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应重视概念的澄清

2016-01-04欧阳林

文教资料 2015年24期
关键词:福克纳海明威作文题

欧阳林

摘    要: 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围绕一到两个关键词展开写作。文章结合高考作文题对作文教学展开论述,提出写作教学应重视概念的澄清。

关键词: 高考作文题    写作教学    概念澄清

审视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题(2013年的除外),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要求围绕一到两个关键词展开写作。如,2015年是“智慧”,2014年是“青春”朽还是不朽,2012年是“忧与爱”,2011年是“拒绝平庸”,2010年是“绿色生活”,2009年是“品味时尚”,2008年是“好奇心”……

不仅江苏省作文题如此,其他省份历年高考作文题也有不少有这个特点。如上海卷2003年以“杂”为话题,2004年以“忙”为话题,是直接以一个概念作为写作的话题。2012年和2014年是要求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材料分别是: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2012年)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2014年)

2012年实际是围绕“心灵的微光”写作,2014年是围绕“自由”和“不自由”写作。

从以上作文题看,阐释清楚相关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当然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其他的所谓新材料作文题,大都会有关键词,阐释清楚相关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理解材料、审清题意的前提和基础。

从作文命题的形式来看,许多作文题就是要求围绕概念进行写作,因此,澄清概念应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目前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来看,澄清概念更应是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5年高考阅卷结束后,作文阅卷专家组在报纸[1]上发文说:

如今的高考作文中鲜见实实在在的“分析”,仿佛“中心论点”一旦确立,就万事大吉,无须再析理明理。譬如今年谈“智慧”,许多作文开宗明义:智慧是个好东西,是一种人生佳境……他们将“智慧好”视为一种公理,毋庸论证,结果是“颂歌”一唱到底:智慧好,智慧好,智慧就是好,好得不得了……

为了写满800余字,这类“议论性文章”使出了两种“绝招”。一是拼命举例:周国平如何,汪国真如何,王国维如何,连本“三国志”;另一手是大量引用名人警句:林徽因如是说,林清玄如是说,林语堂如是说,林林总总,就是没有“我”如是说。

学生写议论文不会分析,是最大的问题。体现在2015年的高考作文中,就是讲不清楚智慧是什么,只是简单地重复智慧好,讲智慧的作用,或者是堆砌名人名言。还有的是错误地理解智慧,将智慧完全等同于经验,或者是其他东西。

为什么学生不会分析?为什么学生对智慧会理解错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会阐释概念。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的核心实际就是要讲清楚“智慧”是什么,但一些学生不知道应该阐释“智慧”,也不会阐释“智慧”这个概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转移话题,偏离题意。如,说坚守是一种智慧,下面就大谈坚守,不讲智慧;说智慧在于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下面就只谈失败如何是成功之母,不讲与智慧有何关系。学生不明白应该围绕“智慧”这个概念写。

一种情况,硬贴标签,似是而非。如,智慧是钢铁般的坚韧,是性命相交的忠诚。为什么“钢铁般的坚韧”、“性命相交的忠诚”是智慧?讲不出道理。

一种情况,只讲现象,不析内涵。如,智慧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的四大发明,等等。“万有引力”、“相对论”、“杂交水稻”、“四大发明”是智慧的结果,到底智慧如何呈现出来的?没有分析。

一种情况,只谈作用,不讲原因。如,智慧可以让生活更精彩,智慧有助于成功。智慧为什么可以让生活更精彩?为什么有助于成功?没有分析。

以上四种情况,原因都可归结到学生不会阐释概念。

阐释概念最一般的方法是下定义。一般理解的定义是概念的“词典义”,但这个词典义在写作中实际意义不大。一是因为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词典义背下来;二是词典义是从个体到一般,经过抽象概括之后,具有普遍意义的定义,写作是要写出个性化的东西,不是将词典义呈现给读者。词典义的价值在于,它是该概念要遵循的基本义,如“智慧”的词典义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2]。你对概念的所有解释都不能违背这个基本义。

在写作中,澄清概念最常用的方法是化抽象为具体,通过事例阐释。也就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一个词的语义,可以帮助避免空洞、抽象和夸夸其谈。真理是具体的,具体问题必须在它的具体语境中分析”[3]。给出具体的事例便是为概念找到一个具体语境,如果脱离语境理解概念则会造成错误。

请看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1947年,福克纳被要求评价最重要的美国作家,提到海明威时,他竟说“海明威没勇气,从没用一条腿爬出来过,从没使用过一个得逼着读者查字典看用法对不对的词”,海明威知道后大发雷霆。海明威以硬汉形象立于文坛,“缺少勇气”可能是他最不能接受的评价,海明威让他的一位将军朋友出面为他的勇气作证,这位将军写了三页纸的长信来证明海明威当战地记者时是多么英勇无畏。

海明威和福克纳因此交恶。海明威也针锋相对地攻击福克纳,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只要我活着一天,福克纳就得喝了酒才能为得到诺贝尔奖而高兴。”

海明威和福克纳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却因为“勇气”的事产生了矛盾,为什么?因为两人对“勇气”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同,福克纳所说“勇气”是指海明威的文学创作,“没有勇气”是指创作天地狭窄,没勇气去摆脱。海明威认为的勇气是面对苦难和困境勇敢无畏。海明威未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福克纳所说的话,而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驳,犯了错误,并不明智。

