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壁庄水库水质分析及保护对策

2015-12-26周恩华狄志恩

河北水利 2015年6期
关键词:水质评价饮用水供水

周恩华 狄志恩

目前黄壁庄水库供水以农业灌溉为主,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实施后,作为下游重要输水通道的石津渠将以城市供水为主,春灌期间兼顾农业用水输送,农业、饮用水叠加,对水库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黄壁庄水库水质为例,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为将来主客水融合渠道后,监测水质是否达到饮用水标准提供了借鉴依据。

1. 水库基本概况

黄壁庄水库是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重要的控制性大 (I)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12.1亿m3,与上游的岗南水库联合运用,控制流域面积23400km2,占滹沱河流域面积的95%。水库以防洪为主,担负着工农业等用水任务。水库现有农业供水3条渠道为:石津渠、灵正渠、计三渠,年用水量约3.6亿m3。工业供水年均用水量约2300万m3左右。生活及环境用水年均用水量约3000 万 m3。

2. 水库水质状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 量 标 准 》(GB3838-2002), 对 水 库2004~2013年7月区间水质以北京供水为节点的各项指标与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见表。

3. 水质分析及评价

3.1 水质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是水库水质良好,常年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库在向北京供水之前,略超出Ⅱ类标准。2008年向北京供水后,水质中各单因子一直在Ⅱ类之内甚至有时能达到Ⅰ类水标准。二是水库含氨氮、汞、镉长年在国家标准之内。三是水质中硫酸盐、高猛酸盐指数、氟化物等指标均较向北京供水前有所下降。四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指数较供水前有所增高。

3.2 单因子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水库水质评价选取质量标准中总磷的含量这一单因子作为水库水质评价。通过比较发现,水库总磷有个别年份超出类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2004~2013年总磷含量的总趋势是逐渐降低的,到2008年,总磷含量基本低于类水质的标准,甚至2009、2010年的年份甚至接近零,所以水库水质单因子评级还是比较优良的。

3.3 丰、平、枯水期水质评价

通过近年水库水质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水库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水质有微小的变化。

丰水期水质评价:水库蓄水期在每年的3、4月份,蓄水后,淹没农田等人类活动频繁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因这个时期水库蓄水期较短,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还在大量向水库释放,造成丰水期水库氮、磷含量略高。随着水库蓄、泄频率的增加,这一影响逐渐减少。

平水期水质评价:水库上游来水渠道是滹沱河,在入库流量中含有大量的水植物及其他水生物,当具备合适的生长条件时容易滋生蔓延水植物。虽然水植物对水质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还是会影响水质。

枯水期水质评价:水库这个时期来水少,没有其他污染和来水的影响,水质基本变化不大,一般为Ⅱ类水甚至能达到Ⅰ类水的标准。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库水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及评价,水库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水库2004年~2013年7月水质监测结果

4. 水资源保护对策

4.1 实行封闭管理

水库担负着省会及十几个沿线市县的生活供水任务,水资源应予得到彻底的保护。为保护水库水质,建议应以水库集水区域为中心,设立水源保护区,实行全封闭管理。

4.2 严格控制入库水污染

随着公众对水质、水环境要求不断提高,水库作为省会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越来越受到重视,应借助相关执法部门的力量,加强和规范流域内入库排污口的管理,在水库水源保护区坚决禁止兴建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兴建其他污染较轻的项目,其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一律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报环保部门批准,切实落实“三同时”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使水库水质达到Ⅰ类标准。

4.3 加大执法力度

应组织人员对水库周边无序排放各污染源进行巡查,加大周边整治与清理力度,深入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增加重大节点巡查频次,对不法行为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和打击违反水事行为。

4.4 加强水库全流域环境污染背景调查监测

对加强全流域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监测水库上游、周边地区的土壤、水体沉积物、大气降水、水植物等对水质的影响。加强水库天然水背景监测,系统掌握全流域的环境状况,更好的研究水库水质变化趋势。

猜你喜欢

水质评价饮用水供水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浞河浮游藻类的调查研究与水质评价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滻灞河水质评价方法研究
1927—1937年南京城市饮用水问题及其治理
基于概率统计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质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以拉萨河水质评价为例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副产物的形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