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时期开展军事体育情况及其对“实战化”训练的启示

2016-01-07魏际英张芳焦建冲

军事体育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战化运动会时期

魏际英,张芳,焦建冲

(火箭军工程大学 初级指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5)

红军时期开展军事体育情况及其对“实战化”训练的启示

魏际英,张芳,焦建冲

(火箭军工程大学 初级指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5)

红军时期尤其长征途中物质条件匮乏、斗争形势严峻,但红军依然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工作,有效服务了红军战斗力的生成。新世纪新阶段,为实现党的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军做出了“按实战要求训练,按训练去实战”的战略部署,红军时期军事体育工作的经验,对军事体育进一步发挥鼓舞部队士气、增强官兵体质的作用以及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有着重要启示。

红军时期;军事体育;启示

我军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部队的体育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军的体育工作始终是部队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推动我军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红军时期特别是长征年代,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斗争形势极其严峻的战争环境中,抓紧战斗间隙和休整时间,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应革命战争需要的体育活动。

1 红军时期的军事体育开展情况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倡导和关心体育,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虽然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体育的纲领和政策,但是依然能够正确地把握体育的作用,成功地为政治斗争服务。

1.1 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军事体育

毛泽东早在1917年撰写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提出了“养生”与“卫国”的体育思想。秋收起义时,毛泽东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实践,提出了“锻炼身体”的口号,在短暂的三天“三湾改编”期间,部队进行了队列、刺杀等军事体育训练[1],之后部队到达古城,明确要“建立后方,放下担子,开始军事训练”[2]。在三湾和古城开展军事体育训练,使官兵一改秋收起义失败后的颓废,转而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逐步建立,部队有了休养生息的地盘和进行军事体育训练的条件。这一时期红军的军事训练,不仅延续了国民革命军的军事体育训练模式,也有毕业于黄埔军校等国民革命军军校的教官带来的军校军事体育训练模式,还吸收了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留学德国陆军大学和苏联军事政治学院的朱德贡献的德军和苏军的军事体育精华。为适应井冈山山高路陡、道路崎岖和与敌人“打圈圈”作战的要求,这一时期红军经常开展的军事体育训练主要是跑步、爬山、打野操等;另外,三湾改编时就设立的娱乐科,会经常组织官兵在业余时间开展文艺体育游戏[3]。小井红军医院,也经常组织轻伤员做游戏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下的军事体育逐步建立,开创了我军军事体育的诸多先河:训练逐渐形成“三操两讲晚点名”的组织形式;训练过程中重视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相结合,以政治思想教育带动军事训练,这成为我军沿用至今保持先进性的法宝[4]。

1.2 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军事体育

中央苏区时期的军事体育是指从1930年到1934年期间,这一时期苏红军的军事体育是融入在苏区的体育高潮中的。以毛泽东的“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为方针,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发布了20余项有关体育的指示、训令、大纲、草案等。

中央苏区时期红军的军事体育是紧密结合打仗,为战争做准备的,军事体育项目非常多,如射击、刺杀、劈刀、跑步、爬山(抢山头)、跳障碍、爬云梯、木马、投手榴弹、过独木桥等;另外,跳高、跳远在各个连队开展也很普遍。

中央苏区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举行各种体育比赛。中央苏区最大的一次运动会是1933年5月30日-6月3日在瑞金叶坪大练兵场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又称“五卅”中华苏维埃运动大会),运动会指导思想是:“在开展革命战争中,锻炼我们的身体,适宜于阶级斗争,养成工农的集体精神”。这次运动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对各苏区的体育运动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运动大会后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会”。中央苏区的运动大会一般都设有军事体育竞赛项目,不仅有“劈刀、刺枪、抢山头、实弹射击、着装、武器检查、目测距离”[5],还有“武装越野和队列等”。

中央苏区红军军事体育的蓬勃开展,增强了红军的体质,提高了红军的军事技能,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促进了红军的建设,有力地巩固了苏区政权[6]。

1.3 长征时期的红军军事体育

长征时期军事体育是指1934—1936年向陕甘地区进行战略大转移期间进行的军事体育。长征路上就地开展武装爬山、跳高、跳远、体操、过障碍、篮球、排球等活动,在各个纪念节日以及会师时,红军也会召开运动会等等。这一时期,红军运动大会的比赛项目有球类、赛跑、跳高、跳远、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拔河、打篮球、识图、测距、识别和利用地形地物、搭帐篷比赛、工兵架桥表演、打骑兵演习、班队形变换、各种射击姿势、掷手榴弹、打拳、劈刀、轻武器分解结合、唱歌以及战斗攻防等。

