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训练装备的实战化应用

2016-01-05王文胜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模拟训练装备

马 强, 王文胜, 陈 重

(1.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军事训练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84; 2. 装甲兵工程学院 训练部, 北京 100072)



模拟训练装备的实战化应用

马强1,王文胜1,陈重2

(1.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军事训练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84;2. 装甲兵工程学院 训练部, 北京 100072)

着眼提高模拟训练装备在实战化训练中的使用效益,通过对比分析、原理分析、功能分析阐述了模拟训练装备实战化应用价值;依据作战、训练、武器与模拟训练装备的关系确立了应用原则;结合训练观念、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关键要素,提出了树立主动设计、全维对抗、精准评估等实战化训练理念,将模拟训练装备广泛应用于技术、战术和联合训练,探索基于实战化模拟训练装备的人机对抗、网上对抗、实兵对抗训练方法等应用策略。

实战化训练;模拟训练;装备应用

按照实战化训练要求,构建信息化战场环境、建设逼真作战对手、演练体系对抗行动,单纯依靠实兵实装还很难实现,必须走模拟仿真之路。模拟训练装备是指为满足军事训练需要,部队专门列装,替代或嵌入武器的各种信息系统、模块模型、器材设备的统称[1],是组织开展实战化训练的重要物质与技术支撑,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可靠保证。

加强模拟训练装备应用问题研究,对于提高对模拟训练装备的认识、推进模拟训练装备在实战化训练实践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模拟训练装备实战化应用价值

模拟训练装备是军事装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长期和平环境中,与武器装备并行发展,对推动实战化训练落实,生成、提高战斗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1.1取代实装,利用率高,训练质量效益明显

实装训练是实战化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易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基于战备需要,为有效保持武器的作战潜力和完好率,延长作战装备的使用寿命,减免不必要的磨损,实装在训练用时上受到一定制约。模拟训练装备与真实的武器装备相比,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减少了实装训练所需油料、弹药的消耗,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具有较高的训练效费比。在不动用实装情况下,可重复操作使用,能够提供充足的训练时间保证。可打破空间、地域因素对训练的约束,较好地满足全天候及其他复杂环境条件训练的需要,达到武器装备实地训练难以实现的训练效果。模拟训练装备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军长期以来主要利用武器装备进行训练的状况,有效促进训练方式方法的变革,不断提升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

1.2模拟实战,仿真性强,提升部队作战能力

模拟训练装备通常按照武器装备技术战术性能、结合战场地理环境和实际作战过程进行仿真设计与制作,具有形象直观、身心体验、效果逼真的特点。其中,依据机械原理研发的技术训练器材,主要用于满足不同战位单个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班组台站专业协同训练;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的战术训练软件系统,着重体现红蓝双方作战背景、对抗态势和打击效果,重点满足首长机关组织指挥训练的需要;综合集成信息技术的战场模拟仿真设备,为导演部诱导部队展开对抗演练、实施科学评估裁决提供了实战化的方法手段。多种模拟训练装备的综合应用,为提升官兵综合素质、首长机关战术思想水平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开辟了新的路径。

1.3适应实兵,覆盖面广,确保人员装备安全

模拟训练装备,较好地顺应官兵身心发展特点,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要求,着力提高对武器装备操作原理的准确把握和对信息化战争制胜机理的感性认识;始终遵循军事训练由模拟到实装、由浅入深、由分到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规律,通过技术模拟训练装备的应用,推进人与武器的结合;利用战场模拟系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逼真地显现未来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训练没有打过仗的指挥官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战争,全面提高对信息化战场的心理适应性和正确的行为反应能力;使用激光模拟弹药,取代真枪实弹,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装备损耗,杜绝人员伤亡。

2 模拟训练装备实战化应用原则

2.1着眼整体作战能力生成

模拟训练装备应用的根本目的在于生成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必须坚持以作战为牵引,以能力生成为目标,最大限度完善并发挥模拟训练装备功能。一是要依据战斗力构成要素系统性应用,将模拟训练装备广泛应用于侦察通信、指挥决策、火力打击、后装保障等不同作战训练领域。二是要按照战斗力标准精确化应用。精确模拟战术技术性能,精准操作使用,精确评估应用效果。把模拟训练的内容列入大纲,进入教材,纳入考核评定范围。三是要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规范化应用。按照由简单模拟到复杂模拟、由基础模拟到应用模拟、由技术模拟到战术模拟的训练步骤,逐级建立严格使用制度,分步规范模拟训练流程和动作要领。

2.2紧贴军事训练任务需要

模拟训练装备应用的实质是训练方法手段的更新运用,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军事训练任务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模拟训练装备多样化、形象化特点,进行全程、全装、全景模拟,满足不同科目内容、不同岗位人员、不同时空条件、不同专业系统训练的需要。一是要着力解决通用训练装备的普及。将直观易懂使用便捷的基础训练设施、影视电教设备、器具模型等,广泛应用于操场教练、课堂教学、观摩体验训练之中。二是要突出抓好专项技术训练装备的强化。将模拟系统、机组、仪器、武器静态和动态特征的功能训练器,用于操纵手练习实物操作,研究故障征候等。三是重点落实战术训练装备的融通。整合场地环境设施、模拟设备和软件系统等,链接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次模拟训练系统,用于组织指挥和作战行动训练,将作战原则和方法具体化。

