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醇对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6-01-09李润航李德生常拴锁李大伟李爱丽娄玉杰

饲料工业 2016年18期
关键词:肌醇绒山羊羊绒

■李润航 李德生 常拴锁 李大伟 李爱丽 娄玉杰

(1.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2.吉林海资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吉林敦化133700;3.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城郊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肌醇,又名环己六醇,具有亲脂性的特点。肌醇是参与机体进行细胞内特异性代谢反应及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对反刍动物和瘤胃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及生长都具有重要意义[1]。肌醇主要以磷酯酰肌醇形式存在于动物体内[2],主要作用是对动物体内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机体的脂类代谢。高等动物的肌醇含量不足,将会导致机体生长延缓甚至毛发脱落等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3]。目前,肌醇在水生动物中的应用较多,但是在家畜中尤其是反刍动物中的研究较少。孙超等[4-5]通过在西农莎能奶山羊和黑白花奶牛的饲粮中添加肌醇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提高脂类代谢的能力。肌醇在机体内会转化成磷脂酰肌醇,再经修饰会转化成其他物质供机体利用。Conduit等[6]研究发现,5-多聚磷酸脂肌醇磷酸酶可以提高纤毛的数量和质量。本研究通过在辽宁绒山羊的饲粮中添加肌醇,研究其对辽宁绒山羊产绒量及羊绒品质、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脂代谢及其他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肌醇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肌醇由吉林海资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动物及日粮

试验动物选用辽宁绒山羊,试验饲粮参照NY/T816—2004推荐的营养需要配制。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周岁辽宁绒山羊9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其中不添加肌醇组作为对照组,另外两组在饲粮中添加肌醇,添加量分别为每千克饲粮750 mg(A组)和1 500 mg(B组),与精料混合后饲喂。试验在吉林省亚亨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进行。试验羊饲养于带运动场的封闭舍,每个重复进行单圈饲养,每天饲喂2次,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精料限饲,自由饮水。试验期为180 d。

1.4 饲粮表观消化率

在试验开始后60、120 d和180 d采集粪样,每组随机选取固定6只羊,即每个重复选取2只。按照内源性指示剂AIA法进行消化率的测定[7]。将采集样品置于65℃烘箱中烘干,称重,粉碎制风干样,过筛以备分析之用。测定粪样中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盐酸不溶灰分(AIA)的含量。DM根据GB/T 6435—2014测定,CP根据GB/T 6432—1994用凯氏定氮仪测定,EE利用索氏提取器鲁氏提取法测定,NDF及ADF按照Van Soest的方法测定[8],AIA根据GB/T 23742—2009测定。

1.5 产绒量及羊绒品质

试验开始后,每组随选取固定6只羊,即每个重复选取2只,分别在试验开始后60、120 d和180 d采集一次毛样,采集部位在羊左侧肩胛骨前侧5 cm处,采集的毛样放入自封袋中,采用OFDA 2000全自动纤维细度仪测定绒细度,用手排法测定绒长度。在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5只绒山羊进行梳绒,测定每只羊的总绒重,计算产绒量。

1.6 血液指标

试验开始后,每组随机选取固定6只羊,即每个重复选取2只,分别在试验开始后60、120 d和180 d采集血样,在上午饲喂前进行颈部静脉采血,每只羊血样采集10 ml,分别注入于两个采血管内。静止30 min后经3 000 r/min离心20 min,将分离出的血清转移至高压灭菌的500 μl离心管中,在-80℃下保存,用于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血糖(GLU)和尿素(UREA)含量的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由威图-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7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指标以重复为统计单位,方差分析显著时,采用Duncan's法(α=0.05)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

2 结果

2.1 辽宁绒山羊表观消化率(见表2)

由表2可知,试验A、B两组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A、B两组的粗脂肪(E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A、B两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180 d,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肌醇对辽宁绒山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2 辽宁绒山羊产绒量及羊绒品质(见表3)

表3 肌醇对辽宁绒山羊产绒量及羊绒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试验A、B两组的羊绒长度在第60 d和第120 d均低于对照组,但是在第180 d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B两组的羊绒细度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A、B两组的产绒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A组的产绒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P=0.078)。

2.3 辽宁绒山羊血清生化指标(见表4)

由表4可知,试验A、B两组血清中的TG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在60 d,B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P=0.095);试验A、B两组血清中的CHO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在180 d,B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A、B两组血清中的HDL-CH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A、B两组的LDL-CH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在120 d,B组血清中的LDL-C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180 d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试验A、B两组的TP、ALB、GLOB、UREA和GLU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肌醇对辽宁绒山羊血液中脂类代谢的影响

