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孵化出航运细分市场的“小巨人”
—— 访全国中小航运企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孙丕胜

2016-01-02史婧力

中国船检 2016年7期
关键词:航运规模企业

本刊记者 史婧力

记 者:我国的中小航运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看待这一群体的规模和竞争力?

孙丕胜:中国中小航运企业拥有数量庞大的船队,但除少数已成长为规模以上的企业外,仍有大量企业存在长期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的特点。目前,从拥有的运河、沿江、沿海和远洋运输船队数量上看,我国的中小航运企业占到总量的90%以上,达到上百万艘的规模。仅联盟发起省份江、浙、沪、皖、鲁的船东目前所控制的船队数量就高达十几万艘。这个体量相当之大,但经营管理分散在几十万家中小企业(含居民)手中,平均到每家企业的船队规模自然不大。航运产业是重资产的周期性行业,也是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规模大小,本身就是衡量企业成本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散的航运资源缺少规模效应,同时又导致具体航运企业在规模成本、技术进步、安全管理、绿色航运等方面投入小,竞争实力就相对弱。

航运业的发展规模和结构只有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数量和结构形成动态以及良性的比例,才是健康的。对于多大的体量,多大的规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的船队规模。今天,我国正从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经济社会向消费型经济社会转型,需要一个适应消费性转型的船队规模和结构。但是由于航运产业的周期性和滞后性,今天的中小航运企业尚未完成与时俱进的过程,遇到一些困难,未来逐渐要经历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去产能的过程,我认为,虽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企业要在竞争中经历考验,但总要超越自我,才能重生。我们的产业在淘汰掉落后产能后,竞争力一定会升级。

记 者:制约中小航运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孙丕胜:中小航运企业所面临的困境由行业特殊规律、历史原因、企业自身和外部原因交织在一起组成。

从行业特殊规律角度看,我认为航运有两个不等式,一是“航运业单位时间内的投入远远大于产出”,这使得航运业从投资的角度看是个投资回报周期长的产业;二是“航运繁荣周期时间远远小于航运低增长周期的时间”。在过去一轮繁荣周期,国际航运市场的繁荣叠加单位时间内的船舶投资金额大,并且各种金融工具加杠杆。行业进入“超级”不等式。不过,这是全球船东都面临的一个挑战,并非我国中小航运企业独有。

从我国中小航运企业的发展史看,二战前,中国航运业经历了晚清以来近百年战争动荡,民族航运企业在数量规模和经验方面都较国际同行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航运人才、船队、技术极其匮乏,而同时期的欧洲航运强国,如希腊、丹麦却保持了航运实践的连续性,完成了最初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因此历史上看,我国中小航运企业先天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完善的航运产业布局,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航运体系。而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小航运企业体系大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孵化出来,大部分依赖社会资源而轻专业化的企业虽完成了财富积累,但创新能力不足,之后又陷入了温饱主义和多元化的陷阱,在航运专业化领域的进步不足。2003年后伴随着中国快速迈进工业化,贸易运输需求井喷而带动的航运繁荣期,吸引进场的大批投资型民营船东,这些船东有不少走上了市场机会主义路线,但缺乏主动的专业化道路的意识,这就是历史和内部原因。

部分习惯了依赖性与机会主义的航运企业,往往将竞争演变成对客户和价格的恶性竞争。因此,企业耽误了宝贵的成长机遇,没有将积累的财富转化为成熟的企业管理能力和驾驭风险的能力,这些因素遭遇全球经济困难、融资难、税费高等外部压力,导致了中小航运市场船舶停航、企业运转不灵、老板跑路的新闻时有发生的窘境。

记 者:如何看待中小航运企业的规模效益与服务的转型升级?

孙丕胜:规模经济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帮助,但是对于中小航运企业,不能陷入盲目追求规模而矫枉过正的极端。规模经济不是简单数量的叠加,小舢板连接在一起也不能变成航空母舰。服务转型要面向实体企业的贸易流、贸易新内涵的变化,同时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提高产业的运转效率。

记 者:全国中小航运企业联盟刚刚成立,请您介绍一下“联盟”建立的背景以及“联盟”的未来定位?

孙丕胜:“联盟”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牵头,5家协会发起,江、浙、沪、皖、鲁四省一市的11家港航交通协(商)会作为创始成员,历时188天,经历张家港、六安、枣庄三次预备会议和紧张的调研和筹备,为了解决航运企业信息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难题,对引导行业维权、自律、有序竞争、合作共赢、联动发展,于2016年7月9日在上海宣布成立的。截止成立日,联盟的船东企业会员数量已达395家,新申请加入的信息在不断更新。据不完全统计,“联盟”会员单位控制船队规模达上万艘,涵盖杂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油船、驳船和清洁能源动力船等。

“全国中小航运企业联盟”在汇聚各界智慧和力量,符合绿色、共享、创新、集约化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目标鲜明的服务“中小航运企业”群体的,拥有跨地区、跨船型、跨界的矩阵式服务体系的创新的企业合作对话机制和非盈利性共享联盟平台。

记 者: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成立的全国中小航运企业联盟,将如何帮助中小航运企业应对挑战?