2.3紧密结合武器装备发展

模拟训练装备与武器装备相互依存、组合运用、并行发展。外军十分注重研发仿真性能优良的训练模拟器,以此作为新型训练模式的必然选择[2]。我军也有学者提出训练器材实模并用的观点,把训练装备与作战装备的配套作为训练装备发展的基本要求[3],充分说明只有把模拟训练装备与武器装备结合运用,才能确保训练与时俱进,实现模拟训练装备应用的真正价值。一是充分挖掘模拟训练装备对武器装备的桥接功能。在使用模拟训练装备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进入角色、融入情况、深入体验,找到运用实际武器装备进行作战的真实感觉,可能条件下,可采取模拟训练装备嵌入实战装备的形式,逐步缩小模拟训练与运用武器真打实抗的现实差距。二是要将模拟训练装备与武器装备结合使用。训练装备毕竟不是真实的武器装备,要验收部队的真实战备水平和训练成绩,检验武器装备的实战效能,锤炼部队的实战能力,还需要在每一训练周期的最终阶段或遂行军事任务前的一定时间内,动用必要的武器装备,进行实兵、实装、实弹、实地的演训。

3 模拟训练装备实战化应用策略

3.1树立利用模拟训练装备进行实战化对抗训练的全新理念

模拟训练装备的广泛运用,带来军事训练物质环境条件的变化,迫切需要更新训练理念,指导推动实战化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1) “主动设计预先实践”理念。模拟训练是战争预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需以前瞻的眼光透视未来战争,指导当前训练实践。改变尾随战争亦步亦趋的传统训练模式,借助先进的模拟训练装备,超前构想、主动设计未来战场,构建近似实战的环境;密切追踪作战对手发展前沿,组建神形兼备的模拟蓝军部分队,体现先进国家军队编制体制和武器装备性能及其作战思想、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立足我军现有技术条件水平,并着眼武器装备可能发展,通过模拟训练装备的有效利用,研究新战法,演练新行动,把实战化训练作为未来作战的预实践进行创新设计和超前体验,真正做到“按训练方式打仗、按打仗方式训练”。

2) “拓展空间全维对抗”理念。模拟训练装备绝不局限于对武器装备技术、战术性能及其在物理地理空间交战情境的模拟,更多的优势表现为对网络系统、电磁环境、信息领域的仿真。与其相适应,我们必须加强信息化战场环境特点的研究,瞄准信息化作战需求,综合运用各种模拟训练装备,最大限度地把信息化作战的复杂电磁、网络监测、战场感知、水文气象、核生化等情况逼真地模拟仿真出来,高度重视网电空间的训练,充分利用电子靶场和网络靶场,解决电子对抗和网络战训练中缺目标、少手段的问题,模拟真实目标进行实战化攻防演练,提高部队在多维空间的体系对抗能力。

3) “数据支撑精准评估”理念。跳出传统考评依靠手工作业、主观评判的思维模式,注重依托模拟训练装备全面收集、系统整理数据信息,对照实兵对抗与实弹效能检验结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逐级、逐项精确考核评估,确保实战化训练考评信度和效度。广泛运用战场监控系统对部队行动进行信息采集,利用模拟交战系统对打击效果进行自动评判,依托导调评估系统对行动结果进行智能评估,全方位检验部队实战能力。

3.2依托模拟训练装备推动实战化训练内容有效落实

模拟训练装备是实战化训练内容落实的有效载体。需着眼其特有功能,按照能打胜仗的目标要求,把短板弱项作为训练的重点。

1) 发挥模拟训练装备的实物仿真功能,夯实技战术基础训练。按照精准、实用、有效的要求,使用特定的操作装置和系统界面,演示使用流程,熟悉操作要领,密切岗位协同,巩固专业技能,打牢战术基础,着力解决诸如带实战背景的潜艇紧急坐滩、飞机空中停车、导弹点火发射故障等技术训练课题。

2) 发挥模拟训练装备空间仿真功能,抓好战场环境认知适应训练。推进实战化训练,需要突破传统训练的禁区,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外型模拟与空间模拟、技术模拟与战术模拟并重,着力创设与未来战争相适应的逼真环境,营造高原高寒山地、复杂陌生海域等影响作战的特殊地形天候条件,支撑对空天网络、复杂电磁、作战心理等特殊领域的研究,把在哪里打仗、打什么仗等问题搞清楚。

3) 发挥模拟训练装备分布交互仿真功能,组织联合作战训练。适应“体系对抗、无仗不联”的作战发展趋势,加大“联合因子”在实战化训练内容体系中的比重,突出组网联通、系统链路对接、系统整体防护训练。综合运用战略、战役兵棋等模拟仿真系统,采取异地同步、多级联动、虚实结合等方法,揭示联合制胜机理,着眼提高联合行动能力、深入开展联合作战训练,切实提高实战化训练的层次质量。

