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热爱与坚持铸就中赞友谊的桥梁

2016-01-06潘雅张金晓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8期

潘雅 张金晓

编者按:习近平主席指出,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以来,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而是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文明使者,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交流、互鉴、合作的新平台。

摘 要: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创建于2010年,自揭牌以来,越来越多的赞比亚人开始学习汉语。赞比亚大学校长曾评价说,孔子学院项目把中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上了新的高度。何懿教授于2010年受国家汉办及河北经贸大学选派,到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工作,担任中方院长。学院从初期筹备到现在的发展壮大,何懿教授不辞辛劳,亲力亲为。在2008年第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她被评为全球孔子学院年度先进个人。2014年,赞比亚教育部为表彰其为传播中华语言和文化,促进中赞传统友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特颁发嘉奖信。何懿教授指出,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是中赞友谊的桥梁;孔子学院应通过多元化方式推进本土化汉语教学,并尊重当地的国情与民俗;对外汉语工作者不但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还要对这份事业有着强烈的热爱,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词: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语言和文化传播;交流与合作;对外汉语工作者

一、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是中赞友谊的桥梁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成立的背景。

何懿: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直接领导,河北经贸大学与赞比亚大学合作建设,成立于2010年7月26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戴炳国先生出访非洲四国时,在赞比亚总统府签署协议并授牌,赞比亚大学校长与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共同接受孔院牌匾。2014年6月,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访问赞比亚期间,出席了中国援赞孔子学院大楼的奠基仪式。

中赞友好源远流长,赞比亚是非洲中南部地区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两国在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关系不断发展。赞比亚开国元勋卡翁达总统与毛泽东主席的友情、坦赞铁路等,都是中赞两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见证两国密切关系的事例。因此,在赞比亚建立孔子学院对于进一步发展中赞友好合作关系,加深传统友谊有着长久重要的意义。

2010年,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响应国家汉办号召,果断做出抽调高水平师资力量,与赞比亚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决定。学院成立之前,河北经贸大学多次派出主管外事的校长及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等相关负责人前往赞比亚大学洽谈、协商。当年7月,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率团前往赞比亚接受孔子学院牌匾,并与赞比亚大学签署了两校合作办学的执行协议。我接受了国家汉办和河北经贸大学的选派,开始了建立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前期筹备工作。在推进赞大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河北经贸大学校级领导高度重视,动员全校各系、各部门及广大师生参与孔子学院的建设,选派合格师资、拓宽办学渠道、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合作与管理、出台职称评定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到孔子学院任教等,全力以赴支持孔子学院的发展。

二、汉语教学纳入赞比亚公立教育体系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一谈学院成立以来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何懿:5年来,我们以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为中心,在赞比亚全国建立了18个汉语教学点,开设了各种类型的汉语课及中国文化课,学生总数已达7200多人,教学成绩显著;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方式进行中华语言和文化的传播,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赞比亚国内的3所公立大学,赞比亚大学、穆隆古希大学和铜带大学都在积极推进汉语教学的发展。在中外双方院校的共同努力和孔子学院的推动下,赞比亚大学学术委员会通过决议,从2013年新学期开始,将汉语正式纳入赞比亚大学教育体系。穆隆古希大学已于2012年将汉语作为学分课程纳入大学教育体系,铜带大学也在积极行动中。将汉语教学纳入赞比亚公立大学教育体系,实现了汉语教学稳步、规范发展的良性循环。

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还与赞比亚教育部合作,在赞比亚全国10个省遴选出1所中学作为试点,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公立学校的汉语教学项目。该项目从2014年1月开始正式授课,这意味着汉语教学被纳入了赞比亚公立中学教育体系。在此影响下,赞比亚教育部在2014年发文,要求全国所有公立学校都要开设外语课程,并将汉语、法语、葡萄牙语3种语言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中,其意义重大深远。

在赞比亚大学校长及各部门的协调组织下,我们成功举办了9次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通过率达到97%;组织了5次少儿汉语水平考试,参加人数已达200人,通过率达达98%;组织了2次汉语水平口语考试,2013年通过率达到100%,10多名学生获得奖学金。

除了开展常规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对孔子学院项目及中赞文化异同的调研,并完成了孔子学院总部的科研项目。我们计划编写适合赞比亚特色的本土化汉语教材,并探讨如何更快、更好地融入所在国、所在大学,更好地传播中华语言和文化,尝试走出一条更适合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建院至今,海内外大量媒体对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和文化活动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如今的赞大孔院已经将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推向赞比亚全国各重点大、中、小学,成为当地社会瞩目的焦点。

三、孔子学院通过多元化方式推广汉语教学

《世界教育信息》: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是如何通过举办活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元化方式来推广汉语教学的?

