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后英语教学差异性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6-01-07赵冏虎保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招生高职

赵冏+虎保成

摘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是生源结构多样化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新趋势,不同生源差异性,对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文章通过对分类考试招生生源英语水平和能力现状分析,提出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招生;英语;差异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207-02

教育部在2013年4月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6月,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1]。未来高职院校招生将是入学渠道多元化和生源结构多样化的趋势。

高职教育分类考试招生至2012年已达133万名,2014年年招生318万名,今后高职招生的主体将是知识加专业技能的方式录取学生,生源以多种方式招录中专毕业生、不同层次生源注册入学等为主流的高职学生。如农林、水利、地矿、新能源和服务业等专业推行注册入学方式将才能尽快满足急需人才。目前有普招生、单招生、“2+2+1”、“五年一贯制”和优秀中职生推荐保送五种生源并存,接近40%的年招生计划为单招中专生和“五年一贯制”生源,20%左右的计划是“2+2+1”和推荐保送的生源,随着《指导意见》和《决定》的逐步实施,逐年增多的多层次的生源,特别是注册入学比例不断增加的生源,将对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一、不同层次生源现状分析

1.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应用能力差。按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完成基本教学;基础知识加技能单招录取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偏低;初高中和社会其他人员等多层次注册入学的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差距较大;中高职衔接产生了与上述生源并存的“五年一贯制”、“2+2+1”、“3+2”、“2+3”等多种模式的生源,由于生源所在地域、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主要因素的较大差异,导致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实施《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切实存在诸多实际困难问题。

2.方法和技巧死板单一。除普招的学生基础和能力好一些之外,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方法和技巧死板单一,导致学业成绩差;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二、高职阶段学习外因因素影响分析

1.层次不同的生源编排在同一专业班级,违反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按《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内容,困难表现在:一是发音不准导致听力差;二是口语相互交流表达能力差;三是阅读和理解能力差的主要原因表现在词汇量少,知识面窄;四是实际教学进度常常出现滞后于学期授课计划问题,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较大学生编排在同一教学班级的问题,不仅是对各层次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挫伤及打击,同时也是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倡导的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时代要求不相符,教学目标设计与实际教学矛盾凸显,教师授课出现左右为难的困境之中不能解脱。

2.教学内容高起点的要求统一使用高职教材,给基础差的学生造成了困难。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音标、基本语法、结构等基础知识无实际授课时数,教学仍然以《基本要求》为起点,努力以完成《基本要求》所规定的知识点、词汇、句式、完型、问题、翻译、写作和阅读等的掌握和操练上,脱离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的教学,没有起到在实际水平和能力提高方面应有的作用[2]。

3.学习环境和条件较差,“哑巴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很少有外语口头交际的实践机会,缺少课堂交流,缺乏人机交流环境和氛围,获取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哑巴英语”笔试题,听力和对话等多方式的能力考核,过关的学生数太少,对教学质量和水平产生不良影响。

三、提高分类生源学生英语能力与水平的可行的教学对策

为探索可行的教学对策,结合实际和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注重个体能力培养。(1)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学习潜能。职业教育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具体操作:一是分层摸底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新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是基础好能力的学生,B是中等偏上的学生,C是基础能力都差的学生;二是针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设计;三是组织实施教学;四是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学期中期测试后,根据提高程度可调整层次的动态层次的实施。这种模式虽然是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统一教材、教学内容的传统模式,但学生有效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得到了优化,对学习、体验、探究等有了新的动力,对自己潜能的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业成绩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2)借助校园网络平台,组建网络班级,辅助分层教学任务实施。在校园网主页设置窗口,组建A、B、C三个层次的网络班,网络教学内容,在学习平台的窗口上设置典型案例课件、具有代表性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录像、检测学习提升的测试题、参考资料等;开通人机对话平台,师生相互交流,教师随时指导,切实提高水平和应用能力的目标。(3)基于企业对高职人才职业英语的实际需要,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英语专业应用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英语的水平和能力之上的能力,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需要学校总体构建基础与职业英语教学一体化的培养方案,不能截然确定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英语,第二学期学习职业英语的分段教学,在高职一学年的英语学习中,第一学期侧重基础英语学习的同时,结合专业实训仪器、设备说明与维护(英文)及参与相关商业活动等,不断渗透职业英语的应用,第二学期加强职业英语应用技能训练的学习,在综合应用能力、交流交际水平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职场竞争实力。endprint

2.从培养学生兴趣和信心的角度出发,研究开发教材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基本要求》是高中后起点,统编或校本开发教材以此为纲编印,而多层次招生后的高职生已不是原来的生源结构,层次、基础、水平和能力差异很大,原高职教材显然已不适应教学,急需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的实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打造课内外英语学习环境,提高支撑学习英语的资源利用率。(1)建立以人为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在与学生进行思想观点、学习内容交流时,以参与合作、平等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让课内教学任务课外消化、课外问题课堂解决的提高质量的有效方式真正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2)发挥课外活动是强化课堂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检测与展示的作用。学院应多方位提供如学习园地、论坛、英语角等锻炼平台,可全校性开展诸如口语竞赛、小品表演等主题鲜明的英语活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倡导和指导自主学习,实现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提高质量的目标。

4.建立激励机制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业成绩中应加入平时学习考评成绩。在一个教学班级中,课堂教学出勤率低的学生往往是注册入学和单招的学生,被动上课,课后抄袭作业现象突出,究其原因来说主要是基础差、教学进度快,自己跟不上,内心有障碍,学习兴趣和信心等方面的底气不足。为了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将日常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出勤、作业及有关活动等纳入学期的平时成绩,与学业考核成绩分别按一定比例加合总分算作学期学业成绩,建立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对注册入学和单招的学生学习是极大的鼓舞[3]。(2)为了提高水平和能力,将国家A、B级等级考试过关纳入学业考核成绩。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大学英语四、六级,A、B级等国家级等级考试,对已获取相应等级证书的学生,可按四级以上选修、获A级占平时成绩40%、B级按占30%的比例,与学期学业考试成绩的比例加合计算总成绩[2]。(3)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各层次的竞赛活动,将获得奖项内额定人员纳入学业考核成绩。虽然学生层次、基础存在差异,但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亮点,为了发挥特长,激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组织多层次和级别的校内外竞赛活动,获国家竞赛奖者占平时成绩40%、获地厅级奖者占平时成绩30%、获学院奖者占平时成绩20%,与学业考试成绩的比例加合计算学总成绩[2]。上述折算比例,在计入学业总成绩时,对获得多项成绩学生只选择其中最好成绩一项,不重复计入。

参考文献:

[1]焦新.高职招生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N].中国教育报,2013-06-04(001).

[2]张英.注册入学模式下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3,(2):45-48.

[3]刘惠霞.试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5,(23):63.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异性教学招生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