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2016-01-11李萍孙爽夏天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点滴眼液探针

李萍 孙爽 夏天

【摘要】 目的 分析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460例(576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 根据年龄分为A组(3~6个月)328眼, B组(6~12个月)174眼, C组(12~24个月)74眼。均采用一体式泪道冲洗探通针一次性完成泪道探通手术, 手术后连续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 一次探通失败者手术后l个月后再行泪道探通术。观察三组疗效。结果 A组一次性治愈率为97.26%, B组一次性治愈率为86.78%, C组一次性治愈率为90.56%。A组一次性治愈率高于B组与C组(P<0.05)。C组有效率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年龄越小手术治愈率越高, 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安全可靠, 疗效好,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冲洗式泪道探针;新生儿泪囊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34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眼病, 足月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6%[1]。泪道探通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有效办法, 本文对引进行探讨,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12月在本科就诊的新生儿泪囊炎460例, 男247例, 女213例, 其中单眼344例, 双眼116例, 共576只眼, 年龄3~24个月, 平均年龄6个月。临床表现:患儿出生后1~2周出现溢泪伴或不伴有黏液或者脓性分泌物, 轻压泪囊区可见或未见黏液或者脓性分泌物溢出, 但所有患儿行泪道冲洗时均表现为冲洗液返流, 泪道阻塞症状。根据年龄分为A组(3~6个月)328眼, B组(6~12个月)174眼, C组(12~24个月)74眼。三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首先详细解释患儿病情以取得家属配合治疗, 然后准备泪道冲洗液(0.9%生理盐水)、5 ml注射器、泪道专用冲洗针头、自制泪道探针(由7号蛛网膜下腔麻醉针头改制而成)。

1. 2. 2 手术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 平躺于治疗台上, 患儿家属或者手术助手固定患儿的头部和四肢, 倍诺喜(0.1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作患眼内眦结膜及泪小点麻醉。先行下或上泪小点扩张, 再行泪道冲洗, 将泪囊内的分泌物尽可能冲洗干净。如冲洗时遇到阻力, 可适当加压, 操作应细致准确, 避免形成假道。进行泪小点扩张+泪道冲洗术后, 选用自制泪道探针自上或者下泪小点进针, 进针路径应保持与泪小管走行一致, 向鼻侧方向进针, 沿泪小管和泪总管将泪道探针缓缓推进, 碰到鼻骨壁后向内下转动探针, 进入泪囊、鼻泪管, 进入下鼻道时有落空感, 拔出探针针芯, 把装有冲洗液的5 ml注射器连接在探针上, 自探针缓缓注入生理盐水, 如果见到患侧鼻孔有液体流出或者患儿有明显的吞咽动作, 表明该侧泪道已通畅, 冲洗液进行冲洗时需要边退针边注射, 结束后将针芯重新插入探针, 再将探针缓慢拔出, 再进行第二次泪道冲洗术, 进一步观察患儿患侧鼻孔是否仍有冲洗液流出, 或者见到患儿是否仍有吞咽动作, 以便明确疗效, 手术结束后, 嘱患儿家长每日给患儿患眼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4次/d, 共7 d。一次探通术失败者于手术后l个月后再行第二次泪道探通术。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无溢泪, 无分泌物, 泪道冲洗通畅(吞水或鼻腔流水)为治愈;反之为未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一次治愈率为97.26%, B组一次治愈率为86.78%, C组一次治愈率为75.68%, A组一次治愈率高于B组、C组(P<0.05)。见表1。C组有效率明显低于A、B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先天性泪道发育异常是造成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常见是鼻泪管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或下端被先天性残存膜封闭后引起细菌感染所致[2], 极少数患儿是由于鼻泪管下端骨性管腔狭窄或者鼻部发育畸形所致。本病治疗方法很多, 但大多疗效不佳。单纯泪道冲洗治疗时治愈率0.6%~38.1%, 按摩和滴眼液点眼的治愈率为0.5%~5.0%[3], 目前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泪道探通术。本研究中使用的空心冲洗探针是经过改良后的泪道探针, 可以一次性完成冲洗、探通和冲洗, 其节约成本, 操作简单方便, 并且用生理盐水边冲洗边探通, 可减少对黏膜的刺激, 有利于术后患儿的恢复。

由于患儿鼻泪管不通形成的先天性泪囊炎, 可造成其一直有溢泪, 伴或者不伴黏液性或者脓性分泌物溢出, 症状严重时可并发眼睑皮肤湿疹、结膜炎、眼睑位置异常等。而保守治疗(按摩、应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等)需要的时间长, 效果较差, 并且阻塞的残膜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受长期炎症的刺激形成瘢痕, 从而使泪道出现狭窄, 泪道阻塞的症状加重, 造成手术的难度和需要二次手术治疗几率增加, 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科自2005年开始改进对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作者体会到, 最佳手术时间是在患儿3~6个月时进行早期治疗, 一次性手术成功率较高为96%左右。本研究发现, 年龄越大, 一次手术成功率越低。对溢泪伴或不伴有黏液或者脓性分泌物患儿进行泪小点扩张+泪道冲洗术, 对行泪道冲洗后仍不通畅的患儿, 可行该泪道探通术。手术前需要首先向家长讲明本方法治疗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操作过程, 由于患儿都是婴幼儿, 因此更需要首先取得家长的理解及配合, 需要明确告知患儿家长或者手术助手, 因为婴儿的前囟、后囟还没有完全闭合, 固定患儿头部时要适当用力, 避免用力过大, 导致其他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造起泪小点的撕裂或者患儿疼痛和出血, 注入生理盐水时要缓慢, 避免损伤泪道黏膜或者患儿将生理盐水吸入气管, 引起呛咳或者造成吸入性肺炎。泪道探通术后要常规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乐必妥)滴眼液点眼1周到炎症消失。

通过临床观察分析, 3~6个月新生儿泪囊炎采用冲洗式泪道探通术一次性成功率最高, 随着年龄增加一次性成功率随之降低, 12个月以后采用该术式治疗, 无论是二次手术率还是失败率均明显增加, 与以往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4, 5]。>6个月新生儿泪囊炎一次性手术成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泪囊炎和鼻泪管长期炎症造成局部泪道内壁粘连、狭窄或瓣膜机化增厚或术后泪道壁因炎症再次粘连, 从而造成成功率降低。因此, 新生儿泪囊炎的手术治疗时机应选择在3~6个月间实施, 尽量不要拖延至12个月后治疗。本研究对新生儿泪囊炎患儿进行泪道探通治疗时应用自制的带空芯的泪道探针, 应用该方法手术后随访6个月, 发现其治疗效果好, 成功率高, 无复发, 无并发症, 是目前治疗新生儿泪囊炎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Baggio E, Ruban JM, Sandon K.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early prob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congenital 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in infants of infants of 92 cases. J Fr Ophtalmol, 2000, 23(7):655.

[2] 刘凤仪, 马玉华. 240例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体会.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2, 20(1):73-74.

[3] 王莉.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6, 28(4):319-320.

[4] 雍医英.婴儿先天性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的体会.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07, 29(5):383-384.

[5] 曾敏智, 沙翔垠, 方秋云, 等.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时机和方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9, 27(1):11-13.

[收稿日期:2015-10-16]

猜你喜欢

小点滴眼液探针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荧光探针在游离肼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滴眼液不可随意用
永远的小点
吴小点的克星
变成小点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
并行测试探针卡的移动规则选择
感谢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