何懿:结合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节庆,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组织了汉语演讲比赛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参加者达到10734人次。此外,还举办了国家汉办组织的“孔子学院大春晚”等文化活动,高达1.4万余人次参与其中。2013年、2014年春节期间,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积极配合国家汉办网络孔子学院,在赞比亚大学及其他教学点选拔节目参加“孔子学院网络大春晚”活动。2013年、2014年春节前夕,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倡导的“赞比亚中国春节庙会”活动中,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志愿者和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们还在赞比亚当地组织了中国电影节、中国建设成就展及中国传统节目展示,深受好评,获得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颁发的优秀组织协调奖。

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与赞比亚国家电视台于2012年8月开始合作拍摄中华语言、中华武术等电视节目。这是首次在赞比亚开设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节目,对促进中赞文化交流具有深远的影响。该合作项目至今运行良好,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及当地民众参与踊跃,社会反响强烈。此外,我们与赞比亚大学广播电台合作的文化宣传节目连续播出了3年多,收听率达到70%。赞比亚大学网站上还专门设立了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网页,反响良好。

四、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和教育援助事业

《世界教育信息》: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除了在汉语推广方面作出了大量贡献,还积极推动当地公益事业和教育援助事业的发展,请您详细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何懿:从建院至今,我们一直热心于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为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树立了良好形象。2012-2014年,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连续3年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与中国水电集团赞比亚分公司、中国援赞医疗队合作举办“六一情暖孤儿院,中赞友谊亲体验”活动,向孤儿院捐赠介绍中国风光及文化的书籍和光盘,并带领孤儿院的儿童到中国水电建设工地参观,亲身感受中赞友好。

为彻底改善办学条件,我们一直积极推进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大楼建设项目。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的积极支持下,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多次与赞比亚司法部、教育部、工程部官员,以及赞比亚大学校长协商,加快了项目进程。2012年第七届孔子学院大会期间,我们与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积极配合,邀请了赞比亚大学校长、理事会理事长及赞比亚教育部、工程部的官员亲往中国,签署了《援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大楼设计合同及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2013年12月,中赞双方签署了大楼施工合同。2014年6月,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了中国援赞孔子学院大楼奠基揭幕仪式,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大楼的建立是一项标志性工程,将极大地改善孔子学院的办学设施,提升孔子学院的外在形象,加快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

我们还选拔赞比亚当地教师参加中国国家汉办组织的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等活动,使赞比亚当地的汉语教师队伍得到了良好的建设和发展,并积极配合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及河北经贸大学,选拔了赞比亚教育部、公立大学高层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中国商务部主办的非洲地区经贸类教师培训、校长论坛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合作与交流。

五、孔子学院积极迎接挑战,发展势头良好

《世界教育信息》: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何懿:由于在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在与赞比亚同事合作的过程中,他们的办事风格和工作效率有时候令中方工作人员颇为烦恼,合作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不和谐。关于如何应对困难,我认为,合作双方需要相互宽容与谅解,多为对方着想,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考量事物,权衡得失,多多包容。

