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在缓解夏季奶牛热应激并提高产奶量方面的研究

2016-01-10■乔

饲料工业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反刍动物聚糖产奶量

■乔 伟 姚 斌

(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 100081;2.北京盛拓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

奶牛饲料主要来自含有大量纤维素、木聚糖、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NSP)的植物,奶牛自身瘤胃虽然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植物细胞壁,释放细胞内营养物质,降低其抗营养作用,但在疾病和热应激等情况下,微生物菌群平衡受到影响,对细胞壁和养分的降解能力减弱,此时可以通过外源酶制剂来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产奶量。本研究主要通过两个试验,探讨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主要含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等NSP酶)对夏季奶牛产奶量的影响,从而为复合酶在缓解夏季奶牛热应激方面的实际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一动物与分组

选用中高产奶牛48头(在四川某奶牛场进行),分两组,每个组24头奶牛。奶牛的胎次均在2胎左右,对照组平均泌乳时间为186 d,试验组平均泌乳时间为188 d。试验一设计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

1.2 试验一日粮及试验时间

试验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复合酶,添加量200 g/t。试验时间5月15日~6月12日共4周。

1.3 试验二动物与分组

选用中高产黑白花奶牛48头(在重庆某奶牛场进行),按配对法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奶牛12头,以奶牛的胎次、泌乳时间和产奶量基本一致的原则进行分组。试验二设计见表2。

表2 试验设计

1.4 试验二日粮及试验时间

试验全期采用粗料加精料补充料的日粮饲喂奶牛。按表2中的方案设计分别在精料补充料中加复合酶,试验时间5月1日~6月30日共两个月。

1.5 饲养管理

试验奶牛饲喂TMR,每日饲喂3次,分别为早中晚(6:00、14:00和19:30),自由采食;每日挤奶3次,早晨和中午分别在喂料前挤奶,晚上在21:00挤奶。采用带有卧床的开放式散养,自由饮水。记录产奶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1.6 反刍动物复合酶

由北京盛拓达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S260。它是北京盛拓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团队,通过多年来对菌种改良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在纤维素等非淀粉多糖酶的菌种、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研制生产的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S260(主要含量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等NSP酶)。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一结果与分析

添加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S260后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统计结果见表3、表4及图1。

表3 试验一日产奶量统计(kg)

表4 试验一加酶后与对照组相比日产奶量变化幅度(kg,%)

图1 试验一加酶后四周内奶牛产奶量变化

可见,奶牛产奶量的下降趋势在第一周时就明显变缓,对照组日产奶量下降了3.83 kg,降幅达11.58%,而加酶试验组仅降低0.12 kg,降幅仅0.38%;与不加酶的对照组相比,加酶后第一周日产奶量相对提高量为3.71 kg,提高幅度达11.2%。在第三周时,对照组日产奶量下降了3.79 kg,降幅达11.46%,加酶试验组下降了2.12 kg,降幅6.78%;日产奶量相对提高1.67 kg,提高幅度为4.68%。在第四周时,对照组日产奶量下降1.25 kg,降幅3.78%,而加酶试验组平均日产奶量已较试验初时增加了1.42 kg,增幅4.54%,与对照组相比每天每头奶牛平均提高产奶量2.67 kg,增幅高达8.32%。

试验全期四周的总体平均日产奶量对照组降低2.57 kg,降幅7.77%,加酶试验组仅降低0.68 kg,降幅为2.18%;加酶后相对日产奶量提高1.89 kg,提高幅度达5.59%。

试验一的数据表明,在四周的喂养期内,对照组奶牛产奶量波动较大,在试验结束时仍处于热应激的不良影响中;而加酶组则仅在前3周受到热应激的影响,不仅在第四周时已经恢复,而且提高了产奶量。这说明添加复合酶能缓解奶牛的热应激,并缩短应激时间,减少应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奶牛的产奶量。

2.2 试验二结果与分析(见表5、表6及图2)

由于试验二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各组奶牛的产奶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各组第一月时日均产奶量与本组试验初相比下降,且在第二个月时的下降量较第一月的要大;加酶后的各试验组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减少,即相对产奶量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

表5 试验二加酶后奶牛日产奶量变化(kg)

表6 试验二加酶后与对照组2个月内日产奶量的变化量和幅度

图2 试验二加酶后产奶量变化情况

由于试验二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各组奶牛的产奶量均呈下降的趋势。与起始时的产奶量相比,对照组在第一、二个月日产奶量的下降量分别是1.64 kg和5.14 kg,相对起始产奶量的下降幅度分别达7.56%和23.69%。相比各组起始时,加酶后各试验组日产奶量下降幅度均有所减缓,其中添加200 g/t的组奶牛日均产奶量下降幅度最小,第一、二个月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45%和15.63%。

相对于起始时的产奶量,对照组、加酶100、200、300 g/t的各组在试验期第二个月的日均产奶量下降值分别为5.14、3.62、3.12 kg和4.26 kg。可见试验二第二个月(6到7月,气温更高)产奶量下降量更大的时候,加酶对减轻下降幅度更为有利,更有助于产奶量的提升。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酶100、200、300 g/t的试验组两个月后日产奶量平均提高量分别为1.52、2.02 kg和0.88 kg。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能提高奶牛产奶量,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Yang等(1999)发现在干草中添加2 g/kg的复合酶制剂(主要含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DM消化率增加12%,并能提高产奶量。Chandra等(2010)研究表明,在TMR中添加1.5 g/kg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复合酶可以显著提高平均产奶量。杜瑞平等(2008)报道,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从而增加了奶牛养殖经济效益。Holtshausen等(2011)研究表明,外源纤维素酶制剂可以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从而提高泌乳早期产奶量。蒋越等(2015)研究表明加酶后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有所提高。李艳玲等(2015)研究表明,添加复合酶10、20 g/(头·d)和40 g/(头·d)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提高0.1、0.3 kg/d和1.4 kg/d,4%校正乳产量分别提高1.8、0.4 kg/d和2.6 kg/d。

4 结论

在高温的环境中,奶牛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内分泌和养分消化吸收受到影响,并最终导致产奶量下降。本研究两次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夏季奶牛精料补充料中添加盛拓达反刍动物专用复合酶S260能显著缓解高温环境下产奶量的下降,缩短产奶量上升所需的恢复期,适宜添加量为200 g/t。

猜你喜欢

反刍动物聚糖产奶量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提高母猪产奶量的方法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降低反刍动物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措施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