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莆田留青竹刻一片毛竹的神奇变身

2015-12-25撰稿张嘉奇采访郭旭文摄影

福建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竹刻青竹莆田

撰稿 张嘉奇 采访 郭旭文 摄影

“闽派竹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入闽第一代竹刻大师刘材成,传至今日已到第七代。刘材成在《乙亥家训》中言,后世子孙必须要有“拓宏基、有伟业、守业、敬业”的精神,技艺要传承后世,不在产业之规划与市场之扩展,而在技能之修炼与品格之养成。

煮青加暴晒,“千锤百炼”方成大器

仙游县游洋镇金石村,广袤的毛竹丰产林中,上了年纪的徐文芳带着砍刀,寻找着可以用作留青竹刻的毛竹。“两年太嫩,四年太老,三年刚刚好”,徐文芳要找的就是三年龄的毛竹。

首先找到背阴的地方,这里生长的竹子竹质才够紧密,不易裂开。再挑那些竹身修长挺拔、竹节长、圆且直的,皮色要青里泛点白,表面光滑,没有虫斑。

选好目标,系好绳子,沿根砍断,扛下山去。与此同时,山脚下,徐文芳的家里已经生起了火,在石头垒起来的石灶上架起一口大锅,用干柴把火烧旺,静待徐文芳的归来。

采回来的竹子经过“破”、“煮青”、阳光下暴晒等几道工序后,留青竹刻的“前奏”才算完成。而最关键的“留青”是通过“煮青”来完成的。

把锯好的竹材放入锅中,沸水煮30分钟,这就是“煮青”。竹子采回去要马上煮,不然水分就会蒸发。煮完后,竹子所有的沉积物都会附在竹皮表面,拿特制的竹篾擦拭,不仅可以去除沉积物,还可以去掉竹子中的糖分以防蛀虫。

煮好的竹子放在伏天的大太阳下暴晒几个月。经过大自然最原始的洗礼,竹青层慢慢变为淡淡的米黄色,洁净光滑近似象牙。没有任何机器和化学药剂的打磨加工,造就出制作留青竹刻的品质极佳的原材料。晒好的竹片,在通风的环境下储存好,时间越久,竹肌颜色会变得越深,而竹青部分始终淡雅洁净,透明度和对比效果就愈明显。

要想青上刻画,先要打好基础

已经处理好的上等竹材随后被送到了刘志高手里。刘志高,莆田留青竹刻第七代传承人,在莆田工艺美术城开了一间竹刻工作室,这些竹子就在这儿变成了栩栩如生、有水墨神韵般艺术效果的成品。

何为留青竹刻?有上好的竹材是其一,最后一个步骤——“刻”才是重中之重。留青竹刻的“刻”就是用竹子表面的一层薄薄的竹青作为雕刻图案对象,然后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

据记载,留青竹刻始创于唐代。刘志高介绍说,早期的留青竹刻,只是一种竹雕的工艺技法,到了明代以后,技法与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种类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从工艺竹刻提升到文人竹刻的层面。“近代以后,留青竹刻的内涵更丰富,形成了完善的竹刻体系。”

真正的雕刻周期开始,整个雕刻过程又分描画、割线、刮面、铲底、采皮、挑腹、打磨等几个过程。

在刘志高看来,其中描画是最重要的一步,要刻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思想,用什么刀,用什么风格,这一切都想好了才能下刀。

而说到描画,这就又牵扯到了诗词、书法、绘画、美术理论等方面的造诣。“先有基础,才能入刻,后期再补很难!”刘志高从小背诵四书五经,阅读家中收藏的古籍,同时还要学画,请名师教导,他至今已经拜师几十位,“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留青竹刻的必要条件”。

一件留青竹刻大功告成,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乃至几年,这还不算选竹采竹的过程。所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资历和多年的磨炼,真不敢自称为大师。

1留青竹刻第七代传承人刘志高。

2 竹刻师使用的工具。

3“煮青”是一道重要的准备工序。

4 刻什么内容,用什么刀,一切都想好了才能下刀。

“创新”+“传承”,方为正道

笔筒、臂搁、竹简、屏风摆件……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留青竹刻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如今,刘志高在逐渐掌握了留青竹刻的精髓并且技艺纯熟之后,开始尝试创新。他说:“作为一名研究者,必须要有创新,让这种家族传承的艺术适应新的时代。”刘志高尝试把青皮全部去掉,他还尝试把雕玉、木、牙等的手法引入竹雕。

竹本幽隐隐深山,千琢万锲始留青。以留青竹刻为代表的传统手艺表现出手工艺者对传统的坚守,刘志高们更可以冠名之“守艺者”,他们或执著于百年不变的操作工艺,或勇于开拓创新,将经典发扬光大。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现代,守艺的精神如何继续传承是比手艺本身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此,刘志高可说是“从我做起”。

刘志高20岁的侄女刘海燕,初中毕业后已经在刘志高的工作室学习了两年。“她是刘家后代,有传承的责任和使命,先让她临摹名家的书法,慢慢打基础。”而对于自己十几岁的儿子,刘志高也有传授的计划,“我已经请老师教他书法、绘画,让他从小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长大以后才能把祖辈的留青竹刻传承下去。”

5 刘志高2006年作品《悟》。

6 刘志高2005年作品《竹林七贤》。

小科普:

留青竹刻又称平雕、皮雕,是汉族传统的雕刻艺术。2014年,莆田留青竹刻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竹刻是一门能赚钱的技艺,一名熟练的技工年薪起码十几万元,而一名优秀的竹刻师年收入可达几十万元。虽然学习竹刻的人很多,但能坚持研究竹刻的却很少,掌握留青竹刻技艺的更是凤毛麟角,几百人中只有几个,留青竹刻的成品更是弥足珍贵。2006年,明末竹刻名家张希黄的一件留青臂搁,拍出了165万元的高价,而以十几万价格成交的留青竹刻亦是屡见不鲜。

猜你喜欢

竹刻青竹莆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陌生人
传承,让留青竹刻发扬光大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浅析现当代嘉定竹刻的发展与传承
莆田闹元宵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
当代竹刻 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