红军长征时的军事体育活动,在增强了红军指战员在严峻险恶的战争环境下增强指战员体质、预防疾病、加强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战士的军事技能和作战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4 延安时期的红军军事体育

延安时期红军的军事体育是指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前的军事体育。

延安时期,红军继承和发展了中央苏区时期的体育法规,军事体育组织较苏区时期机构也更为完善。延安时期军事体育运动的开展,体现了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目的,其优良传统为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所继承和发扬,我军军事体育也在民族斗争的新形势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 红军时期军事体育的特点

红军时期的军事体育,在内容上主要紧密结合军事斗争需要,在组织形式上建立俱乐部并利用纪念日举行运动会,体现了为革命战争服务的目的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2.1 党和军队领导人重视军队体育并积极参与

虽然红军长期面对着强大凶残的敌人,处于艰苦绝伦的环境之中,但党和军队的领导对军事体育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1928年5月的《军事工作大纲》中就曾明确规定政治委员或支部书记要负责部队的文体工作。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经常带领部队进行爬山、打野操、行军、做游戏、游泳、乒乓球,以及篮球、足球、排球等活动,后来在1929年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的决议中,他把“打足球”“武术”等体育活动明确列为军队工作的一个内容;周恩来坚持做早操、打乒乓球和羽毛球;早年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体育专修科、当过体育教员的朱德更是积极号召开展体育活动;陈毅同志则爱下棋;任弼时、邓发、罗瑞卿、陈赓等同志,都常常进行体育活动。

2.2 体育活动依随具体军事形势开展

红军的体育活动是依随当时战争形势的变化而相应地进行的,并以军事手段作保障,以相对稳定的革命根据地为基本条件,如在以瑞金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之内,1931—1934年为庆祝中华苏维埃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如会召开而举行的运动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会,全军运动会以及各军区、军团的运动会等;还有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1936年1月—1937年7月间的四方面军“五一”运动会、甘肃庆阳的全军运动会、红一军团“五一”运动会、红十五军团“五卅”会等。

2.3 军事体育以“实战化”需求为目的和内容

经常处于数量弱势下的红军的一切活动必须需要服务于战争。而军事体育的直接效果就是把红军塑造成“铁汉”、“金刚”。中共苏区中央局对红军训练提出的要求是“体育军事化”,毛泽东曾对战士们说的“你们要加强训练,打好野操,要锻炼好身体才能打敌人”[7],这就是对军事体育军事重要性的肯定。为此,红军的军事体育内容多具有军事性质且符合实战需要,如射击、投弹、刺枪、劈刀、越障碍、武装竞走、爬云梯、抢占山头、紧急集合、武术对抗、过浪桥、过独木桥、战斗动作、距离目测等,其中很多项目都是红军根据战争经验设计出来的,实战化特点十分突出。正如红一军团政委聂荣郅臻所说[8]:“红军的运动会和一般日常所说的运动会不同,它是紧紧地结合作战,培养那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压倒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

2.4 军事体育的开展有广泛的群众性

红军时期的军事体育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大众化特点。“我们的体育运动是战斗性群众化的,……我们的体育运动作为国民军事教育补助,而成为每一个国民应尽的义务”[9]。为此,红军通过舆论引导,思想教育等多种形式,倡导群众体育,突出体育的大众性、参与性,并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军民军地互动,如红军各级各类部门开展的体育运动会上,大多数都是军民共同参与,同场竞技。

3 红军时期军事体育对新时期军事体育训练“实战化”的启示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将军事训练实战化引向深入、切实提高部队的实战化水平,必然要求作为军事训练重要基础的军事体育训练要面向“实战化”。

3.1 军事体育工作要始终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我党在建党初期就倡导和关心体育,虽然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体育的纲领和政策,但革命先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周恩来等皆有精辟的体育救国思想及行动。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第3卷2号上,以“二十八画生”的署名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文中,毛泽东针对当时体育存在的弊病,运用近代科学知识从8个方面形象地阐述了体育的特性,是我党我军体育萌芽阶段最重要的体育理论指导思想。朱德、贺龙等也皆有意义非凡的体育思想与体育行为。

历史告诉我们,先进的军事体育必须要有科学理论和正确方向的指导,才能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军事体育必须以“能打仗、打胜仗”为历史使命,科学开展军事体育训练和军营体育活动,“按实战要求训练,按训练去实战,使训练和实战达到一体化”,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军事体育训练要与当时军事斗争目标相一致