因此,澄清概念,我们应指导学生寻找事例,在具体语境中阐释概念,而不是脱离语境,空谈其内涵。当然,运用事例澄清概念不能只是叙述故事,需要结合事例分析其内涵。

比如2015年的高考题,我们首先想智慧的内涵好吗?恐怕不太好,因为一般不会把智慧的词典义背下来。而且,我们一般会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智慧的,什么样的事是智慧的,而一时说不清什么是智慧。这时,就从外延入手,找出我们认为智慧的人,做了什么样智慧的事。学生大都可以做到。然后,结合事例再分析这种特定情境下智慧的内涵,即这个人的智慧是什么,怎么表现出来的。

举例来说,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智慧的,接着就要问: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他是智慧的呢?我们可以举出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许多故事。再问:这些只是事情啊,怎么这些事就能表现出诸葛亮是智慧的呢?好,我们以空城讲为例分析,诸葛亮知道,他的对手司马懿非常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用兵一向谨慎,每一步都会计算好,平生不会用险。因此,诸葛亮吃准了司马懿的心理,当自己大开城门迎接魏国大军时,多疑的司马懿一定会怀疑有诈,害怕有埋伏,不敢进城而退兵。而诸葛亮无兵可用,逃也逃不掉,只能用此险着。知己知彼,根据对方心理采取恰当的措施,这才是智慧之所在。如果只说“他用自己的智慧使不足两千的士兵吓退了十万大军,他用自己的智慧使自身不伤一分一毫,他用智慧绘就了一幅胜利之景”,那么有何意义?空城,只不过是智慧的外在表现。我们知道其妙,更要知道其妙在何处,而写作文就是将妙在何处写出来给读者看。

诸葛亮的智慧是知己知彼,根据对方心理采取恰当措施。其他人的智慧则有其他内涵。

例如《“倔”和“笨”的力量》一文,写到复旦中文系主任朱东润先生和历史学家江衍振先生,一个是“倔”,“至少要三年”;一个是“笨”,十多年的时间,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二人的共同特点是“慢”,智慧在哪里?如文中所说:“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也就是说,二人的智慧在于“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在于摒弃市场利润的诱惑扎扎实实地做学问,在于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做出流传后世的精品而非平庸之作。这正是生命的大智慧。

不同人的智慧,其内涵不同。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给概念下不同的定义,因为“定义的目的,最根本的,是能描述在语境中的概念含义和运用范围”[4],这样方能真正理解概念。通过以上事例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个定义,但是脱离了上述具体事例的分析,这样的概括无疑是空洞和抽象的。

而且,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要将这种各自不同的智慧内涵揭示出来,方能给人以启发。所谓启发,便是让人自然产生一种感悟,明白要想获得智慧,应该怎样去做。说教是直接告诉读者应该怎样去做;空洞的说教,则是只说智慧好,智慧有怎样的作用,但说不出智慧究竟是什么,到底怎样好。

若写记叙文,则需要通过人物具体的行为将智慧表现出来,而不能只是呈现智慧的结果。

例如,《农的智慧》一文这样写:

你不妨先走在村道上,阳光掉进这座静静的小村,每个来往的村人都带着安详的笑,你看那条静静躺在道路右侧的渠。它之所以这样安静地镶嵌在这幅村画里,除了美观大方这一特质,还方便了渠后棚里探头饮水的猪牛。人、景、畜就这样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自是一种智慧。

写村中的一条水渠,怎么能表现出农的智慧?修这条渠有难度吗?有什么妙处吗?都江堰的建造体现了李冰父子的智慧,因为这项水利工程巧妙地通过宝瓶口、分水堰、飞沙堰三部分,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其中一条水引入成都平原,既分洪减灾,又引水灌田,化害为利。村中的水渠只是方便了饮水的猪牛,未看出其妙在何处。“人、景、畜就这样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体现的是谁的智慧?是修渠人吗?不知道。

此文还写了农人种稻,亦在田里养鱼,收集的牛粪将田鱼养得肥美,也让种稻的土壤渗入丰厚的营养……写农妇腌制酱肉,腌制土鸡蛋,酿造杨梅酒,这些行为应该蕴含着智慧的成分,但更可能是继承前人的经验,怎么能体现出现在农人和农妇的智慧?

因此,此文写智慧是失败的。

怎么写记叙文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智慧的特性,即,智慧是人们面对困境、苦难或任务时表现出的一种思维特质,有了它,可以比较好地克服困难或解决问题。因此,写记叙文则要通过情节展开表现人们如何克服困难或解决问题。如果未能表现出这一特点,就没有写出智慧的内涵。

阅卷组专家说,高三学子写关于“智慧”的记叙文,是不可能将笔墨投向为多娇江山竞折腰的“风流人物”的,欢迎考生写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小智慧”[5]。

如《王大爷的早餐店》一文,写小区里一位卖早餐的老人。老人多年来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全心全意为邻居们服务。后来忽然点出这位老汉早已失去老伴,贫寒又孤寂。他没有消沉,而是用精心制作早餐“团结”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质朴真情,他活得有滋有味了。这种“圆通”和“豁达”正是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体现出的人生智慧。

《修马桶》一文写一家三口面对漏水的马桶,先是母亲无可奈何,然后“我”用物理上学到的知识暂时解决了问题,三是父亲放入一块砖的办法,更加高明,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写出了解决生活中困难的小智慧。此文得到了比较高的分数。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逻辑形式包含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其他思维形态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因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6]。我们常常说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分析,不会议论,写作偏离题意,与学生不会澄清概念有重要关系。没有清晰明确的概念,思维注定模糊混乱。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澄清概念都是必需的。因此,我们应重视澄清概念教学,加强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4]扬子晚报,2015-6-25(第B02版).

[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第5版第1759页.

[3]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4.

[5]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7.

[6]程树铭,主编.逻辑学.科学出版社出版,2014:11.

猜你喜欢

福克纳海明威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没见到他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威廉·福克纳的《熊》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