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邦《B 大调夜曲》的分析与演奏

2015-12-23余志超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夜曲装饰音大调

余志超

(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 阜阳236037)

一、引言

肖邦的《B 大调夜曲》(Op.9 No.3)作为第一组夜曲的最后一首,在全部夜曲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承前启后的转折地位毋庸置疑。 在创作了两首继承前人风格的柔美夜曲后,肖邦开始探索创造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夜曲。如果说bE 大调夜曲(op.9-no.2)的戏剧性因素还遮掩在柔美旋律下的蠢蠢欲动,那么这首紧随其后的夜曲无疑初露锋芒,特别是在中部,鲜艳的花丛中俨然伸出了隐藏其中的巨炮[1]。

《B 大调夜曲》创作于1831 年,普遍被理解成是肖邦得知华沙起义的消息之后内心情感最真实的写照。 当时的肖邦身在维也纳,表面上强颜欢笑出席各种名流社会的社交活动,内心却充满了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侵略行为的愤怒。 因此,尽管肖邦的创作中有沙龙式的气息,但这首夜曲在踌躇不定的主题旋律中却流露出那个纸醉金迷的社会所不能理解的亡国之恨,终于在乐曲中部一吐为快,将内心的积郁化为激动不安的民族音调。 此外,为了更充分地表达更为广阔的情感内涵,这首夜曲的曲式结构和整体长度等形式要素均大于前两首夜曲。

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必然会被肖邦带入《B 大调夜曲》的创作中去。 肖邦向来的创作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对悲剧性内容的要求与夜曲的传统形式相吻合,二者必然产生激烈碰撞,最终形成了极具矛盾对比的肖邦夜曲。亨利·杜比曾写道:“这种矛盾性,以李斯特的看法,大概跟斯拉夫的民族性有关。肖邦从来不能跟自己一致。他会同时快乐与忧郁,也能从悲伤一变而为狂热。正在歌唱一支幽美的咏叹调的时候,忽然会来一阵骚乱的冲动。他的人是平衡的,常在战栗之中,透明的,变化不定的。”[2]只有彻底理解了《B 大调夜曲》内在的形式要素,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住对于这部作品的演奏风格。 笔者下面将对此做出详细的分析,并进一步阐述演奏这部作品的具体要点。

二、作品分析

《B 大调夜曲》的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3。 首部由二段曲式构成,中部为三声中部,具有展开性插部特点——这是夜曲这一体裁的安谧性格与肖邦戏剧性的表达要求相矛盾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 肖邦夜曲独一无二的戏剧性多体现在中部的动力性因素上, 这一手法在这部作品中初露端倪, 只是它的戏剧性因素在这时还没有延续到再现部中, 但这最初的尝试对夜曲这一体裁的性质已经是颠覆性的了。再现部缩减再现,终又恢复到最初的宁静。

乐曲由B 大调的属音弱力度弱起,圆舞曲的节拍使得一丝苦笑隐约可见, 休止与附点配合着旋律线的半音环绕进行,让人们一开始便感受到音乐的欲言又止。首部主题如下:

谱例1 《B 大调夜曲》第1-4 小节

首部(1-87)是一个二段曲式。 呈示段(1-40)的第一个大乐句在属和声上半终止。 第二个大乐句平行进入,对主题旋律进行了装饰性变奏,后半句数次运用了重属和弦,力度也随之一次次加强,试图一吐为快,却还是扩充以弱力度的属主进行最终完满终止。 此后呈示段自身反复一次,更为丰富的装饰性变奏使得主题情感越发纠结。

发展结束段(40-87 小节)由主调的属大调升F 大调开始,自呈示段主题衍生而来的新主题已经摆脱了羞涩的语气,换以更为宽广的节奏型和更强的力度,似乎迈开了步子;后半句下三度自由模进,句终又出现了踌躇不定的下行半音阶,最后以Ⅵ级和弦阻碍终止,分裂摸进扩充了8 小节,在抵达了首部的最高音升F 后,以一个华彩句结束了发展中句。 再现句(57-64)再现了呈示段的最后一个乐句, 依旧以弱力度的犹豫音调完满终止。 此后发展结束段又重复一遍(64-87),最后以属七和弦直接导向中部。

