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居住房深度设计探索

2015-12-25吴能军郭杨青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住房建筑

吴能军,郭杨青

(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居住房深度设计探索

吴能军,郭杨青

(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农村居住房设计水平提高,可以提升农民自建房档次,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也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品位低、土地浪费、忽视节能环保等问题。探索农村居住房的设计原理对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巨大且意义深远。本文从设计背景和影响因素、设计实践和创造、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对这些优秀方案进行总结和归纳,来探索农居住房设计的原理。

农村住房设计;设计背景;设计方案创作

0 引言

在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舟山市新城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浙江省“新区、新居、新风情”农居住宅设计方案竞赛中,有许多优秀的设计方案产生。该文从几个方面对这些优秀方案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设计背景和影响因素

任何住房的设计都离不开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地理环境,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外在条件,才能使住房设计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宜居,更加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建设美好乡村。

1.1 海洋文化

舟山地处东海海岛,千百年来,大海孕育了当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种类颇多的海洋文化。这些海洋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舟山锣鼓、舟山剪纸、跳蚤舞等民间艺术名扬四海,而以绳网和绳结制作、传统水产品加工、渔民画、渔歌号子等为代表的“传统渔家技能”也是舟山祖先一代代凝聚而成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荟萃。

舟山是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具有海洋特色的“渔港景”,孕育了内涵丰富的舟山海洋文化。她不仅是舟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且是中国灿烂的文化宝库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舟山海洋文化渗透到舟山的每一寸土地中。

舟山人民在渔业生产中培养了宽广的胸怀,英勇无畏的精神,形成了“古朴、粗犷”的生产、生活、礼仪、岁时、游艺等习俗,产生了以“舟山锣鼓”和“舟山渔民号子”为代表的具有舟山海洋文化特征的海洋艺术,海洋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

1.2 地理环境特点

舟山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整个群岛季风显著,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左右,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四季分明,夏季较长,相比浙江内陆凉爽,冬季气温不低。海风较大,雨水充沛。其太阳能、海风等要充分利用。

1.3 当地传统的建筑风貌

舟山民居建筑风格是依据徽派建筑向江南海岛演变的特性,结合海岛石头房的建筑特点,充分考虑海洋文化特色的建筑语言,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建筑样式。建筑形象应处处透着古朴、生动的气质,建筑文化体现传统渔业为代表的渔都特质。很多民居都有当地的渔民画家创作的渔民画。在设计住房时这些传统的建筑元素不可丢弃,应该永久的保留下来,这是千百年来建筑文化的积淀。

1.4 经济因素

舟山地区属沿海地区,商业发达,人口比较集中。工业经济、渔业是其经济的主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盖新房是很多农民的首要选择,住房的条件也是农民比较关注的问题。该地区经济较发达,有能力建造一些质量较好,住房条件优越的建筑。

2 设计实践

2.1 入户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

为改进住房设计积累素材,我们进行入户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取资料的方法:一是访谈,通过与住户交谈,了解住户对住房的使用感受和对住房改进的意见;二是实测和拍照,亲自到住户的家里仔细观察和测量,在必要的情况下拍一些图片作为辅助;三是进行问卷调查向住户来了解更加详细具体的情况。

2.2 纵向比较,总结出优劣

“纵”向指的是住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比较其优劣,不好的就抛弃掉,好的方面就加以采用。以前的住房比较潮湿,通风条件不好,这些问题应该得到改善,而具有地方特色的墙壁绘画应该保留,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3 设计理念

通过采用方正规整的建筑平面形式,以及对太阳能的利用、雨水收集,力求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少的能源消耗,为广大民众创造最舒适最经济的住房。

4 设计方案创作

4.1 平面设计

4.1.1 回形布局

建筑的布局形制方面,采用“回”字形布局。充分考虑大部分农村私人建房的宅基地方正、紧凑的要求,建筑平面采用矩形,形式简洁。调查发现,当地民居是依据徽派建筑向江南海岛演变的特性,结合海岛石头房的建筑特点,充分考虑海洋文化特色的建筑语言,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建筑样式。所以我们在矩形的建筑当中,引入徽派建筑“天井”的要素,在中心位置加了一个庭院,既很好地解决了通风采光问题,又提供了良好的景观,也是竖向交通的核心。楼梯环绕庭院而做,增加了空间趣味性。农民朋友也可以在庭院中种植花草植物。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建筑南面布置了前院,可以让渔民进行了一天的劳作后,摆放渔具、晒网或进行一些农作活动。

