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2016-01-08王婕

关键词:普通高校产业结构河南省

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王婕

(河南理工大学 团委, 河南 焦作 454000)

E-mail:wangjie@hpu.edu.cn

摘要: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存在着以下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够;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专业设置过于盲目,新设专业缺乏前瞻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的相应对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正确引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

关键词:河南省;普通高校;产业结构;本科专业结构

收稿日期:*2015-04-27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2014376);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SJGLX022)。

作者简介:王婕(1981—),女,湖北石首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s’Specialty Structure at General Universities in

Henan and Optimizing Countermeasures

WANG Jie

(YouthLeagueCommittee,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Abstract:The adjustment of specialty structure at universities should accord with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pres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s’specialty structure at general universities in Henan are listed below: not meeting the nee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ighly duplicate specialties, excessive blindness in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lack of foresight for new majors.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adjust and optimize undergraduates’specialty structur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settings at universities, specialty structure adjustment should be social needs oriented,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specialty structure.

Key words:Henan province; general universities; industrial structure; specialty structure of undergraduates

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产业结构决定着高校的专业结构;另一方面,高校的专业结构又反作用于产业结构。当前,随着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研究河南省产业结构和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的关系,对于调整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结构现状及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目前公认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即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快速上升并在趋于稳定之后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则出现上升、再上升的不断反复状态,并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1]。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揭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结构的变动规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2]。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快,三大产业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不断趋于合理化(表1和表2)。由表1可以看出,尽管河南省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是相对偏高,这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基本事实是相符的;第二产业的比重在“十五”初就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河南省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的比重经过上升、迂回、再上升的发展过程,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相对应的,在三大产业就业构成方面,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幅下降,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比例仍然偏高;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在上升,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逐步拉近,在“十二五”初开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幅上升,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针对河南省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调整和优化河南产业结构指引了方向,确定“十二五”期间河南产业发展的重点为: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先导产业,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其中,发展壮大的高成长性产业包括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产业;改

表1 河南省三大产业产值构成比例及与全国

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2、2007、2012)

表2 河南省三大产业就业结构比例及与全国

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2、2007、2012)

造提升的传统优势产业包括化工、钢铁、有色、纺织等;积极培育的先导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发展的服务业包括以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为主的服务业支柱产业,以信息服务业、网络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数字内容和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同时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发展现代农业要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同时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3]。这些产业,有的属于传统产业,有的属于新兴产业;有的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的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总之,河南省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结构具有复杂性,但是技术的高级化却是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本科专业设置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调整。根据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下文简称《目录》),我国的本科专业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2个学科门类(军事学除外),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其中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

(一)本科专业结构现状

从本科专业种类的设置情况来看,截止到2013年,河南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7所,其中本科院校50所(含8所独立学院)。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已覆盖了《目录》中所有的12个学科门类,共设80个专业类,占《目录》中92个专业类的86.96%。从各学科来看,河南省本科教育中的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管理学6个学科实现了专业类的100%覆盖,理学的专业类的覆盖率最低,为58.33%。在80个专业类中,河南省本科教育共设265种专业(表3),占《目录》中506种专业的52.37%,其中基本专业227种、特设专业38种,分别占《目录》中专业种数的64.49%和24.68%。除哲学、法学和文学外,河南省本科教育其余的9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均覆盖《目录》中专业的50%以上。此外,除哲学、教育学和历史学3个学科外,其他的9个学科下均设置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要的专业,其中工学学科下的特设专业达到了18种,如功能材料、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为河南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表3 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截至2014年)

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省各高校招生信息网数据整理

从本科专业布点来看,截止到2013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达到2 176个(表4)。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河南省本科教育基本上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3个学科为主的专业结构。工学在河南省本科教育中居于优势地位,其专业布点达到679个,占河南省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31.20%;管理学的专业布点居于第二位,为355个,占16.31%;艺术学288个,占13.24%。河南省本科教育的专业布点的“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的格局,与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二三一”格局是相适应的。由于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相关学科专业的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因此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纷纷增设相关的专业。

从2009—2013年教育部批准的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新增专业来看(表5),5年间教育部共批准新设本科专业611个,新增专业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工学222个,占36.33%;管理学89个,占14.57%;艺术学71个,占11.62%,这3个学科新增专业数占本科新增专业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文学、理学2门学科增加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教育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和历史学等学科也增加了数量不等的专业。河南省普通高校新增