中部(88-129)以主调的同主音小调b 小调主和弦开始,并在各方面与首部产生了性格对比——节拍变为4/4 拍,节奏加密,力度加强,织体加厚,在Agitato(激动地)表情术语下,进行曲式的派生主题连续上行摸进,虽然在不断地展开性离调,却依旧不失4+4 的方整句型。

谱例2 《B 大调夜曲》第87-93 小节

中部的发展中句相对扩展, 不羁的乐思在这里得到了最激烈的碰撞,突强和突弱的力度频繁转换也使得此处成为全曲的一个高潮点。

再现句的结束音出人意料地以很强的力度自由延长在了重属七和弦上,而为主题再现作准备的属七和弦则延长至了之后的再现部中,并以富有特征的上行十六分音阶抵达再现的主题旋律。

再现部(130-157)缩减再现,肖邦惯用的装饰性变奏在这里使得首句主题更为压抑。 发展中句增强了旋律的装饰性,情绪则更为奔放,并于150 小节再现终止式的位置以果断的(risoluto)强力上行半音阶冲破了之前郁郁而终的终止式, 一吐积压已久的怨气。 这一意义非凡的变化含有极为丰富情感内涵,堪称乐曲最后的高潮点,更重要的是它大大扩充了再现部的终止式, 并引出最后以与前一首夜曲极为相似的华彩音型,充当了全曲尾声的作用。最后两小节的补充终止转为Adagio,逐渐柔弱地结束了全曲。

三、 演奏要点

这首夜曲,是肖邦夜曲创作的一个转折点,集沙龙浪漫气息与戏剧对比性于一身,我们在弹奏时,要注意把握这两者的平衡[4]。 右手旋律节奏非常自由,要与左手节奏对位, 但又不可太死板。 另外的技巧性难点在于中部的各声部处理, 这点下文会详细描述。 这首夜曲的整体速度都是偏快的,呈示的主题带有一丝诙谐性,与同作品号的另外两首夜曲相比, 作曲家仿佛在有意打破该体裁的传统风格。 演奏要点如下:

首部(1—87)于夜曲这种体裁而言已非常庞大,但实际上是由两大部分组成, 上文已经详细解释。 我们弹奏时,要时刻铭记全曲的布局。Allegretto(稍快的),6/8 拍的节奏,左手伴奏节奏非常规整,右手则带有浓厚的即兴节奏的风格。呈示段(1—40)第一小节scherzando 译为诙谐地,因此弹奏时,音色要非常轻巧、灵动。踏板使用则是每三拍更换一次。右手旋律要非常仔细的看待那些小连线,将连线间的气口表现出来。 左手每一个乐句的上行都稍稍渐强处理。 至第6 小节处,左手伴奏的乐句加长,踏板使用则随之更改,六拍更换一次。 而第7 小节处,右手装饰音的节奏先数清楚,与左手对位时则可稍稍自由,强调出#D 音。 第8 小节的装饰音渐强处理,而之后一小节的五连音则开始渐弱。第11 小节处,leggierissimo 译为极轻快、 极温柔。 因此这里的装饰音群要与之前几小节的装饰音区分出来,更轻柔的音色,纯粹运用手指的主动性去跑动,浅触键弹奏。 鲁宾斯坦在弹奏这一段时,非常颗粒化,但我个人觉得,可以处理更加轻柔一些。

第21 小节处开始,进行乐段变奏性重复。第27 小节的装饰音群变得非常密集, 但是dolcissimo 译为非常甜美的。 因此在弹奏这一音群时,要十分快速的手指跑动,但是要非常浅非常轻的触键弹奏。 可以在音群上行时渐快,下行时渐慢处理。而第31 小节处,装饰音群出现8 度大跳音程,scherz 译为滑稽的,嬉戏的。 弹奏时,可以稍稍加入跳音的处理以表现这种嬉戏感。第40 小节处开始进入首部的发展结束段。

