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山地条件下的医院建筑设计

2015-12-25张晓谦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街医技山地

张晓谦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复杂山地条件下的医院建筑设计

张晓谦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公共建筑,其功能、流线、交通非常复杂,对场地有着苛刻的要求。由于地域和城市规划的限制,很多医院建设在山地之上,起伏的高差非常不利于医院流线和医疗流程的布置,需要通过更灵活的设计手法结合医院功能因地制宜的解决。通过对泸州中医医院城南医院建筑设计的探索,探讨复杂山地条件下医院设计的解决措施。

山地景观;高差;人车分流;医疗功能;地域性

0 引言

泸州市中医医院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中医特色鲜明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拟建的城南医院整个建设项目占地100亩,总床位1 000床,总建筑面积约15万m2。

1 道法自然,融合共生

基地内地形复杂,地形起伏错落,东南高、西北低,地形高差近40 m。如对山地进行大面积的改造,施工代价会非常大,因此我们考虑尽可能多的保留原始山地地貌,减少建设成本。通过对地形的分析,发现用地西南侧地形较为缓和,而东北侧地形有近24°的陡坡。权衡用地利弊之后,最终采用了一种“让”的设计方案,对东侧陡峭的地块退让,不做为建设用地,而把它打造成医院内部高起的立体花园。主体建筑布置在基地开发效率最高的平缓地块,依山而建、顺势而行,与景观环境相得益彰,完美契合了传统中医理论的“道法自然、阴阳协调”的理念,同时也创造了本医院独有的山地公园环境。

2 一山一带多中心的创新规划

独特的用地条件也促使我们思考适应山地环境的医疗功能布局。城南医院是一所大型三甲医院,在功能规划上我们首先需要考虑如何让这所大型的医院高效运行。设计将手术部、检验科和放射等医技部分设置在医院中心部位,形成一个医技资源的中心服务区;将门急诊中心、康复楼、住院楼及教学科研中心围绕医技服务区布置,有效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节约医疗资源。门诊楼设置在西侧建筑入口区,靠近医院南侧的城市道路,方便病人就诊;康复楼及住院楼根据其功能特点安排在医技服务区的上部,通过竖向交通使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到达服务区,且入口独立;教学科研作为医院内部使用科室则设置在院区南侧相对独立的位置;最后采用一条宽阔景观主街将各个部分串联在一起,主街面向山地公园呈一个优美的“S”形,有效强化医疗区各楼、各层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识别性;医院整体布局简洁、高效、一气呵成。

图1 依山就势的医疗功能布局

功能布局兼顾景观和日照,各栋建筑面向医院景观中心和东侧湿地公园逐步展开,水平舒展的医疗主街为医院创造一个开阔通达的立体观景平台,也为前来就诊的病患提供了一个步移景异的人性化休闲空间。

3 创造依山就势的立体交通

基地周边城市道路标高西低东高,高差近6 m,难以用常规的交通模式来解决医院的交通。我们设计了一个人车分行平台,让车在下层平台行驶,人在上层平台活动。步行人群从标高较低的南侧市政道路上进入,而后进入标高较高的平台,通过平台可直接进入平台上的门诊、康复、住院及教学科研等人行入口;同时通过在平台上设置景观广场、健身步道、环山水系等一系列景观元素,形成一条贯穿医院南北的步行景观带。

主要车行通道由东侧城市道路进入院区,直接进入地下1层车行平台,通过车行平台患者可直接进入各个分区的车行入口。地下设置大量的下沉庭院使地下室也有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

利用山地地形的高差,上层平台人行,下层平台车行,医院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形成一个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体系。

