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共建高中教育联合体

2016-01-06付江泓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京津冀校长协同

付江泓

2015年10月23日,河北省会石家庄,雾霾重重,细雨似有似无,空气格外阴冷。石家庄二中的报告厅里,却温暖、明亮,其乐融融。由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的“2015京津冀高中校长论坛”正在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校长等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背景:京津冀一体化要求三地教育协同发展

2015年03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三地一体化发展。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空间布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一核”指的是北京。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指的是北京、天津。京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如何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成为三地教育人共同面临的新挑战。因此,自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以来,三地各个层面、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相继展开,目前,仅京津石(石家庄)三地合作项目就有20多个,三地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沟通。10月14日,北京市教委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教育合作发展协议,要让北京优质的学校和石家庄的学校建议密切联系,同时加强中职高职的对接。

此时此刻,“京津冀高中校长论坛”也就成为必然。

主题: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走向

事实上,这次论坛讨论的内容并没有局限于高中教育,而是扩展到了整个基础教育领域。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通过对国家政策的深入解读以及多重数据分析,提出了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的预计着力点。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主任孟繁华分别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以四中网校的发展为例,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天津教育学会高专委荣誉理事长黄炎阐述了自己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思考。河北省教育厅基教处调研员李强介绍了河北省基础教育现状。整整一上午紧锣密鼓的主题报告,让与会代表进一步了解了京津冀基础教育的不同现状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方向。

下午,三地校长们围绕“京津冀一体化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和“京津冀一体化下高中学生发展的新路径”两个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三地教育学会的代表还共同签署了“京津冀一体化高中教育发展联合协议书”,协定三方共同就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经验与探索进行区域间的情况通报、信息交流,并选择和确定有关项目进行合作。

观点:基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深度融合

1.建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机制

与会代表们认为,京津冀毕竟是三个行政区域,三地教育的协同发展必定要有机制作为保障。

在行政层面,要尽快完善京津冀区域教育治理结构和发展模式,构建高效畅通的教育协同机制,超越过往以省市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的公共教育体制,缩小区域内部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最终达成京津冀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根本目标。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京津冀教师的一体化发展,是多数校长的呼声。有的校长认为,这个专门的机构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目的是使交流和学习成为常态,以避免现场讨论呼声很高、散会之后交流惨淡的情况。但也有校长提出,这样的机构应该是非官方、非盈利的公益性的学术研究机构,这样才能更灵活机动地做好3个省市的教师学术交流。有的校长还呼吁成立中国教育学会高专委京津冀分会,或者成立京津冀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也可称之为京津冀教师发展学术联盟),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学术研究机构。

2.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与会校长们的一致认为,要通过辐射优质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京津冀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从京津冀“一盘棋”的宏观视角入手,加强顶层设计,依托先进理念的引领,充分发挥北京和天津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让环抱京津的河北省受益,带动华北核心地带的区域教育整体提升。

有专家提出,京津冀三地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校助一县”,即一所著名学校跨省域与一个县级政府签订协议,帮助县域内学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名校办分校”,即一所名校跨省域举办分校,以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这种分校往往属于民办性质;学校松散联盟,即学校与学校之间跨省成立学校联盟,在学校成员认定的领域加强合作,既可能强强合作、互利共赢,更多可能实现强弱帮扶,等等。也可以联合成立教师培训培养联盟,集中优势,培训师资队伍,统筹三地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培养,设置统一标准;引入体制外力量,包括民办专业培训机构教师进入师资培训队伍或者参与项目,允许民办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培训。

有校长提出,京津冀三地都有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三地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以强校带动薄弱校促进共同发展。可以定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成立教师培训的校际联盟,利用假期多做交流,形成深度融合。另外,三地学校可以把自己认为有推广价值的课程贡献出来,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还有校长建议组织三地学生短期或长期的游学,除了在校园层面的交往之外,还可以建立学生家庭之间的广泛联谊,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可以依托学校在各地建立的校友会,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宽更广更大的平台。

3.建立三地学生共同价值标准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状态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也引起校长们的热议。

有校长提出,京津冀三地交流学生培养问题,需从教育理念的分享开始,相互借鉴和相互启发。可以组织三地学生发展目标相同的特色学校进行联谊、帮扶、交流,共同去研究培养学生,把学生特色做得更好。

还有校长表示,在大标准一致的前提下,可以探索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性学生特点,提出一个京津冀学生共同的价值标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校长们仍然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京津冀教育如何协同发展,单靠一次论坛不可能给出所有答案。但是这次论坛让校长们达成共识: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三地教育一定要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调整优化区域教育布局,实现资源的有序流动,加快推动区域间融合发展,创新合作模式,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良性互动,促进三省市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

编辑 王雪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京津冀校长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论校长的修养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