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高分必备绝技之善“亮剑”

2015-12-24苏永奎

求学·素材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亮剑贵在拟题

苏永奎

提起新材料作文,多数考生都不同程度地存有畏惧心理。

怕什么来什么。目前的高考命题,多数省份还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绝不因考生有畏惧心理而刻意回避。因此,准确审读材料,善于扣题点题,做好“亮剑”工作,无疑是考前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材料作文的一般要求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但对新材料作文来说,有时偏偏贵在“至清”“至察”,贵在一目了然。委婉、含蓄的构思和表达固然好,但在阅卷现场,这样的文章容易让阅卷教师误认为是偏离写作要求,从而给考生一个“意想不到”的低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考生构思精巧,技法成熟,真正做到了曲径通幽,卒章显志,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考场上的“冤大头”。所以考场作文不是文学创新,一目了然的命题和行文在本质上是给阅卷老师省了麻烦,也让考生自己拣了便宜,这是考场作文的“亮剑”双赢之招。

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的作文题“谁更具风采”为例。读完材料,可能有的考生会茫然:一则材料,三个人物,各有业绩,各树标杆,如何取舍才是命题人的意图?怎样拟题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思来想去,无从下笔。

其实,认真阅读材料,你不难发现,这三个人物的事迹始终被一个词语统领着——风采。三个人物的事迹都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无论选谁都不会有错,只是必须统领在风采一词之下,并以此代表考生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明白了这个道理,拟题也就简单了。最好的拟题原则是在题目中直接嵌入风采一词,如《最是第一显风采》,以大李为人生目标;《“焊”出来的风采》,以老王为价值取向;《平凡未必不风采》,以小刘为生活榜样。虽取舍不同,但中规中矩,准确扣住了材料,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管中窥豹,无须考虑你是否偏题。

再看下面这道作文题。

弘一大师写过一幅字,只有“知止”二字。对“知止”二字的意思,学者们有不同的解读。

甲: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

乙:老子《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意思是,知止就不会落入危险。知止,就是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不可越过界限,懂得某些东西不可触碰。

丙:知止,就是明白自身能力无论有多强,都是有限的,从而促使自己谦逊待人;知止,就是懂得生命的时光有限,从而促使自己珍惜光阴。

丁:知止,就是在忙碌中要懂得稍事停歇,想想自己珍惜的是什么,想想自己丢失了什么,或者,就看看沿途的风景。

要求:①标题自拟,角度自选,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②不得抄袭和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开始就给出了最关键的词语:知止。很显然,这两个字也是作文拟题的关键,考生在拟题时完全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嵌入这两个字,以达到拟题即“亮剑”的效果。

四个方面的解读各有侧重:

甲强调的是追求至善境界的过程,“止”其实是不止,不达至善境界不会停止,可直接拟题为《止于至善》,也可以拟题为《不达至善心不止》等;

乙强调的是适可而止,主张守住底线,节制欲望,可拟题为《知止常乐》《该停手时就停手》等;

丙的解读强调自知,可拟题为《自知者明》《自知者进》等;

丁的解读强调忙碌中要懂得稍事停歇,可拟题为《停下你匆忙的脚步》《生活中不能没有顿号》等。

这四种解读没有高下之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无论选哪一种来解读都不会有错,考生无须在选择、权衡上花太多的时间,更不用强求面面俱到。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轻易抛出第五种解读,这会增加出错的概率。要善于引用和化用现成的名言、警句、俗语、诗句、歌词等做题目,熟中出新,平中见奇,观点明确,意蕴深厚。题目最好限制在9个字以内,不要太过冗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亮剑贵在拟题
高效课堂贵在“精”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方法种种巧拟题
问题经典,贵在创新
贵在坚持
漫画论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