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氰胺-甲醛脱色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15-12-24玄光善郑晓

应用化工 2015年1期
关键词:脱色絮凝剂染料

玄光善,郑晓

(青岛科技大学 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042)

印染企业是污水排放大户,其废液水量大,成分复杂、色度深、毒性大,COD 含量高且不易生物降解,是很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1]。目前,国内外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对它的排放要求,选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其中,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其经济、简便及对废水处理的高效而得到了诸多关注。为此,我们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以氯化铝为催化剂合成了高效有机脱色剂双氰胺-甲醛,并与氯化铵一起使用,来处理模拟染料及废水,寻求最佳条件。双氰胺-甲醛缩聚物具有脱除染料废水颜色的特殊功效,它通过提供大量阳离子,使染料分子上所带的负电荷被中和而失稳。与此同时,所加入的高效脱色絮凝剂因水解生成大量的絮状物,吸附、网罗脱稳后的染料分子,并一起从水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具有脱色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受pH 影响小、用量少、产生的污泥量少等优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2]。

但是,现有技术“一步法缩合”工艺是将双氰胺、甲醛等原料按工艺配方,一次加入釜中缩聚而成。由于此工艺的特点是升温快,迅速进行反应,放热量大,容易爆沸,所以本实验将制法改进为“二步法缩合”工艺,即将甲醛分步加入,使工艺过程较为稳定,易于控制[3-6]。根据实践发现影响温升的因素不在甲醛,而是催化剂,分批加入则可很好地控制反应温度。产品质量稳定,存放时间长。为此,我们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以聚合氯化铝为催化剂合成高效有机双氰胺-甲醛脱色剂,并加入氯化铵,来处理模拟染料和废水。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高锰酸钾、双氰胺、甲醛、硫酸、草酸钠、氯化铵、三氯化铝、靛蓝甲基红均为分析纯;废水样品。

Bluestar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Z-D(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B-220 型恒温水浴锅;GZX-9070MBE 型电热鼓风真空干燥箱;pHS-25 型pH 调节计;YP-102N 型电子天平。

1.2 实验方法

1.2.1 脱色剂制备方法 双氰胺与甲醛进行缩聚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加成反应,生成羟甲基衍生物。在中性或弱酸碱性介质中,双氰胺和甲醛首先加成生成羟甲基双氰胺。双氰胺与甲醛进行加成反应过程如下:

然后进一步缩聚,生成以醚键或亚甲基键联接的二聚体,羟甲基化双氰胺脱水缩聚的过程如下:

再进一步加热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即为脱色剂成品[7-9]。

将25%双氰胺(22.3 g 双氰胺+66.9 mL 水),加入75%的三氯化铝(44.5 g 三氯化铝+14.8 mL水),NH4Cl 23 g,然后加入所需甲醛总量的60%,即30 mL(按甲醛与双氰胺为一定物质的量比核算)。在不断搅拌下使水浴升温至45 ℃,反应物开始反应,并伴有放热现象,停止加热,反应体系自热升温至50 ℃左右,待温度不再上升时再加入余下的40%甲醛溶液20 mL,缓慢升温至75 ℃,反应2 h后,慢慢降温,产品存放24 h 后即可使用。制得的产品稀释40 倍后使用。

1.2.2 COD 去除效果评价 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COD[10]。COD 去除率的计算:

COD 去除率=(1-COD1/ COD0)×100%

式中 COD0——样品溶液的原始COD,mol/L;

COD1——脱色剂处理后的COD,mol/L。

1.2.3 脱色效果评价 脱色效果评价采用分光光度法[11-12]。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其光电比色时的工作波长。室温下,将一定量的样品置于烧杯中搅拌,加入一定量的脱色剂,搅拌5 min,即有大量絮状物析出,静置10 min,过滤,取上层清液进行测定。同时注意做空白对照,记录吸光度。脱色率的计算公式:

脱色率(R)=(1-A/A0)×100%

式中 A——处理后的吸光度;

A0——处理前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去除COD 效果评价

2.1.1 不同pH 条件下的COD 去除效果 取废水样品2 mL 稀释50 倍,加入4 mL 稀释40 倍的双氰胺-甲醛脱色剂,分别调节pH 至5,6,7,8,9,10,测定COD,计算COD 去除率,结果见图1。

由图1 可知,当pH 变化时,COD 去除率无明显变化,即pH 对COD 去除率无明显影响。

2.1.2 不同用量下的COD 去除效果比较 取废水2 mL 稀释至100 mL,调节pH=9,分别加入1,2,3,4,5,6,7,8 mL 40 倍稀释的脱色剂。测定其COD,并计算COD 去除率,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脱色剂用量时的COD 去除效果比较Fig.2 COD removing rate under different flocculant dosage

