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2015-12-31刘成江

四川畜牧兽医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况公猪后备

刘成江

(四川省南部县大坪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南部 637300)

1 选留优良母猪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前提

根据市场和实际生产需要,饲养条件差的农村可选择长本、大本等二元母猪生产商品肉猪。销往大中城市的猪,宜选择外二元母猪生产优质(DLY)肉猪。选择的后备母猪,体型应符合品种特征,发育良好,背部平直或微倾,腹部大而松弛,腹部过小的母猪繁殖力较差。奶头排列整齐均匀,一般在6对以上,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等。外阴部大小适中、下垂。

2 重视母猪后备期的饲养管理

2.1 后备母猪的管理 饲养管理状况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必须使后备母猪在尽可能好的膘情下开始它的第一次妊娠。配种前小母猪应群养,单独圈养或拴养的小母猪比群养小母猪较晚达到初情期,每圈饲养密度应在3~4头为宜。适当的营养能使后备母猪较早达到初情期。提早初情期的方法有3点:将育成母猪转移到一个新的圈舍;在陌生的环境中与陌生的育成母猪混养;使其接触成年公猪。

2.2 后备母猪的营养搭配 研究表明,含15%粗蛋白和0.7%氨基酸的日粮即可满足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日粮至少应含0.95%的钙和0.80%的磷。后备母猪通常在60kg体重时进行再选种,选留的母猪应喂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提供足够水平的蛋白质,确保体重增长而不是过快增长。正常饲喂的后备母猪日采食量一般为2.3~2.5kg。选种和配种期间的后备母猪应获得约35MJ/d的能量,在准备与公猪配种前2~3周一定要保证自由采食量不低于3kg/d。交配后72h内饲料采食量要少于2.5kg/d。超重和过肥的母猪会比饲养恰当的母猪遇到更多的异常繁殖力问题。应根据猪舍状况和配种时母猪的体况来调整营养标准及饲喂量,使后备母猪体况达到最佳效果。

3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对空怀母猪一般采用短期优饲、促进发情排卵的饲养方法:母猪在离乳前3d开始减料饲养,第 1d 减至 2.5kg/d,第 2~3d 减至 2.2~2kg/d,离乳后前1~2d减至1.8kg/d以下,使母猪尽快干乳。此后加料饲养,日喂量加至2.5~4.0kg,至母猪再配种日止,这样可促进离乳母猪发情、提高排卵数量及质量。但是,对哺乳后期体况不好的母猪,特别是泌乳力高,在哺乳期减重很多的母猪,离乳前后可少减料或不减料,干乳后及时增加喂料量,使其尽快恢复体况,及时发情配种。过肥的母猪贪睡贪吃,内分泌紊乱,发情不正常,离乳前后都要少喂料,离乳后不宜采用短期优饲方法,要加强运动,使其恢复到适度体况,及时发情配种。

4 适时配种

杂种后备母猪配种一般在8月龄,第3次发情后,母猪从有明显发情表现到排卵的间隔一般为 24~36 h,排卵时间平均为 2~7 h,因此发情后8~12h开始初配,间隔12 h进行复配,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发情不明显的母猪有必要进行二次复配。根据配种实践,最佳适配期为:母猪从表现兴奋不安转为发呆、接受爬跨、压背呈静立状态,阴户由红肿到起皱,颜色由潮红变成淡红或紫红,粘液由稀薄转为粘稠。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10d内发情,妊娠后期的母猪要控制饲喂量,保持中等体况以便提高其产仔数。

5 选择种公猪,提高精液质量

种公猪要求品种特征明显,体质结实,中等膘度,四肢稳健,性欲旺盛。公猪每天应运动2次,上下午各1次,并配制营养全面、均衡的公猪饲料,饲料体积不能过大。配种强度要适当,2~4岁成年公猪每1d可配1~2次,每周休息1~2d。

6 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应避免妊娠母猪发生过强应激,严禁饲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做好防寒降温工作。小群或单栏饲养,应防止挤斗引起机械性流产。控制饲喂量,一般在妊娠后30 d内饲喂量为1.6~1.8 kg/d,30 ~60 d为 2.1~2.3 kg/d,60~108 d 为2.5~2.8 kg/d,最后7d逐渐减少,减至1.2kg/d为止。饲料中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尤其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钙、磷等。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可达10%~12%。对于个别偏瘦、偏肥的母猪应适当加、减料,使妊娠母猪保持中等偏上膘度。平时要做好防疫消毒工作,及时消除体内外寄生虫。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较多,在生产中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减少疾病发生,提高母猪繁殖率。对初胎母猪要进行乳房按摩,刷拭猪体,使其分娩接产时不致惊恐,以及待仔猪出生后能顺利哺乳及固定乳头。

7 做好接产工作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在分娩前,要对栏舍、猪体进行清洗、消毒。分娩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兽医动作要迅速、及时,若有难产,通常用催产素肌肉注射。若30min后仍未产出,则要进行人工助产,助产人员一定要按操作规程做好各项助产工作。

母猪产后应少喂饲料,同时连续3~5d适当补加食盐、麦麸,1周内喂料量不宜增加太快,2周后开始正常饲喂。应注意检查哺乳母猪的乳房,对发生乳房炎的母猪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应按照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配制全价日粮,认真控制饲料质量,特别要注意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泌乳期母猪可不限量饲喂,最好喂湿料或颗粒料,一般每1d喂3~4次,同时给予充足饮水。在泌乳期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母猪便秘,以防影响乳汁质量,甚至造成仔猪下痢。

8 猪群保健

8.1 消毒 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消除存活在猪体表的病原体的最佳办法。消毒前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以使消毒更彻底有效,每周对所有猪舍进行2次带猪全面消毒。

8.2 驱虫 后备种猪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后方可转入生产群内使用。经产母猪断奶后,在配种前应驱虫一次。断奶仔猪转入保育后,饲喂拌有2ppm有效成分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粉剂的饲料,连喂一周,连续2次饲喂,每次间隔7~10d。

8.3 免疫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2周免疫接种猪瘟疫苗一次;在配种前2~3周免疫接种细小病毒疫苗一次;春季接种日本乙型脑炎。母猪分娩后3~4周之间免疫接种猪瘟疫苗一次;分娩后2~3周免疫接种伪狂犬疫苗一次;分娩后3周免疫接种细小病毒疫苗一次,以后每年至少免疫接种一次。

9 及时淘汰劣质母猪

对用药物催情无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猪应该及时淘汰。母猪9~10胎时产仔数降低,带仔性能明显偏差,这时应及时淘汰母猪。

猜你喜欢

体况公猪后备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
体况评分在奶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