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

2015-12-22袁衍萍何建波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感性选材导图

袁衍萍 何建波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寻求语文学习的规律,促进积极有效的阅读写作思维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 写作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55

思维导图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思维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记忆、理解、归纳、综合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学习者的扩散思维的积极展开。思维导图一经诞生,就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必修科目。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也有20多年时间[1]。

在教育界运用思维导图,也早已不是什么秘闻。北京的很多学校,十年之前就使用思维导图来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很多理科,也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对于语文学科,有没有作用?可以有哪些应用?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思维导图的介入会真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完善。

其实,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初中语文学习需要缜密的思维吗?很多人,甚或包括大多数的中学生、个别语文教师都认为——语文是感性的。我又去查了资料。资料上说:“知识体系中的感性思维建立无非是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所以,感性也有思维,并且感性思维有发展完善的空间,而思维导图就可以成为感性思维提升完善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有思维参与的语文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中学生积极思考语文问题。

很多中学生有一个误解:语文学科,就是读读背背。这种肤浅的认识,极有可能是平常的语文课堂学习传递给学生的。课堂上,几乎不需要学生思维,识记字词,掌握文学常识,背记成语,熟练默写脍炙人口的古诗文……长此以往,语文的学科思维建立不起来,学生的语文素养无从谈起。

初中语文的学科重点体现在阅读和作文上。那么,运用思维导图怎样提升学生的阅读和作文思维呢?

一、对于阅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寻求阅读的规律,建立积极有效的阅读思维,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小说阅读为例,主题的探究一直是一个非常令学生头疼的问题。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大量训练,总结规律,然后让学生记住并运用这种规律。这样的做法,如若总结的方法足够科学,对于学生的解题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则是一种近乎固化的危害。

如果事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去探究,则会产生别样的思维效果。首先,我们明确探究的主问题——如何总结小说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决定小说主题的因素。学生不用多久,就会发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继而,我们再引导学生一条一条地去筛选真正决定小说主题的细分要素,哪些是最有效的,哪些是次有效的,哪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学生通过讨论不难发现,总结小说主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在高潮与结局中抓关键词句理解小说主题。

阅读理解中的其他问题,都可以像这样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

二、对于作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寻求写作的规律,打开发散思维,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作文选材为例,千篇一律是一个非常令教师头疼的问题。我们总是埋怨学生不会选材。然后,有的教师认为学生选不了新素材,主要问题还在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太过单调,一言以蔽之——没有生活。实际上,是这样吗?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往往我们终其一生明白的道理,孩子们很小就通过各种渠道曾经认知过。他们看过奥运会,看过阅兵式,经历过大地震后的大量文字冲击。每一天,他们都在学校如花园般的操场上行走,在漂亮洁净的甬道上漫步,秋风落叶不曾缺席,园林大树不曾远离。这样,还叫没有生活?

如果事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去探究,则会产生别样的思维效果。首先,我们明确探究的主问题——以北京市2015年中考作文题目“对话”为例看作文选材。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此次作文可以选择的材料。学生开始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自己的生活,选择可以选择的所有材料。

当学生自己梳理出来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会吓一跳!文章可以写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组之内再互相交流之后,学生的选材就会更加广阔。这样,选择自己擅长的素材,就会更加能够打动别人。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在选材方面,就会形成一种独有的发散思维,形成快速打开思维的选材习惯。

再如,作文的立意。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到底立意在何处呢?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把题目确定好之后,围绕着题目,去审视这个题目到底能够确定什么立意,然后再在众多的立意中去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展开写作。

作文是一方广阔的天地,如果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他的作文学习就不会只是永远的单纯重复和疲于应付,作文的源泉活水就会慢慢流淌。

其实,在基础积累方面,思维导图的作用也十分明显。以文言词汇“之”的用法的积累为例,运用思维导图,从词性再到基本用法的梳理,会让学生一目了然,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文言词汇积累的一般思维。

语文是一片海。这片海中有瑰丽的文字和语言,也可以有清晰的感性思维。当我们的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这片海中,思维在流动。那海上的风景就会更加动人心魄。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法.百度百科.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感性选材导图
烃思维导图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