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凉干旱区玉米枯萎病发生规律调查

2015-12-25柳晓玲李锦龙贺建华王丽慧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永登县金穗枯萎病

柳晓玲,李锦龙,贺建华,王丽慧

(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010)

玉米是兰州市主要旱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3万hm2以上。枯萎病是玉米常见病害,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兰州市旱作农业区的推广应用[1-5],玉米生产中重茬连作越来越普遍。据调查,永登县从2006年开始引进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现常年种植旱作玉米3 333 hm2左右,很多地块已连茬种植已达5~6 a,采取轮作倒茬的地块很少。加之生产中抗病品种少、施肥单一、种植密度过大、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等问题的存在,使旱作玉米枯萎病危害程度呈逐渐加重的趋势[6-7]。2011年我们在永登县七山乡(冷凉干旱区)进行的玉米田间调查发现,当地种植的玉米在乳熟期就发生枯萎病,主要表现为病发后叶片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果穗下垂,穗柄变柔韧,不易剥离,苞叶也呈青枯状;根系发育不良,根少而短,变黑腐烂。2011—2013年,我们从旱作大田玉米苗期开始,就永登县冷凉干旱区旱作大田玉米枯萎粉发病时期、降水量与发病的关系、茬口与发病的关系、品种与发病的关系、发病程度与产量关系开展了定点、定期田间调查,探索了玉米枯萎病的田间消长规律,以期为正确防治玉米枯萎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指示品种与调查对象

指示玉米品种为当地种植的大田玉米品种龙源3号、金穗3号、临单230、正德306。调查对象为玉米枯萎病。

1.2 方法

1.2.1 发病时期调查 调查地为永登县七山乡庞沟村2农户的承包地,调查地块面积均为0.1 hm2,调查时期为2012年。调查地前茬均为玉米。一农户地块4月25日播种,种植品种为龙源3号;一农户地块4月23日播种,种植品种为金穗3号。均从玉米出苗开始调查,每隔10 d调查1次,每块地随机定点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00株,记载玉米生育期枯萎病的病株数,计算病株率。

1.2.2 降水量与发病的关系调查 2011—2013年在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对永登县七山乡、通远乡种植的金穗3号大田玉米发病情况随机选取20个地块进行调查,调查地块面积均为0.1 hm2,每块地随机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00株,记载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并通过查阅降水记录分析降水量与发病的关系。

1.2.3 茬口及年限与发病的关系调查 2012年在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对永登县七山乡、通远乡4农户种植不同茬口和种植年限的的金穗3号大田玉米进行调查,调查地块面积均为0.1 hm2,每块地随机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00株,记载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分析茬口与发病的关系。

1.2.4 品种与发病的关系调查 2012年在枯萎病发病高峰期,对永登县七山乡大田种植的3个玉米品种(金穗3号、临单230、正德306)随机选取18个地块进行调查,调查地块面积均为0.1 hm2,每块地随机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00株,记载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同时选取不同品种的2个相邻地块和3个不同品种的同一地块进行调查,调查地块面积均为0.1 hm2,每块地随机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00株,记载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并分析品种与发病的关系。

1.2.5 发病程度与产量关系调查 2013年9月25日在永登县七山乡玉米地(种植品种为金穗3号,种植密度为49 500株/hm2,病株率为15.60%)去除边行,随机各取20株正常健康株和发病株的果穗。于11月20日进行室内考种,计算单株产量和折合产量,分析发病程度与产量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时期

由图1可见,龙源3号和金穗3号玉米5月上旬出苗,出苗至抽穗(7月中旬)田间没有出现病株。灌浆期(8月15日)出现病株,病株率为2.40%~3.80%;乳熟期(8月25日)开始出现发病高峰,病株率达10.80%~13.00%;发病高峰持续到蜡熟期(9月15日),病株率达15.30%~16.80%,生长后期发病趋于稳定,病株率为14.40%~16.80%。

