为四月上中旬,比CK少2~3 d,全生育期150 d左右。株叶型较松散,茎秆比较粗壮,主茎有17片叶片,抗倒伏能力较强,叶片浓绿,剑叶中长、挺立,长势繁茂,分蘖力很强,适合中高肥力田块。稻穗较大、稻穗长25 cm,单穗着粒数180粒左右,结实率高达85%,有效穗17万左右,穗粒数适中, 千粒重为29 g。稻粒为长形,颖尖无色,有少量短顶芒。后期青秆黄熟,转色好[2]。

1.3 抗性

广两优35在2009和2010年湖北省区试中连续两年进行了抗性鉴定,纹枯病和稻瘟病均发生较轻,抗病性和扬两优6号相当。在襄阳本地试种中,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均未发生,纹枯病较轻,抗倒性强,该品种经过华中农业大学鉴定,耐高温性1级。

1.4 稻米品质

2009 — 2010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区域试验抽样品质分析,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广两优35出糙率81.2%,整精米率68.9%,精米率73.3%,垩白度1.3%,垩白粒率13.0%,胶稠度74 mm,直链淀粉含量16.3%,长宽比3∶2[3]。稻米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2 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广两优35株型适中、剑叶挺立、长势繁茂、后期转色好、分蘖力强等特征,以实现优质、高产稳产、保证有效穗、提高结实率为目标,生产上需要抓好以下几点[4]。

2.1 适期稀播育壮秧[5]

湖北省北部地区安排在4月上中旬播种,汉江平原地区可安排在4月中下旬播种,育秧方式最好为两段育秧,秧龄最好为30~35 d;为了保证发芽快、出芽齐,浸种前晒种1~2 d效果最佳,在秧苗一叶一心时,用多效唑均匀喷雾2.7 kg/hm2,对水1 350 kg,可控制秧苗生长旺盛,使秧苗矮壮多蘖;加强秧田的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培育带有3个以上分蘖的秧苗,插秧前3~4 d追施尿素6~8 kg作起身肥,培育出适龄带蘖壮秧。

2.2 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

为发挥广两优35的优势,要做到合理密植,争取在一定范围内争足穗、攻大穗、增粒重、夺高产。株行距以16.7 cm×20.0 cm为最佳,每蔸插2粒稻秧,栽插密度为28.125万/hm2[6],争取早生快发低节位分蘖,中等及偏下的肥力田块要适当增加密度。

2.3 使用“前促、中控、后稳”施肥方法及科学管水提早晒田控蘖

肥水运筹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基肥为总施肥量的65%,追肥为25%,穗粒肥为10%。底肥要重施腐熟有机肥与复合肥,分蘖肥要早施,穗肥巧施,促控兼顾,以促为主,钾肥的使用要适量,氮磷钾的比例以1.0∶0.5∶0.8为最佳。移栽后 3~5 d追施分蘖肥,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氯化钾225 kg/hm2,齐穗3~5 d后喷施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2,后期用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用于提高千粒重与结实率,防早衰。

管水方法为浅水插秧,深水返青,在返青期需深水3~4 d护苗,给秧苗创造一个温、湿相对稳定的环境,加速返青,增加成活率,在追施苗肥后,使田间水位自然降落,分蘖期浅水保持在1 cm左右。晒田的作用是防止倒伏和控制无效分蘖,当田间的总苗数为计划穗数的80%时立即晒田,遏制无效分蘖,防止秧苗徒长,避免过分阴蔽,有利于通风透光,进而提高成穗率,薄水促蘖时结合中耕除草,晒田宜重不宜轻,晒至“风吹禾叶响,叶尖刺手掌,田间人行无脚印”[7]。为促进根系深扎,在以后要间歇灌溉,孕穗期进行复水,孕穗扬花期需要浅水灌溉。后期要干湿壮子,养根保叶,防止断水过早,要延长功能叶的寿命,促使子粒饱满,有利于提高千粒重,最好的断水时间为收割前5~7 d为宜,有利于提高整精米率。

2.4 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

及时做好田间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状况,在秧田期主要防治蓟马;分蘖期到孕穗期主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在剑叶抽出一半到始穗期间,用48%乐斯本1 125 mL/hm2或锐劲特450 mL/hm2对水675 kg喷施。后期用甲维盐450 mL/hm2、扑虱灵900 g/hm2、48%乐斯本1 125 mL/hm2防治稻飞虱、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破口齐穗期重点防治稻曲病,用稀释500倍的20%井冈霉素按562.5 g/hm2喷施。发病区的稻瘟病应及时在始穗前期用稻瘟灵和三环唑喷施。农药品种必须严格控制,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适时适量喷施,严防病虫害,少量使用农药,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2.5 适时合理的收获

稻米的品质与水稻收割的早迟以及晒干的程度都有一定的关系,子粒达到90%黄熟时,即可开始收割,在晴好天气时采取机械方式脱粒,边脱粒,边晾晒。收获的稻谷绝对不能在水泥场上和公路上暴晒,选用“三合土”的晒场或者是在晒垫上翻晒,晾晒时避免出现稻谷长时间堆垛而形成黄垩米,确保收获优质稻谷。

参考文献:

[1] 叶曙光.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航1号在温州种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6,21(2):57-58.

[2] 李大俊,欧安锋,宋德平,等.杂交水稻新组合T优8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6,21(2):58-59.

[3] 田永宏,余华强,曹国长,等.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广两优35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1,26(6):18-20.

[4] 吕荣海.香型优质杂交水稻宜香1577在福建上杭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07,22(3):48-49.

[5] 张继本,龚红兵,盛生兰,等.天丰优08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6(6):24.

[6] 范 兵,余华强,田永宏,等.播期和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广两优35产量性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590-5591.

[7] 严同元,罗来金,欧阳冰,等.优质香稻鄂香1号特征特性及保优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3,42(6):14-15.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特征特性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