从红军的军事体育建设来看,军事体育训练伴随战争而成长,并在实战中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围绕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而不断创新与发展,为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官兵体质体能水平服务,是军事体育建设和发展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必然。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和战争形态的不断演化,军事体育训练不仅仅要提高部队未来作战的快速反应、野战生存、连续作战的能力和官兵的体质体能,还要不断探索并解决高技术条件下和特殊战场中的体能问题,使军事体育更好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10]。

3.3 借鉴外军“实战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从红军军事体育的发展历程看,红军借助于留学德国陆军大学和苏联军事政治学院的朱德贡献的德军和苏军的军事体育精华,极大地促进了军事体育的建设和训练。

今天,世界各国军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外军的“实战化”训练理念,如在加快作战武器装备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身体训练的实战化发展,实现一般性体能训练向作战体能训练转[11];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借鉴外军军事体育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促进我军军事体育教育训练更有成效地发展。如美国陆军为强化官兵耐饥饿、耐寒冷能力以及寒区条件下作战的特殊技能会定期进行的野外生存、寒区救护、冰上运动以及滑雪等内容的训练;德军、英军、法军等为提高部队山地作战能力每年到奥地利作战训练基地进行的针对性训练[12]。

3.4 军事体育活动要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

红军在各个根据地的斗争虽然围绕军事展开,但军事斗争却是包括军队在内的根据地全民的事情,所以,祖祖辈辈生长在山区、军事知识和技能缺乏的农民,必须进行军事体育训练来提高战斗力。如在中央苏区,据1933年的资料统计,在中央苏区2932个乡中,共有俱乐部1917个,其中江西省早在1932年就建立了700余个俱乐部,有将近十万人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体育活动的范围几乎囊括了苏区的各阶层。因此,红军所创造的战争史上的一个个奇观,正是全民参与、全民参战的结果。

军事体育是战争在平时的演练。作为人口大国,我国虽然有着巨大的兵员潜力,但这种潜力需要一定的途径才能转变为现实的战斗力,全民体育就是一种很好地途径。所以,要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指导下,通过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使国民具有军人之基本素质,锻炼其意志和面对未来社会各种挑战的勇气,加强战备观念和民族国家观念。

4 结束语

红军在艰苦卓绝的形势下开展的军事体育建设和训练,对鼓舞部队士气、增强官兵体质以及提高红军实战化训练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为传承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新世纪新阶段,为实现党的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军做出了“按实战要求训练,按训练去实战,使训练和实战达到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红军长时期的军事体育工作经验,依然是指引我军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历史使命的宝贵精神财富。

[1] 三湾改编纪念馆.三湾改编纪念馆陈列资料[Z].江西:三湾改编纪念馆,2013.

[2] 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15.

[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M].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582.

[4] 胡达道.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事体育的特点[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3):13—18.

[5] 曾飙.苏区体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61.

[6] 彭玉康 编著.军队体育史话[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58.

[7] 闫子龙.我军体能训练简史[J].解放军生活,2006(3):11.

[8] 李安葆.长征路上的体育运动[J].福建党史月刊,2002(2):34—35.

[9] 童大林.我们的体育运动是战斗性群众化的[N].解放日报,1942-09-05.

[10] 张训才.我军军事体育的历史发展及思考[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1—5.

[11] 黄为根.实战化视域下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1):40—43.

[12] 苏谧,土亚.外军实战化训练主要特点[J].现代兵种,2013(3) :73—74.

[13] 刘畅.对中国不同时期军队体育的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Military Sports Construction in the Red Army on the Military Training of “Actual Combat”

WEI Ji-ying, ZHANG Fang, JIAO Jian-chong

(Elementary commanding College, 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Xian 710025, China)

Since Red Army was founded, the sports work of the army wer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Despite the lack of material conditions, the grim struggle situation, the Red Army is still actively carrying out a variety of sports work, the effective servic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ed Army Combat.In the new stage of the new century, to realize the party′s goal of strengthening arm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was made according to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combat according to training.The experience of military sports in the Red Army period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military physical training, enhancing the role of soldiers′ physical fitness as well as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ctual combat training.

Red Army period; military sports; enlightenment

2016-06-28

魏际英(1980—),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军事教育训练。

G87

A

1671-1300(2016)04-0021-04

猜你喜欢

实战化运动会时期
龟龟运动会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春季运动会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战时装备采购综合演练的实践探索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