关于面临的挑战,由于赞比亚是经济欠发达国家,要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开展汉语教育也就受到限制,如受办学场地和办学资金的制约等,孔子学院的办学规模受到限制。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改善和利用当地的办学优势,扬长避短,灵活应对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为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制定了清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一,进一步密切合作双方大学的联系,开展“2+2”或“3+1”合作培养本科生及师资交流项目。第二,加快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步伐,选拔当地优秀教师和学生,到中国或在本地接受培训,让本土化的种子尽快生根发芽,不断成长。第三,加强岗中培训,建立在职教师和志愿者的考核、考察制度,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四,根据非洲特殊情况,和相关部门、大学、学院及企业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项目,开设实用性课程,如实用商务贸易、中医养生保健、中华武术技能、中文翻译、中文导游、中文秘书、中华厨艺、汽车修理、农业养殖等课程,把语言教学和实用技能培养结合起来。第五,加强与中国在赞企业及赞比亚大中型企业的联系,合作办学或开展文化活动,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提升市场开发及自我发展的能力。第六,进一步扩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空间。目前,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已经走出首都卢萨卡,发展到了全国,形成了“一院多点”的办学模式,而且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日趋多样化。除常规教学外,还有孔院动态网站、广播汉语教学节目及电视汉语和文化传播节目。网络及远程教育的空间还很广阔,前景良好,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及手段,让中华语言和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七,目前,我们申报了两所孔子课堂。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申报更多的孔子课堂,并使之成为当地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示范课堂。第八,开展大学和中学汉语夏(冬)令营、“汉语桥”及各类中文比赛项目,继续组织各类访华团,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及讲座,增进当地社会团体及民众对中国的直观了解,增进中赞两国人民的感情。第九,孔子学院大楼竣工后,将大大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加大汉语教学与文化活动开展的力度。第十,我们正在筹建赞比亚文化研究中心,力争尽快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与非洲其他国家及全球孔院的联系与合作,出版语言和文化刊物,培养汉语教学及文化研究兼通的新一代汉学家。

六、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桥梁和纽带

《世界教育信息》:您怎么看待孔子学院,在全球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发展?要成功开展对外汉语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何懿:孔子学院在非洲地区发展很快,这有着诸多原因。首先,非洲人民热情友善,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随着中国对非援助力度的加大,与非洲各国交往的日益密切,无论从文化还是实际需求上考量,非洲人民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度都在与日俱增;其次,非洲人的语言天赋高,接受力强,这也促使了孔子学院在非洲地区快速而顺利地发展;最后,中国与非洲地区国家在经济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双方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鞭策着孔子学院的发展。

赞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加速了赞比亚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国际化发展的进程。校际间的合作、师生的交流、各种项目的运行,带来了更多的新理念与先进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办学思路的改变、办学模式的更新、办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与此同时,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开展,改变了赞比亚人民对中国的看法,甚至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节奏。他们过去通过武打电影及道听途说得来的中国印象,被亲身感受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目睹中国人的工作作风及办事效率与风格所取代。孔子学院以语言和文化架起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消除了语言障碍,解除了误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交流。

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桥梁和纽带,孔子学院在非洲的发展对中国与非洲国家来说都是好事,消除了语言障碍,扩大了交往,拓展了合作深度与广度,增进了互相理解,发展了传统友谊。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要尊重非洲国家的国情与民俗,平等相处,和谐发展。

七、热爱是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的永恒动力

《世界教育信息》: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何懿: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中华才艺及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外,最重要的是对这份工作或者说这一事业持有特殊的热爱。热爱会令你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热爱会使你勤勉努力、全力以赴;热爱会让你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热爱激励着你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锲而不舍!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除了以上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人性化加制度化的管理,具有海纳百川、宽容大度的胸襟,灵活机动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以不变应万变的冷静与沉着。

《世界教育信息》:您当年是怎么走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与推广之路的?您对未来要踏上对外汉语教育之路的年轻人有何指导性的建议?

何懿:我从小就有走遍世界、传播文化的梦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教师、当记者是我的职业理想。到大学任教后,我从事新闻采编与写作评论的教学工作,自己也做过兼职记者、编辑等工作,并担任新闻节目专家评论员。后来,受国务院侨办选派,我两次到菲律宾任华语教学督导,负责马尼拉地区10多所华校的华文教学,作报告、策划专题、办演讲、搞竞赛,还利用课余时间撰写了教学教研方面的文章,在菲律宾《商报》《世界日报》《联合日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发表。那时,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终生热爱的事业——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从此便一发不可收。2007年至2009年,我又被国家汉办、河北经贸大学选派到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工作, 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 成为当地第一位孔院汉语教师,自编了《日常汉语会话》《导游咨询行程》《认识尼泊尔》等汉语教材,还创立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网站,广泛传播中华语言和文化。此外,我积极配合国家汉办相关部门进行当地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并撰写了相关的调研报告等。

2004年至2014年,从华语教学督导到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再到教师兼孔子学院中方院长,10年来,我乐此不疲,对这份事业钟爱有加。我辛苦并快乐着——无论艰难困苦,疾病伤痛,孤独寂寞,远离亲人,我无怨无悔!因为我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职业,从事了自己最热爱的工作,追求着自己最美好的理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梦想带你飞向远方!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