4 符合地域性的建筑文化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具有地域性和唯一性,为了打破现代建筑千篇一律的单调、乏味,体现泸州市中医院城南医院的原创性价值,我们在建筑造型上独辟蹊径。建筑造型来自于体现医院文化精髓的院徽,我们从中汲取“太极”元素沿山地顺势而行演变成为S形建筑布局,感性通透的曲线主街象征“阴”,理性挺拔的主体建筑代表“阳”,建筑布局“阴”“阳”对立协调、相辅相成,建筑面山而建、顺水而生,非线性的流动形动态造型完美的契合中医文化理念。西立面上层层退台让人联想到泸州的梯田,既顺应基地的山地特征,又提供了良好的休闲观景平台。立面上白色的山墙与外挂太阳能光伏板倾斜屋面是从泸州传统层叠的民居中获得灵感,错落有致的建筑体型结合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将医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质优雅浪漫的融入建筑造型中。

图2 利用山地地形创造的立体交通

图3 多功能的景观步道

图4 汲取“太极”元素演变成为S型建筑布局

5 自然治愈力的绿色生态建筑

山地建筑在营造立体多层次的景观环境中有其特有的优势,我们从3个方面进行了强化,为前来就诊的病患和家属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医院环境。

5.1 造景

结合南侧门诊主入口设置一个视线开阔的景观广场,突出建筑形象的同时满足了人员的集散。在交叉口的位置设置一个亲民花园,布置跌水、广场、绿地、花圃,对内作为医院隔离绿化,对外形成展示医院文化的窗口。步行平台铺砌成条条曲线,犹如人体脉络,寓意中医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一条蜿蜒的小河沿山体静静流淌,既作为山地景观防洪设施,又美化了环境。医院东侧预留的1.5万 m2原始山地,在其上布置大量景观元素,绿树成荫,鸟鸣声声,流水潺潺,成为医院视觉中心,让院区总体环境极富诗意。建筑立面上设置的多维度绿化平台结合室内外设置的大量采光天井和下沉庭院形成立体绿化景观庭院。

5.2 借景

与医院一路之隔的湿地公园是医院景观设计的考虑重点,住院楼、康复楼的南北向布局,最大限度地使病房均面向湿地公园,医疗主街走向和扭转方向均考虑对湿地公园的视线。东侧的山地景观花园与湿地公园遥相呼应,未来用一条廊桥与湿地公园连通。

5.3 观景

利用公共交通空间设置多种观光平台,玻璃幕围合的医疗主街直接面向院区景观带和湿地公园,分别在主街的门诊区、康复区和住院区设置3条玻璃连廊通向山地景观带,病患可以从各自的病区直接到达山地之上接触绿色环境。住院楼、门诊楼、医技部分均设置了面向山地景观带和湿地公园的景观平台,开敞的平台让风自然穿过,降低建筑能耗。

6 山地医院特色的医疗平面

山地建筑因其地形高差变化,让建筑空间维度更加丰富。通过紧密结合地形使建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首层,病人可以从地上、地下多个层次到达室外,有更多机会接触阳光和绿色。整个地下空间面向基地西侧开敞,建筑的日照条件远优于平地的建筑,可以更从容地将一些科室设置在可享受到日照的地下。

图5 拾阶而上的室内景观

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均有各自独立的出入口及交通通道,设置面向东侧山地公园的宽阔主街,将独立的通道及入口串联起来,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可有效避免病人因为建筑层次的复杂而迷路。

基地东侧有一个面积开阔的湿地公园,将处在高层部分的病房垂直面向湿地公园布置,让所有的病房均能观赏到美丽的风景。同时两个住院楼之间设置了一个开敞的交通核,一方面让前来住院的病人“开门见山”的面对湿地公园,另一方面让自然风自由穿过,住院环境优美舒适。

7 结语

设计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认真分析;发掘山地中可利用的亮点;使用剖面进行三维空间的考虑;结合高差,分层解决医院中的各种流线等方式。山地上建设医院虽然有很多的限制,但也拥有许多平地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更好的条件去创造空间和环境。

TU246.1

A

1673-1093(2015)05-0051-03

张晓谦(1981),男,毕业于厦门大学,工程师,现任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医疗院建筑设计所室主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10.3969/j.issn.1673-1093.2015.05.007

2015-01-27;

2015-02-04

猜你喜欢

主街医技山地
山地草甸
关于南方大型医院建筑医疗主街的消防问题
——以福建省儿童医院为例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以信息化为载体再造住院病人医技检查流程
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