由图2 可知,当pH 一定时,随着脱色剂用量的增加,COD 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使用5 mL 40 倍稀释的脱色剂时效果最好,COD 去除率可达到43.91%,高锰酸钾指数可从1 068.39 mg/L 去除到600 mg/L左右。

2.2 脱色效果评价

2.2.1 pH 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 取100 mg/L 的靛蓝甲基红模拟染料,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峰值为288 nm。取靛蓝甲基红染料5 mL,调节pH =5,加入4 mL 稀释40 倍的脱色剂,定容至100 mL 后倒入烧杯中,搅拌5 min 使其充分反应,静置10 min后过滤,测定吸光度,并计算脱色率。做空白实验以及加入脱色剂后的平行实验,记录吸光度,并计算脱色率。

不同pH 的脱色效果见图3。

图3 pH 对脱色率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H to decolorization

由图3 可知,当用量一定时,随着pH 的升高,脱色率先升高后降低,脱色率在pH =9 时效果最好。

2.2. 2 脱色剂用量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 取100 mg/L的靛蓝甲基红染料5 mL,调节pH 至9,分别加入0,1,2,3,4,5,6,7,8 mL 稀释40 倍的脱色剂,定容至100 mL 后倒入烧杯中,搅拌5 min 使其充分反应,静置10 min 后过滤,测定吸光度,并计算脱色率,结果见图4。由图4 可知,当pH 一定时,随着脱色剂用量的增加,脱色率先升高后降低。在加入4 mL 40 倍稀释的脱色剂时,脱色率最高,达到85.00%。

图4 脱色剂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Fig.4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locculant dosage to decolorization

2.2.3 对废水样品的脱色率评价 取废水样品5 mL,调节pH=9,加入4 mL 稀释40 倍的脱色剂,定容至250 mL 后倒入烧杯中,搅拌5 min 使其充分反应,静置10 min 后过滤,测定吸光度,并做3 次平行实验,计算脱色率。做空白实验,记录A0,结果见表1。

表1 脱色剂对废水样品的脱色率评价Table 1 The evaluation of decoloring flocculant to wastewater decolorization rate

由表1 可知,调节pH 到9,加入4 mL 稀释40倍的脱色剂后,静置10 min,产生大量的絮状物。过滤后,样品由棕黄变至非常浅的淡黄色。脱色率达到92.40%,效果良好。

3 结论

采用“二步法缩合”工艺制备了双氰胺-甲醛脱色剂。最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双氰胺∶氯化铵∶甲醛=1 ∶0.6 ~1.4 ∶1.4 ~2.6,合成温度75 ℃,反应时间为3 h。

本方法制得的双氰胺-甲醛缩聚物原料易得,成本低,反应温和,制备容易。处理染料废水絮凝沉降速度快,污泥量少,脱色效果好,操作简便,提高了处理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1] 段圣亮,颜诚,李纪华,等.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处理硝基酚类印染废水的脱色和COD 去除效果研究[J].环境工程,2012,30(S2):105-108.

[2] 曾小君,路中培,吴瑞祥,等.双氰胺-乙二醛缩聚物脱色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 工业水处理,2010,30(9):53-56.

[3] 徐清艳.双氰胺-甲醛脱色剂在染料废水中的应用[J].闽江学院学报,2008,29(5):97-100.

[4] 张文艺,刘明元,罗鑫,等.双氰胺-甲醛聚合物阳离子印染废水脱色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过程工程学报,2010(6):181-185.

[5] 曾小君,陈义东,苏志宪,等.三聚氰胺-乙二醛缩聚物脱色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9(4):73-75.

[6] 郭敏晓,孙振杰,胡小锐,等.混凝法处理印染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27(12):17-19.

[7] 黎载波,王国庆. 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脱色剂的制备与应用[J].化工环保,2006,26(3):250-254.

[8] 陆雪良,曾小君,徐锐. 双氰胺-甲醛聚合物-聚合氯化铝复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J]. 化工环保,2008,28(2):169-173.

[9] Joo D J,Shin W S,Choi J H,et al.Decolorization of reactive dyes using inorganic coagulants and synthetic polymer[J].Dyesand Pigment,2007,73(1):59-64.

[10]隋智慧,赵欣,刘安军.季铵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08,29(11):92-96.

[11]曾小君,徐锐.阳离子型DF/PAC 复合絮凝剂处理活性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08,34(6):19-22.

[12]郭锐,陈士明,黄瑞敏.正交混凝沉淀试验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J].印染助剂,2007,24(9):40-42.

猜你喜欢

脱色絮凝剂染料
氧化铝生产中降低絮凝剂消耗的措施
漆树籽油与蜡脱色工艺条件初探
海绵负载双组分凝胶剂对染料吸附的研究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响应面优化冷榨胡萝卜籽油吸附脱色工艺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水处理中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染料、油和水
聚硅酸/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