3.3探索基于模拟训练装备的对抗训练方法路子

推动模拟功能转化为实战效能是训练装备应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须依据作战方式的组合运用,灵活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致力于训练目的的实现。

1) 搭建“人-机”对抗环境,组织技术对抗训练。利用讨论式对抗模拟和人机对抗方式,在作战想定、技术、战术相互作用基础上,完成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使指挥员更加注重发挥先进技术的作战效能[4]。着眼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技术对抗训练需要,以科学的设计,精确的数据,逼真体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技术对抗要素,提高技术仿真性及裁评能力,尤其注重对新装备技术性能的体现、非量化因素的直观描述和无形技术对抗的模拟。切实巩固兵种专业技术对抗训练的基础性地位,克服只重视战术对抗训练、轻视技术对抗训练的倾向。注重单装效能对抗检验训练和单系统综合对抗训练,普及炮、装、工、通、化等传统兵种专业技术对抗训练,突出电磁、网络、陆航等新型作战力量和作战领域的技术对抗训练,着力提高多兵种专业技术对抗训练水平。

2) 拓展网络功能,强化指挥对抗训练。着眼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特点,充分挖掘现有网络资源,连结作战仿真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和评估裁决系统,改造升级纵贯各级首长机关、横向联通各个部门的互联互通训练网络。组织精干技术力量进行实时保障,确保各种操作指令、作战态势、干预命令、文电图像的实时、稳定传输。以异地分布指挥对抗方式为主,在统一的训练想定和导调机构组织下,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同步实施对抗演练。导演部在提供对抗双方初始态势基础上,要灵活运用计划导调与随机导调、直接导调与间接导调等方式,对偏离研练重点、违反原则规则的情况进行适当导调,防止作战节点失调、作战态势失衡。对抗双方依据计算机模拟系统提供的作战态势变化,充分发挥各自的谋略水平和指挥才能,自主分析判断、筹划决策、处置和控制协同,实现对抗双方的自主对抗。

3) 依托基地信息化设施设备,推进实兵对抗演练。依托基地信息化设施设备,设像实体战场环境,设真复杂电磁环境,设全实兵交战环境[5],推进基地由保障型、导调型向对抗型转变。根据预定作战地区和任务特点,改造地形和自然环境,利用工事、障碍和靶标完善阵地体系,充分体现未来战场特征。设置主要战略方向战略、战役态势和国内外连锁反应情况,以模拟改装方式打造神形兼备假想敌,做到练有对手、打有目标。构想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背景,以可移动导控设施模拟陆海空天情况,真假结合、隐显结合、动静结合,为部队提供逼真的对抗演练条件。以配套的训练信息系统结构对抗态势,诱导部队按实战编组进入角色、按实战部署配置兵力兵器、按作战进程组织全过程演练,巧设危局、僵局和败局,锻造部队危中求安、僵中求活、败中求胜的应对能力。

4 结 束 语

模拟训练装备实战化应用,是一个具有开拓性的研究领域,是我军军事训练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全新课题。加强模拟训练装备实战化应用问题研究,对于提高人们对模拟训练装备的认识、推进模拟训练装备在实战化训练实践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理论牵引实践,推进实战化训练落实的重要举措。应注意把握原则、更新理念,开展以信息化内容为主的对抗行动演练,探索基于实战化模拟训练装备的对抗训练方法路子,推动实战化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References)

[1]朱艾华,朱爱先.世界训练装备发展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9.

[2]张煌,傅中力,林聪榕.生理·心理·物理三位一体:美军无人作战装备训练模式解析 [J].装备学院学报,2015,26(3):6-10.

[3]韩洪亮,王文胜. 按纲施训落实部队装备保障训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13(3):30-34.

[4]胡晓峰.作战模拟术语导读[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19.

[5]王平.大力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实战化训练创新实践[N].解放军报,2014-09-09(6).

(编辑:李江涛)

Simulative Training Equipment Application in Battle-focused Training

MA Qiang1,WANG Wensheng1,CHEN Zhong2

(1. Military Training Department, Shijiazhuang Army Command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84, China;2. Training Department, Academy of Armored Forces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2, China)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imulative training equipment in combat-oriented training and illustrates value of the simulative training equipment in battle-focused applications and establishes application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operation, training, weapon and simulated training equipment, combining training concept, training content, training method and other key elements, the paper brings out some battle-focused training concepts like positive design, all-dimensional confrontation and precise assessment to extensively apply the simulated training equipment to technical, tactical and joint training.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into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battle-focused simulative training equipment like man-machine confrontation, online confrontation and actual combat training methods.

battle-focused training; simulated training; equipment application

2015-09-07

马强(1977—),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训练。

E252

2095-3828(2016)04-0108-04

A

10.3783/j.issn.2095-3828.2016.04.022

猜你喜欢

模拟训练装备
看,秦军的炫酷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模拟训练(二)
模拟训练(十一)
模拟训练(十)
新高一入学模拟训练
初三模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