表4 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省各高校招生信息网数据整理

本科专业情况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情况基本一致。目前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正由“一二三”向“二三一”转变,要适应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变,需要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工学、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新增,能为第二产业的发展培养所需的相关人才,而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增设,能为第三产业相关行业的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持。

表5 2009—2013年河南省新增本科专业情况  个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2009—2013年)整理

(二)本科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河南省的普通高等教育有了跨越式发展,专业规模不断扩大,专业结构不断完善,专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反映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推行,河南省已经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跨越,工业已成为支撑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和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因此,河南省急需工学、理学、农学等相关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的本科专业结构中,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等理工类的专业布点占总布点数的48.02%,略低于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等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布点的比例(占51.98%)。在12个学科中,尽管工学所占的比重最高(专业数占总数的35.47%,布点数占总数的31.20%),但是《目录》中,工学还有75个专业空缺,专业的覆盖率仅为55.6%,明显低于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的专业。此外,农学的专业覆盖率虽然略高于工学,但是其专业只有16所高校开设,专业布点仅为58个,占布点总数的2.67%。此外,在“十二五”规划中,河南省提出了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必然急需大量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的人才支撑。然而,从2009—2013年的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来看,与上述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为85个,仅占新增专业布点的13.84%。很显然,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的这一状况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相应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2)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从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50所普通本科高校专业布点数排在前15位的本科专业共有515个,占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22.62%,这些专业主要分布在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和理学7大学科门类下的11个专业类中(表6)。与工学、理学、农学等学科下的相关专业相比,设置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下的专业成本低、投资少,很多高校纷纷设置此类专业,使得这些专业的布点过多,专业设置的雷同现象严重。

表6 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前15位的专业点数

数据来源:根据河南省各高校招生信息网数据整理

(3)专业设置过于盲目,新设专业缺乏前瞻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高校设置专业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一些高校不顾自身的发展定位,盲目地追求学科专业的“大而全”,片面地追求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种类对、专业数量多。截止到2013年,河南省50所普通本科高校中,学科门类达到6种以上的高校就有41所,占到82%。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缺乏专业的长远规划,没有对专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就热衷于开设“热门”专业。如2009—2013年的5年间,物联网工程专业就有23所高校设置此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增设量排在第二位,共有14所高校新开设此专业。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缺乏前瞻性,势必导致专业布点增长过快,市场需求饱和,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调。

三、河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对策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正确引导。一是要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关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并发布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报告的相关材料,以提高高校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二是要加强对专业布点的控制,对于具有较高重复度的专业,要严把审批关;对于社会需求较大但专业布点较少、前期投入大的专业,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4]。三是建立相应的社会评价、监督和保障体系,对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促使高校进行合理的专业结构调整。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一是继续积极发展工学类的相关专业,增加专业种数和紧缺专业的布点数,以促进河南省支柱产业——工业的发展;二是积极发展农学类的相关专业,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三是重点发展一批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如电子信息类、材料类、能源类、生物类以及节能环保类的相关专业。并通过内涵式发展,凝练方向、打造特色、形成优势,进而建设一批与这些产业相关的重点学科,从而支撑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5]。

(3)建立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一是加强特色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对于那些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切实可行、培养模式有特色,同时又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突出专业特色,对其进行重点建设,进而使之成为特色和品牌专业;二是改造传统老专业,对于一些具有特色,但是就业率低的传统专业,为减少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应在保持其专业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寻求这些专业与应用学科的结合点,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专业的优化,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健全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对于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6]。

参考文献:

[1]段敏芳,郭忠林.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208.

[2]刘亚刚,之寒,吴振华.工业经济学基础[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179-180.

[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11-04-29)[2015-01-21].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1/04/29/010241505.shtml.

[4]宗利永,孙绍荣,罗尧成,等.本科专业重复设置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以上海地区高等学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7(23):29-34.

[5]华菊翠,覃作详.辽宁省属高校专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和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3(7):14-18.

[6]王寰宇.对黑龙江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教育探索,2012(6):81-83.

[责任编辑王晓雪]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产业结构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