发展结束段(40—87)第41 小节处sostenuto 译为持续的、不变的,整体情绪不似呈示段的诙谐、嬉戏,更多了一份连绵。 在第50 小节处开始加快速度并且渐强处理。持续至滴54 小节的#A 音,力度达到sf(突强),紧接着的下行音群要弹奏得坚实有力(con forza),稍运用手臂的力量。 第56 小节处,至#A 音自由延长,左手大幅度渐慢处理,弹至#E 音自由延长。 等待音响渐渐削弱,再回原速弹奏接下来的乐段变化重复。

第57—80 小节是对前面这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借鉴之前的弹奏方式, 可以在整体情绪上稍稍提升一些。第81 小节开始进行扩充七小节,柔和连绵的音色,与之后的中部形成鲜明对比。 第87 小节处,最后一个D 音要稍微坚实一点的音色。

纵观整个首部,在该体裁类型中已是非常庞大。但我们弹奏时,不能显的拖沓。 在整体层次布局,情绪提升上要先在心里有一个理性的规划。

中部(88—129)首先在节奏上更变为4/4 拍,有着非常强烈的节奏感。 左手伴奏织体改变为密集的三连音音型,注意指法的使用,上行可以稍快,下行时稍慢。踏板使用是每两拍切分更换一次,在左手躁动不安的背景下,踏板要更换地非常干净, 否则会成为混沌一片。 右手内部和声本身便是切分节奏,与左手的三连音又形成双重切分,再加上右手高声部旋律的节奏,我们在弹奏前要先数清楚节奏对位, 然后要慢速度的大量练习。 右手由两个声部组成,要突出上声部的旋律,音色要求扎实而有力,以深触键方式运用手臂力量弹奏。 中声部和声,则要控制住大指的力量,不要将和声与旋律混为一体,虽然同是扎实的音色, 但中声部在力度上要非常精确的控制。见谱例2。

第93 小节开始持续渐强,而93 小节处则弱处理,紧接着又出现突强的标记。 整个中部几乎均是强—弱—强—弱标记交替出现,使整个中部的内在张力被扩大化。我们在弹奏时,也要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张力表现出来。除了力度的对比外, 音色上也要有所区别。 这里的矛盾性非常强烈,我们可以理解为作曲者心中的躁动不安时而浮现时而压抑。这样持续到第128 小节后,ff 的力度弹奏重属七和弦并且自由延长。 左手突弱并大幅度渐慢,音色趋于平静,至G 音自由延长。

谱例3 《B 大调夜曲》第127-129 小节

整个中部带有展开性插部的特点, 弹奏时把握住每一个段落情绪的提升,突强与突弱的交替要非常自然而又具有强烈对比。 除此之外, 它本身所具有的技巧性难点使得右手旋律非常难以突出,要求小指与无名指的独立性非常强,站立扎实。 我们要在自身技巧基础上,大量练习。

再现部(130—157)回到6/8 拍,回原速。 再现时,装饰音群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第150 小节的跳音上行11 连音。risoluto 译为果断地。我们在弹奏时,触键要非常快速有力,手指要如锥子一般扎在琴键上。

谱例4《B 大调夜曲》第147-150 小节

另外则是第155 小节的华彩段 (见谱例4)。 senza tempo 译为不用回原速。 要将每一小串装饰音的第一个音突出一些,先渐强,至左手琶音和弦梦幻般弹出后,开始渐慢(dim)。最后E—#D—#C 音的旋律进行要透出来。这一大段的华彩处理其实非常自由, 也很个性化。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

最后两小节虽然很短,但已经更换为Adagio(柔板),legatiss (连奏)、smorz(渐次消失)。如此多的标记符号,要求我们在弹奏这两小节时要非常精细。 清透而柔美的音色,渐慢渐弱处理,直到最后音响渐渐消逝,全曲结束。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版,p58。

[2].《傅雷谈音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年版,p15。

[3].于润洋《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年版,p105。

[4].索洛甫蹉夫《肖邦的创作》,(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 版,p89。

猜你喜欢

夜曲装饰音大调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月夜曲
爱心夜曲 (女高音独唱)
G大调随想曲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快乐新年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板鼓与大鼓音乐中的装饰音演奏探讨
快乐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