孙丕胜:在筹备的近半年多时间里,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货还是那么多, 船还是那么多,建立联盟,难道会变出更多的货运需求还是会减少船队,如果不能,那联盟的意义在哪里?”初听,似乎有理,细想又不免心生疑惑。我只举一个例子来回答:自然科学里,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原子组成的,可石墨是最软的矿物质之一, 金刚石却号称硬度之王。碳原子并没有变,引起软硬天壤之别的原因,是压力引起的结构变化。元素不变,结构的变化同样可以引起质变。小、散、数量众多的中国中小航运企业,尽管大部分创始人能够有利润运营,但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是事实,软弱如石墨。我们今天遭遇了“超级航运萧条不等式”的时代,这种时代压力,我认为恰是中小航运企业该抓住的,从默默无闻的“石墨”转型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刚石”的恰当时机。

失衡的市场,商业关系复杂而吊诡,实际的结构调整不是听了励志的石墨变金刚石的寓言故事就能马上完成的。“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成立联盟, 我们一定有秘密武器。科技在进步,就有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我们在中小航运企业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了牢固的抓手和科学的表达。我们的秘密武器第一是科技。联盟成立在上海,就如上海交通委副主任张林指出的,上海已经凭借其独特的经济地位和创新精神成为全球航运要素配置的首选地。上海集聚了丰富的航运要素,如全国领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繁荣发达的金融中心带来的高质量人才和融资渠道,有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和国际化前沿信息,拥有众多的资源配置机制,如证券交易市场、保险交易市场、衍生品交易市场、丰富的航运投融资、纠纷解决、检验机构、国际专业机构、标准制定机构、国际论坛、智库的前沿思想等,将这些要素跨界与全国的中小航运企业市场相结合,创新地享受丰富优质的航运要素的溢出效应,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之二。

记 者:将好的想法落地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请具体介绍一下。

孙丕胜:今后,全国中小航运企业联盟将逐渐完善一个大数据云平台,八大服务模块:政策咨询、法律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技术服务、商务服务、风险管理以及评价体系等,来构成联盟云平台和协会企业共同参与的矩阵式服务结构。成立之初,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我们已经跟“金马云航运大数据网络平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联盟平台的航运大数据和云计算功能,加快信息化进程。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也跟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服务方面,跟中国重汽集团船用发动机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其他的功能,还要通过联盟的发展壮大来逐渐完善。

具体来说,以燃油、润滑油以及船上零件等的采购为例,传统做法是各家船东都有自己的加油计划和供应商,加油要么太多,要么太少,在装货量、加油数量和加油价格上纠结的事情天天发生。未来我们的计划是让加入联盟的成员将采购的频率、规模、时间节点、地点、品种等数据上报联盟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 完全可以预测出一个优化的加油计划。即通过大数据计算出波峰和波谷,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加油港口做仓储和加油服务,科学规划船队的加油计划,能够大大提高成员企业的加油效率。类似的模式,欧洲的中小船东经常采取第三方管理的模式,做价值分享。

再以中小船东最为头疼的融资问题为例,我们做过一个调研,现在中小航运企业有相当比例缺少运营资金,而有的细分市场企业利润率还不错,但是缺少投资人的关注和支持,这往往是金融机构与航运产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联盟正在开展一个中小航运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课题研究,在对成员企业大量实际经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运营数据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大数据分析算法,动态评价和审核贷款和开发多元化的融资工具,让中小航运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起有评价标准的对话机制,丰富融资的内涵,实现产业和金融的健康良性成长。联盟企业在逐渐规划化、专业化的体系内运转,提高透明度和专业化,可以大大提高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对目标航运企业的信任和降低评估成本,在联盟航运大数据和透明化、专业化的良好条件下,不排除今后我们根据市场需要,联合会员单位成立中小航运产业投资基金,或者成立专业的航运券商、信托公司、商业银行等等, 孵化出各种服务联盟的专业商业机构。

记 者:如此看来,“联盟”在助力中小航运企业可持续发展上的确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那么,相应地,中小航运企业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发展目标?

孙丕胜:中小航运企业在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支持多元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维护国家经济独立安全领域发挥着独特的攸关作用,我认为这是中小航运企业的历史定位。面向未来,我认为中小航运企业谈走出困境不是目的,那样往往容易陷入又一个平庸化的陷阱。我们今天在努力做的,不仅是让中小航运企业健康地走出困境,更要坚持特色,善于合作,勇于卓越,孵化出航运业的“小巨人”。这不仅需要找到航运企业困难的原因和企业的意愿,找到最大公约数,还要聚集智慧和力量,找到中小航运企业的最小公倍数。通过“联盟”,孵化出航运细分市场的一个个“小巨人”。希望中小航运企业借“联盟”成立的东风,寻风而起,御风翱翔,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和人类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航运规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