动物细胞内磷脂的构成成分中含有微量肌醇,主要作用是促进肝脏的脂肪代谢[9]。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肌醇组(即试验A、B两组)血清中TG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肌醇能够降低血清中TG的含量,这会有利于机体对脂代谢的调节。添加肌醇组血清中的TG和LDL-C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这与黄忠等[9]和文华等[10]对鱼添加肌醇的研究结果相似。LDL-CH主要作用是将CHO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随着LDL-CH含量的降低,CHO的含量同样在下降,LDL-CH的含量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在正常值范围内偏低有利于防止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11],这在医学方面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中,肌醇对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糖及尿素并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肌醇可能没有在机体的蛋白质代谢及糖代谢中发挥显著作用。

表4 肌醇对辽宁绒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2 肌醇对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在饲粮中添加肌醇,能够使饲料利用率得到提高,促进动物机体的快速生长[2]。在本试验中,试验A、B组的DM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原因可能在于此试验为保证肌醇的摄入量,选择限制精料的饲喂方式,摄入的DM含量未达到产生差异的水平。肌醇具有B族维生素的功能,它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和瘤胃微生物的正常活动都能发挥积极作用[10]。本试验的结果表明,添加肌醇组的EE、NDF及ADF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在180 d,B组的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肌醇的口味略甜,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及咀嚼程度[5]。通过绒山羊的咀嚼,会加大对饲粮中纤维的分解程度;同时,肌醇会促进某些瘤胃微生物的活动,这些因素会提高饲粮中的NDF及ADF的分解率,利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消化吸收。另外,在动物饲粮中添加肌醇,促进动物肝脏等组织中的脂肪代谢作用[12],这将有助于提高饲粮中脂肪的吸收程度。本试验结果的表观消化率表明,肌醇可能没有在蛋白质消化吸收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3.3 肌醇参与绒山羊生绒机制

绒山羊毛囊结构特性及其发育决定着山羊毛绒产量并影响其纤维品质。一般说来,羔羊在胚胎120 d左右开始发育次级毛囊,出生后4个月完成次级毛囊的发育[13]。因此,母羊分娩前后的生理状况及营养物质水平与羔羊的次级毛囊发育有密切关系,从而间接地影响山羊成年后的产绒性能[5]。所以,绒毛发育程度主要受遗传、母体效应的影响。另外,影响产绒量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羊皮肤次级毛囊密度及活性、单位毛囊内生长绒毛数量和绒毛的细度、长度、密度等。本试验结果表明,在180 d时,添加肌醇组的羊绒长度高于对照组,并且从第60 d到180 d期间,A组和B组的羊绒长度的增长量为0.8 cm和0.5 cm,高于对照组的增长量(0.3 cm)。A组和B组的羊绒细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而添加肌醇组的产绒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A组的产绒量有增加趋势,说明肌醇可能通过促进羊绒生长,增加羊绒长度,进而增加羊绒总量。另外,产绒量的提高还可能与毛囊激活状态有关。研究表明,绒山羊毛被生长的调控因子主要是纤维原细胞生长因子(FGF)、褪黑激素、催乳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其中,在已经发现的控制毛囊从兴盛期向休眠期转化的这些分子中,FGF的作用最强[14]。Herbert等[15]敲除FGF基因的小鼠会延长被毛兴盛期,以促进被毛生长。有研究证明,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与FGF之间有密切关系,并在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16-17]。另外,李含等[18]研究发现,某些B族维生素能够激活细胞STAT信号通路。肌醇系B族维生素,可能通过此路径来激活次级毛囊的活性,进而使产绒量增加。

4 结论

①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对辽宁绒山羊的羊绒长度和细度无显著影响,但每千克饲粮中添加750 mg的肌醇,产绒量有增加的趋势(P=0.078)。

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能够提高对饲粮的表观消化率。

③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肌醇,能够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机体的脂代谢。

④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在1周龄辽宁绒山羊的每千克饲粮中添加750 mg的肌醇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肌醇绒山羊羊绒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低蛋白质日粮添加植酸酶和肌醇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澜点杯”第二届羊绒色彩设计大赛暨澜点羊绒第八届品质日大会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辽宁绒山羊产业现状及市场分析
秋冬季节绒山羊的管理注意事项
微生物法生产肌醇研究进展
大豆磷脂酰肌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