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小生表演浅探

2016-01-12许君峰

戏剧之家 2015年24期
关键词:小生剧种京剧

许君峰

【摘 要】小生是戏曲生行中的重要一支,表演是小生的生命。本文从小生的概念与分类、小生的地位与作用、小生的继承与创新三大理论层面,对戏曲小生表演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探索和论述。

【关键词】戏曲;小生;表演;概念;分类;地位;作用;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46-01

小生是戏曲生行中的重要一支,表演是小生的生命。然而小生表演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创造工程,涉及的范围广,触及的层面深,要求的水准也高。具体来说,戏曲小生的表演,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来进行系统化研究与探讨。

一、小生的概念与分类

戏曲小生表演的第一个层面,是戏曲小生的概念与分类。

小生是戏曲生行的一支,大多扮演青少年男性人物,化妆不戴髯口(胡须)。有些剧种,例如京剧,小生唱腔用尖音假嗓演唱,念白真假嗓并用。

根据扮演人物的不同,小生又细分为以下几种:

(一)扇子生。扇子生,顾名思义,以手挥扇子为主要标志,多扮演儒雅风流的书生、公子。表演上唱、念、做并重,强调表现人物多情、风趣的性格特征。例如京剧《拾玉镯》中的傅明。

(二)纱帽生。纱帽生以头戴乌纱为标志,多扮演年轻的文官。表演上唱、念、做并重。例如京剧《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三)翎子生。翎子生以头戴翎子为标志,因为翎子又叫“雉尾”,所以翎子生又叫“雉尾生”,多扮演年轻的武将或文武双全的人物。表演上重做功与身段。例如京剧《群英会》中的周瑜。

(四)穷生。穷生又称“鞋皮生”,多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表演上重做功,并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其习惯动作是将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强调其穷愁潦倒之状。例如京剧《豆汁记》中的莫稽。

(五)武小生。多扮演年轻英武的人物。表演上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做功、念白。例如京剧《八大锤》中的陆文龙。

以上分类只是京剧小生的分类,其他各地方戏曲剧种,与此种分类大同小异,有的更简单些,有的则更为复杂些。

二、小生的地位与作用

戏曲小生表演的第二个层面,是戏曲小生的地位与作用。

小生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各戏曲剧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行当之一。这种重要地位与作用,又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许多戏曲剧种,以“三小戏”著称,即以小旦、小生、小丑三个行当的主要人物为主。例如京剧《拾玉镯》中的孙玉姣、傅明、刘媒婆;汉剧《柜中缘》中的玉莲、岳雷、淘气,都是小旦、小生、小丑(彩旦)的“三小戏”。

另一个方面是,许多戏曲剧种的爱情戏的“对儿戏”中,以正旦、小生为男女主人公。例如京剧《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张君瑞,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与梁山伯。

由此可见,小生在戏曲表演中,艺术地位与艺术作用都是不可小视的。

三、小生的继承与创新

戏曲小生表演的第三个层面,是戏曲小生的继承与创新。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戏剧形式,各地方戏曲剧种,大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所以继承是第一位的,继承是基础,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创新。戏曲小生必须充分继承本行当表演的艺术精华,无论是小生本行特有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还是各种表演程式与绝活,都要全面准确地继承下来。要很好地继承,必须刻苦练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还要投师访友,广收博采。

当然,光有继承没有创新也是片面的。一切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戏曲如此,戏曲小生表演亦如此。“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1]例如京剧小生“叶(盛兰)派”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果。叶盛兰先生在继承萧连芳、程继先等小生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文武兼擅、声情并茂的独特艺术风格,有“活周瑜”之誉。“叶派”传人叶少兰先生,又在继承其父叶盛兰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凸显了“叶派”小生俏丽挺拔的特征。第三代传人李宏图,则在叶少兰的基础上再创新,凸显了“叶派”小生英俊潇洒的特征。

由此可见,小生的继承与创新,是有机统一、完美结合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0.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生剧种京剧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京剧表演开始了
京剧行当——小生
我的京剧之路
当家“小生” 试驾北汽绅宝X35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