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

2015-12-29李娟,李晓端,韩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氨氯地平高血压

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

李娟李晓端韩萍马宝玉张勇

(汉口医院药剂科,湖北武汉420012)

摘要〔〕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门诊或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予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予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钾、血清胱抑素(Cys-C)和血尿酸(U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压达标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血压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血压昼夜节律上升(P<0.05),对照组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血压昼夜节律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血压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夜间舒张压(nDBP)、血压昼夜节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降压谷峰比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舒张压降压谷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钾、Cys-C、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钾、Cys-C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钾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ys-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均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干咳等症状,但轻微处理后恢复正常,不影响治疗,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均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但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能更好地改善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佳。

关键词〔〕高血压;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氢氯噻嗪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李晓端(1986-),男,药师,主要从事药剂科方面的研究。

第一作者:李娟(1971-),女,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剂科方面的研究。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几种中的1种或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组成为固定低剂量的复方降压制剂。研究表明〔2〕,选用2种或者2种以上的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本研究选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门诊或者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5例,年龄>60岁,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持续或者3次非同日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且所有患者正在接受降压治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重症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个月内有新发脑出血、恶性肿瘤、糖尿病、痛风及对本研究药物有禁忌者。所有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94例,女31例;年龄61~79〔平均(69.8±4.7)〕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压情况及各项生化检查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药物选择:培哚普利片(规格:4 mg/片,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4053),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5 mg/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224),氢氯噻嗪片(规格25 mg/片,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p7020788)。观察组予清晨4 mg/d培哚普利片,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空腹口服,1次/d;对照组予清晨4 mg/d培哚普利片+12.5 mg/d氢氯噻嗪片,饭前口服,1次/d,连续治疗8 w,每周至少监测1次血压。如果治疗4 w后血压<150/90 mmHg,则继续原方案进行治疗至研究结束,反之则培哚普利剂量加倍。研究期间禁止服用其他可影响血压的药物。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 ± s)

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血尿酸

1.3观察指标一般资料:入组时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入组时血压及、是否吸烟(每天吸烟1支以上,连续吸烟1年及以上,则定义为吸烟)等;分别于入组次日及治疗8 w后搜集清晨空腹实验指标:包括血钾、血清胱抑素(Cys-C)、UA等(应用HITACHI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ys-C,采用酶法测定UA)。

动态血压监测:所有研究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美国welchallyn6100全自动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护仪。设置白昼时间(6∶00~22∶00)30 min测1次血压,夜间时间(22∶00~次日6∶00)每60 min测1次血压。计算机自动记录每次测得血压值,并自动统计记录24 h平均SBP(24 h SBP)和24 h DBP、白昼平均SBP(dSBP)和dDBP、夜间平均SBP(nSBP)和nDBP;根据所记录的参数计算血压昼夜节律、降压谷峰比等。血压昼夜节律以夜间血压下降率表示。降压谷峰比(T/P)以服药后2~6 h以内每小时平均降压的最大值定义为P(峰效应),取24 h中的最后2 h血压下降均值为T(谷效应),计算每个患者的T/P值之后算平均值。动态血压平滑指数(SI)指全天24 h每小时血压的变化均值及其标准差的比。以动态血压监测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为达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对比观察组血压达标比率为93.55%(58/62),高于对照组的80.95%(51/63)(χ2=4.442,P=0.03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压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血压昼夜节律上升(P<0.05);对照组dDBP、血压昼夜节律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血压值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nDBP、血压昼夜节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 s)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两组患者降压谷峰比对比观察组SBP T/P〔(67.26±6.37)%〕大于对照组〔(59.63±6.15)%〕(P<0.05),DBP T/P〔(57.49±7.28)%,(53.24±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血钾、Cys-C、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钾、Cys-C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钾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ys-C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对比 ± s)

2.4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患者因为不良反应退出,两组均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干咳等症状,但轻微处理后恢复正常,不影响治疗,观察组头昏1例,头痛1例,干咳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对照组头昏2例,头痛2例,干咳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748)。

3讨论

基于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检查手段,能够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反之,不能发现导致血压升高的确切病因,则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80%~95%〔3,4〕。原发性高血压是一个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造成的,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其中老年人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比率较高,可以造成靶器官的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5〕,是导致老年人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6〕。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则更易发生或者加重靶器官的损害。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疾病负担。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重要环节是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提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降压的效果更好。曹萍等〔7〕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后,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血浆视黄醛结合蛋白水平,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以外的保护心血管作用。骆琼等〔8〕研究发现,培哚普利与氨氯地平或者氢氯噻嗪联合,均可提高老年患者的血压平滑指数,从而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稳定降压,降低血压变异性。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效果明显,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平稳、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及可靠的药物〔9〕。利尿剂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基本推荐用药〔10〕,其中氢氯噻嗪属噻嗪类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其疗效肯定,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1〕。有研究表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与靶器官损害相关〔12〕。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对比,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不仅降压的效果更好,且能更好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

Cys-C 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经肾小球滤过并在近曲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因此血液中的Cys-C浓度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影响,血清Cys-C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有关,能够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本研究提示,与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对比,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佳。从安全性分析,两组的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无差异。

综上所述,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可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有意义,但由于本研究观察样本量小,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4参考文献

1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13.

2Greathouse MK,Weir MR.The role of ARBs alone or with HCTZ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complications〔J〕.Postgrad Med,2012;124(2):40-52.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尹海平.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688-9.

5李鸿飞.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6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8):926-7.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76-82.

7曹萍,沈丹,钟亚,等.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和视黄醛结合蛋白4含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7):702-4.

8骆琼,马丽,潘云红,等.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4;13(4):354-7.

9马建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40-1.

10李玉琴,李娜,陈轶楠.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48-50.

11陈鲁原.噻嗪类利尿剂在联合降压治疗中的地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2):116-9.

12邢文,何春玲,王安才.培哚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3;12(4):297-9.

〔2014-10-19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氨氯地平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氨氯地平引起嗅觉和味觉丧失一例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浅析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用于高血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