图1 不同品种旱作玉米田间枯萎病发病动态

2.2 降水量与发病的关系

由表1可见,2011年枯萎病发病最重,病株率达48.0%;2012年发病较轻,病株率为10.8%;2013年发病最轻,仅为8.7%。这3 a枯萎病发病程度与当年8月降水量明显相关,8月降水量越少,发病程度越轻;反之,则发病程度越重。发病程度与发病高峰期前的6月、7月以及发病高峰期及持续期的9月无明显相关。说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利于枯萎病的发生。

表1 降水量与枯萎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

2.3 茬口及年限与发病的关系

由表2可以看出,连茬种植的地块比倒茬种植的地块枯萎病发病重,连茬时间长的地块比连茬短的地块发病重。连茬种植5 a的玉米病株率分别为16.80%、9.80%;连茬种植2 a的玉米病株率为8.80%;连茬种植1 a的玉米病株率为4.80%。上茬种植马铃薯的玉米病株率为2.40%。休歇1 a种植的玉米病株数为19株,病株率为3.80%。由此可见,枯萎病的发生与连茬种植及其年限有密切的联系,发病严重程度随连茬年限延长而加重。倒茬及休歇均可有效降低枯萎病的发病率。

表2 茬口与枯萎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

表3 玉米枯萎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一)

表4 玉米枯萎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二)

2.4 品种与发病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永登县七山乡大田种植的3个玉米品种发病程度不同,金穗3号和临单230发病较重,正德306发病轻。其中金穗3号平均病株率为9.77%,临单230平均病株率为10.00%,正德306平均病株率仅为0.30%。由表4可以看出,相邻地块地种植的临单230和金穗3号发病程度差异不大,临单230病株率为11.80%;金穗3号病株率为9.80%。而同一地块种植的临单230、金穗3号、正德306发病程度差异明显,也表现为临单230、金穗3号发病重,正德306发病轻,临单230的病株率为8.80%,金穗3号的病株率为8.00%;正德306的病株率为0.60%。

2.5 发病程度与产量的关系

由2013年的田间调查结果看出,发病株的百粒重为23.62 g,较正常健康株降低10.95 g;单株平均产量为0.18 kg,较正常健康株降低0.05 kg;发病田折合产为量8 523.9 kg/hm2,较正常大田折合产量8 910.0 kg/hm2减产386.1 kg/hm2,减产率为4.48%。由此可见,玉米枯萎病可导致玉米减产。

3 小结

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灌浆期田间出现枯萎病病株,乳熟期进入发病高峰,一直持续到蜡熟期。玉米乳熟期正处8月份,此时环境高温、高湿,利于发病,雨后天气转晴,常出现发病高峰,说明8月降水量与发病关系密切。连茬种植的地块比倒茬种植的地块发病重,倒茬及休歇均可有效降低枯萎病的发病率。连茬时间长的地块比连茬时间短的地块发病重,枯萎病的发病严重程度随连茬年限延长而加重。不同品种发病程度有差异,金穗3号和临单230发病较重,正德306发病轻。

[1] 赵 凡.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04(11):22-23.

[2] 张 雷,牛建彪,赵 凡.旱作玉米双垄面集雨全地面覆膜沟播抗旱增产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04,20(11):174-175.

[3] 刘志梅.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3):48-50.

[4] 欧佐明.会宁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4):23-24.

[5] 高平霞.静宁县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4):58-59.

[6] 李青青,郭满库,郭 成,等.甘肃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动态调查,植物保护[J].2014,40(3):161-164.

[7] 李锦龙,贺建华,柳晓玲.兰州市旱作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3):41-44.

猜你喜欢

永登县金穗枯萎病
广东现代金穗种业有限公司
兰州市科协联合永登县开展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
庆阳南部冬油菜复种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农化进军种植链——从“诺普信”收购“金穗”部分股权说起
滴灌蕉园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广西金穗为例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研究
甘肃永登发现元代雕版印刷《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