4.1.2 中心庭院

参照传统徽派建筑布局形式,我们的建筑布局也是以庭院为核心,前面是大门,后面是客厅,两边则布置厨房和卫生间等辅助空间。由于本案面积的要求,则把楼梯放在了庭院中间,竖向交通也在庭院中解决,这就更加强了庭院的核心作用,也增加了空间趣味性以及景观效果。

4.1.3 主入口

建筑的主入口设在南面。从文化背景看,民居朝向与“向明而治”的思想有关。“向明而治”实际上是“向阳而治”。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面南文化”。因为,阳光大多数时间从南面而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又以直接获得充实阳光为前提。这样,决定了人们采光必然是向南朝向。时间一长,就形成了“面南而居”的风水观念。

4.2 立面设计

对于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充分考虑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喻示融合传统并将之传承发扬。建筑的坡屋面、檐口、线脚以及布局形式都借鉴了传统民居的做法,而在栏杆扶手等位置,运用了玻璃和钢的结合,这种简单现代元素的点缀,既能做到与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融合,又能让其表现出现代气质。

图1 1层平面

图2 2层平面

我们还在院子的围墙上贴上渔民画,这样使建筑更具当地特色。

图3 整体效果图

4.3 节能设计

农村住房设计应该主要达到节能、环保、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通过前文中住房设计理念的阐释,可以从中看出其有诸多功用,如雨水的收集,可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太阳能的利用,改善空气质量等等。

4.3.1 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舟山地区雨水充沛,但随着工业发展和居民用水习惯改变,水资源显然已经不足,淡水资源少。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再利用,能够节约资源,经济环保。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雨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其次是通风便利,减少电能的消耗。中庭内外部空间空气压力差引起室内外空气流动,中庭较高的垂直高度加快了气流速度,形成烟囱效应,所产生的良好自然通风效应在引入室外新鲜空气的同时,加快了室内多余热量的对外排放,降低了室内温湿度,节省了夏季空调费用。

4.3.2 太阳能利用

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改善空气质量。中庭引进阳光,不仅给北面的房间提供了日照,还给内部的种植植物提供了阳光。阳台雨棚也是结合太阳能板设计,还能起到遮阳的作用。

4.3.3 顶棚设计

顶棚设计,中庭上顶棚的设计目的主要是:第一,可以调节室内微气候,极好的解决了通风采光的问题;第二,可以收集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和卫生间用水,节约用水,有效解决淡水缺乏的问题。

图4 顶棚设计

5 设计小结

农村住房设计水平的提高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从住房设计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建房的经济性和质量。农民的收入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可支配收入的仍大大少于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如果住房设计过于复杂,肯定会提高建设费用,给农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如果过于简洁,过于简陋,则会大大降低农民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住房设计应该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平面,充分利用室内、室外空间,节约用地、节约能源消耗、节约建筑材料,降低住宅造价的同时提高住房质量和条件。二是农村居民生活习惯。中国的农民大都比较安土重迁,也相对比较保守,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设计出来的住房应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楼层不要过高,2层或者2层以下最好,院子的面积也要适当宽阔一点,以便于在室外活动。

6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但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只有在政府、设计者和农村居民的密切配合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改善农村住房的环境。期望本次探索农村住房设计原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出更好的农居设计方案。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浙江民居[D].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周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设计浅析——一次农村住宅项目的分析和总结[J].华中建筑,2007(07).

[3]王转涛.浙江沿海地区新农村住房设计研究初探——以台州玉环县为例[J].华中建筑,2010(07).

TU241.4

A

1673-1093(2015)03-0049-04

吴能军(1982),男,浙江湖州人,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工作。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3.010

2014-12-26;

2015-01-03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住房建筑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走街串巷找住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